威省
威省
此地原稱馬來名Seberang Perai,屬於吉打王國。1800年,英國殖民此地,改稱英文名Province Wellesley ,當時的華人譯為威爾斯利省,簡稱威省。馬來亞於1957年8月31日獨立后,此地即恢復馬來名Seberang Perai,但Province Wellesley 還是有人繼續使用,而華人至今仍然沿用中文名威省。
“檳島中部”和威省之間有一座長達13.5公里的檳威大橋連接。
另外,兩地也有渡輪服務。
威省分成以下三個縣:
縣名 | 馬來文 | 縣城 | 馬來文、英文 | 簡介 |
北區縣 | Daerah Utara、Seberang Perai Utara | 北海 | Butterworth | 北區縣工商業比其他二縣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位於南部的北賴工業區。縣城北海是馬來半島北部的重要海港。北部農業發達,有大片稻田。 |
中區縣 | Daerah Tengah、Seberang Perai Tengah | 大山腳 | Bukit Mertajam | 工商業尚算髮達,有油山村工業區(Bukit Minyak)及柔府工業區(Juru),縣城大山腳是北馬的交通要道,有列車經過。 |
南區縣 | Daerah Selatan、Seberang Perai Selatan | 高淵 | Nibong Tebal | 農業發達,有大片油棕園。漁業也很發達,南區縣的小鎮淡汶(Tambun)是吃海鮮的勝地。 |
威省和檳島原屬吉打。1800年,吉打蘇丹把威省割讓給當時已管轄檳島的英國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