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養

血培養

血培養(blood culture),是種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於營養培養基上,在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並對其進行鑒別,從而確定病原菌的種人工培養法。選用血培養作為診斷試驗的最重要目的是,要確診患者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以及後續的病原菌鑒定和測抗菌藥物的敏感譜。目前血培養的方法有手工血培養系統、自動化血培養系統、兒童血培養瓶等。

簡介


● 英文名稱:blood culture
● 標本類型:血液
● 相關疾病:菌血症、敗血症、細菌血症、真菌血症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疑似細菌血症、真菌血症等病原體感染的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若與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項目同時檢測,建議空腹。
● 檢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禁飲,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 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之前,患者寒戰時或發熱初期采血。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 抽血后立即送檢,室溫放置不能超過2小時。

參考區間


● 正常人血培養陰性,沒有細菌生長。
● (數據來源: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下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臨床意義


● 血培養是臨床診斷病原菌的重要方法之。
● 血培養結果可以指導抗生素治療和後續的手術治療,以及拔除導管的方案和其他臨床干預措施。
血培養陽性結果報告培養瓶報警后,採用級報告方式通知臨床。級:塗片染色鏡檢(如鏡檢為陰性,加做瑞氏染色),電話報告所見及評論;二級:培養和直接葯敏試驗,電話報告細菌種屬和葯敏結果,若培養陰性需補充培養方法、抗原及PCR試驗;三級:檢驗結果應書面報告。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臨床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等資料,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 [2]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 [3] 尚紅,王毓,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