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桐森
李桐森
白色T恤、休閑短褲,短平頭、黑皮膚,說話時甚至有點囫圇。很難想像,眼前這位衣著樸素的漢子竟是一位成績不俗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同聲音樂藝術培訓中心的創始人。採訪之後,我們才感嘆,跟其他做音樂這一行的人相比,李桐森自有他的獨到之處。
李桐森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市文藝學校音樂講師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市文藝大型演出特邀嘉賓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文藝大型歌舞比賽特邀評委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市電視節目“歲月”特邀鋼琴伴奏師
現任江西省萍鄉市群眾藝術館特聘音樂教授
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聲樂鋼琴學會會員
現任中國合唱協會會員 中國樂器協會理事
現任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
現任萍鄉市音樂舞蹈家協會副秘書長
李桐森
記者講述
生性活潑的他很有音樂天賦
1964年出生在蓮花縣的李桐森原名李銅生,父母希望他有著銅一般的韌勁,有堅強的生存能力。李銅生沒有讓父母失望,生性活潑好動的他年輕時便對唱歌跳舞很有天賦,長大成人後,李桐森在蓮花中學教音樂,學校的各項文藝活動在他的組織下有聲有色。那個年代,文藝演出的時候,仍然有當年樣板戲的節目,年輕的他把個樣板戲演唱得有板有眼。學校組織的合唱節目,他既做老師,也做指揮,有時候還當領唱。他負責排演的不少節目在參加當時吉安地區和江西省的演出時獲得好成績。
頭腦中有了經營音樂的意識
1989年,李桐生考取了江西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專業。進入大學校園,他把名字改成了“桐森”,從農村出來的他已經認識到森林植被、綠色環保的理念。讓他深感幸運和驕傲的是,當時該專業在全省招收的學生僅20人。憑著紮實的藝術功底,再加上他的勤奮和努力,經過幾年的專業課程學習,李桐森在藝術造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畢業后的李桐森被學校分配到了江西省文藝學校萍鄉分校執教。那個年代,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年輕的李桐森也隨著南下的大潮來到了福建廈門,在一家樂隊做樂手。幾年下來,不僅賺到了“第一桶金”,而且從思想上打下了經營音樂的基礎。廈門回來萍鄉后,他便開始在小規模招生,做音樂培訓。
與此同時,李桐森不忘繼續在音樂道路上完善自己,1994年,李桐森師從我國著名歌唱家、著名民族聲樂教育家金鐵霖,進入了國家教育音樂師資班繼續聲樂課程的學習,這更讓他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
辦起萍鄉最早的音樂培訓機構
1996年,李桐森在萍鄉開辦起了“同聲”琴行,同時開始致力於音樂藝術培訓,“同聲”音樂藝術培訓學校成為萍鄉最早的音樂藝術培訓機構。
琴行和培訓創辦之初,李桐森分別租了兩間不大的店面,一邊賣以鋼琴為主的各類中外樂器,一邊開展音樂培訓。10多年下來,李桐森在摸爬滾打后變得兵強馬壯,琴行早已搬到新址,店內寬敞明亮;培訓學校更是鳥槍換炮,他在市中心以每月1.6萬元租了兩層共800多平方米的房子,擁有46間琴房和一個110平方米的音樂演奏大廳。
在同聲音樂藝術培訓中心的大廳,幾台鋼琴錯落有致地擺放開來,右邊牆壁上掛著古箏,左邊牆壁上木吉他和小提琴依次排開,大門正對面有八個鮮紅的大字:琴真意深,樂韻同聲。李桐森解釋說,“琴真意深”指的是同聲琴行所出售的樂器貨真價實,真正做到誠信經營、顧客滿意;“樂韻同聲”則是在音樂藝術培訓上的理想,讓學生在學做人的同時,學特長、學知識,並使之學會音、韻和諧,器、樂同鳴。這正是李桐森做這一行這麼多年來總結出來並一直堅持的理念。我們還了解到,教學分為三班:幼教班、高考班和成人班。近年的音樂藝術類高考,通過在他們那裡培訓考上高等院校的學生每年都在10人以上,其中,讓李桐森引以為豪的是2009年他的學生李逸玲以全國分數第一名的佳績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表演專業。
真誠的態度是做好事情的法寶
暑假正是培訓最為繁忙的時候,走廊兩邊的琴房,紛紛傳出悅耳的鋼琴聲。在一間琴房裡,記者見到一名大約三四歲的小女孩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點費勁地敲著琴鍵,陪練老師一邊說指法要領,一邊做示範。李桐森告訴我們,像這樣學習鋼琴的小孩子還有很多,從小培養對孩子至關重要。他說,其實藝術是相通的,學會了一樣樂器在去學其他的樂器就會容易得多。
就在記者採訪的時候,一家幼兒園負責人在琴行訂購了4架電鋼琴。顧客走後,滿臉微笑的李桐森告訴記者,做生意即做人,真誠的態度是做好事情的法寶,這也是一直以來他的樂器生意做得不錯的原因。
李桐森,教授,雲南科技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風景園林系副主任。中共黨員,林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西南林學院園林學院黨總支書記、西南林學院資源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擔任教學和管理工作。現任雲南科技信息職業學院風景園林系系主任。
主要承擔了《遺傳學》、《果木育種學》、《園林植物學》、《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學》和《園林苗圃學》等課程。
科研項目主要有:“華山松種子園營建技術研究”,“瀕危樹種五針白皮松的保護與繁殖研究”,“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華山松高結實遺傳材料的推廣利用與示範”等。1987年在楚雄市紫溪山森林公園創建了800餘畝的華山松良種基地,該基地於2004年7月27日被國家林業局評定后授予“全國特色種苗基地”的稱號。
2006年3月該基地生產的種子通過國家級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成為雲南省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級的林木良種。分別獲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政府獎勵、雲南省政府獎勵、雲南省政府成果證書等。
發表的論文有:“華山松開花習性的初步研究”、“華山松自由授粉子代測定”、“大圍山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總體設計’、“華山松嫩枝與硬枝嫁接技術研究”、“五針白皮松異砧嫁接實驗初報”、“國內華山松遺傳改良與研究進展及發展戰略”、“國內松樹扦插技術研究進展及對策”、“抗蚜蟲基因轉化矮牽牛的初步研究”、“雲南松成熟胚的離體培養”、“華山松無性系種子園結實量與種實性狀的研究”等文章。編寫了《果木育種學》、‘《果木嫁接技術原理與方法》、《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等教材與著作。
學會與專業工作方面任中國林木遺傳育種專業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林木遺傳育種專業委員常務委員兼秘書,雲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用材林專業組副組長。曾先後獲西南林學院先進工作者、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及省級優秀黨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