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羅田水庫的結果 展開

羅田水庫

廣西羅田水庫

羅田水庫是南流江水系旺老江支流塘川江上的一座中型水庫。壩址地理位置東經109°55′,北緯22°28′,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福綿區樟木鎮的羅田村境內,距福綿城區24千米。2002年再次進行水庫除險加固,新建泄洪洞、封堵舊涵管等工程。

羅田水庫有年調節功能,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養魚、防洪。控制流域面積64.1平方千米,其中引水流域面積12.1平方千米,原設計壩高41.5米,總庫容3 976萬立方米。工程於1958年動工興建,1960年竣工蓄水。1976年曾進行加固改造,主壩加高1.5米,總庫容不變。

深圳有同名水庫。

建築特色


水庫介紹

工程由主壩、放水管、溢洪道、引洪渠和水電站等五部分組成。①主壩為均質土壩,主壩長210.1米,壩頂寬4米,壩頂築有1.2米高防浪牆。②放水管原設在主壩右側,為壓力管,內徑1.2米,最大輸水流量12.86立方米每秒。水庫正常水位相應的水面面積170公頃,水庫回水長度6公里。1969年建隧洞引水式電站,改用發電隧洞為放水灌溉隧洞,最大引水流量12立方米每秒。2002年填塞廢棄了原來的放水涵管。③溢洪道設在遠離主壩的古陂村附近的小山坳,為開敞式寬頂堰,堰頂凈寬41米,最大泄洪流量616立方米每秒,因不是從原河道排洪,溢洪時,對古陂村的農田有影響。④1978年增建白花洪渠,引水流量6立方米每秒,每年可引12OO萬立方米水入庫,引洪渠全長4.2千米,其中隧洞長1.5千米,暗涵2.5千米,明渠200米。⑤在隧洞出口處設壩后引水式電站,裝機容量2×1600千瓦,1969年竣工,年發電量1200萬千瓦時。
建庫以來效益顯著:①有總乾渠及乾渠共4條,全長43.54千米,支渠4條26.86千米,合計70.4千米,有效灌溉面積2734公頃(4.1萬畝)。②水庫可攔蓄100年一遇洪水,可將千年一遇頻率洪水的洪峰流量削減63%,保護了下游0.9萬人和600公頃(0.9萬畝)耕地,確保下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③壩后電站年發電量約1 200萬千瓦小時,發電收入為羅田水庫的主要支柱,養魚水面154公頃(2 316畝),已全部養殖,水庫的綜合經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羅田水庫位於南流江支流旺老江分支的塘川江上。塘川江發源於六萬山區東南山麓,分水嶺最高高程達1000米左右,壩首以上水庫段河流總長度14.9千米,河流比降1.55%。總集雨面積64.1平方千米,其中本庫集雨面積52平方千米,外引牛浸江集雨面積12.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83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967毫米,多年平均流量1.81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來水量6274萬立方米,其中本庫5678萬立方米,外引596萬立方米。庫區為低山丘陵地形地貌,地質分佈為印支期中粗粒斑狀花崗岩。地表沖溝水溪較發育。風化覆蓋層較淺,原來山林植被良好,近年來庫區流域因砍伐嚴重,山嶺部分光禿,植被覆蓋較差。歷年平均氣溫21.8℃,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2.1℃。

建設過程

羅田水庫的設計灌溉面積2914公頃(4.37萬畝),部分灌區與江口水庫灌區重複),有效灌溉面積2734公頃(4.1萬畝),是玉林市最大的中型水庫。1958年9月開工,中間曾因“大鍊鋼鐵”而停工,1960年5月竣工。建庫時搬遷334戶、1 337人,淹沒耕地144.3公頃(2 165畝),已用搬遷費51.2萬元。搬遷戶原有房屋2316間,到1973年8月止,已建房屋1715間;裝設了柴油機2處、2台,共12千瓦;建橋樑1座,制木船4隻。施工時有搬遷工作組負責搬遷安置工作,當時都是由民工打磚和建屋,泥磚質量差,民工多數沒有做過泥水工,建房技術差,所建房屋不久即變成危房,又都是一列式,不合群眾需要,不少搬遷戶要重建房屋或重搬。1968年即有330人重搬到調馬、中村、慶新,新發等村。羅田水庫搬遷入口多而分散,搬遷到羅田、石龍、中村、新發、慶新、調馬、肯做等7個村(大隊)的27個點,搬遷時撥給水田94公頃(1 413畝),坡地5.7公頃(85畝),人均水田0.07公頃(1畝)多。由於人口的增加,到1990年止,搬遷戶已達到601戶、3 066人,人口增長1倍多,人均佔有水田下降至0.03公頃(0.46畝),人均佔有水田最少的是石龍村高明隊,1 00人有水田1.6公頃(24畝),人均佔有0.02公頃(0.24畝)。近年來,改革搬遷工作,以扶持發展生產為主,不少搬遷戶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適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