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風熱葯

發散風熱葯

簡介


● 英文名稱:Wind-heat Dispersing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形質有類似麻黃,升散也頗相似,但此氣不辛熱,且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能入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故為去翳明目要劑。(《本草求真·木賊》)

名詞解釋


● 在表證治療中具有發散風熱作用的藥物。

百科解讀


● 發散風熱葯多性味辛涼,辛以發散,涼可祛熱,以發散風熱為主要作用,其發散之力較發散風寒葯和緩。

主治

● 適用於風熱表證,及溫病初起,邪在衛分,症見發熱重、微惡風寒、咽干口渴、頭痛目赤、舌苔薄黃、脈浮數等。
● 某些藥物還可用於治療風熱所致目赤多淚、咽喉腫痛、疹斑不透,以及風熱咳嗽等病證。

代表藥物

● 藥性辛涼(寒)的代表藥物如下。
● ● 薄荷,藥性辛,涼,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的作用。
● ● 牛蒡子,藥性辛、苦,寒,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
● ● 淡豆豉,藥性苦、辛,涼。歸肺、胃經,具有解表除煩、宣發鬱熱的作用。
● ● 葛根,藥性辛、甘,涼,歸脾、胃、肺經,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的作用。
● 藥性辛微寒的代表藥物如下。
● ● 柴胡,藥性辛、苦,微寒,歸肝、膽、肺經,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的功效。
● ● 菊花,藥性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
● ● 蔓荊子,藥性辛、苦,微寒,歸膀胱、肝、胃經,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
● 此外,還有部分藥物不具辛涼之性,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因而歸為發散風熱葯。
● ● 如谷精草,藥性辛、甘,平,歸肝、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 ● 蟬蛻,藥性甘、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痙的功效。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4] 凌一揆。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