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癲癇
妊娠合併癲癇
妊娠合併癲癇,是一組反覆發作的,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的,暫時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 國內報道孕婦中妊娠合併癲癇發病率為0.15%~50%。據報道美國育齡婦女中發病率為0.4%~1.1%。癲癇的發病原因主要與顱腦外傷、遺傳因素、高熱驚厥、腦部腫瘤或腦血管異常、酒精及其他藥物所至的戒斷癥狀等相關。癲癇患者有多種發作類型,每位癲癇患者可以只有一種發作類型,也可以有一種以上發作類型。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自主神經等不同障礙或兼有之,患者可有一種或數種發作為其癥狀。妊娠合併癲癇時,若檢查均無異常發現時,可以觀察,不必用抗癲癇藥物,因大都不再發作;當發作2次或以上者則應使用抗癲癇藥物。妊娠婦女患有癲癇會影響到整個分娩的進程及胎兒的發育,而且妊娠也可能會加重癲癇。癲癇孕婦會增加早產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新生兒的畸形的風險也會增加。堅持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以減少妊娠期併發症的發生,改善其妊娠結局。
● 產科、神經內科
● 任何正常人都可因電或化學刺激而誘發癲癇發作,正常腦可能即具有產生髮作的解剖-生理基礎,易受各種刺激而觸發。
● 癲癇發作的病理生理特徵是由於多種誘因導致大腦局部或全部許多神經元發生有節奏的、重複的、同步的神經元放電。
● 癲癇有多種發作類型,可以只有一種發作類型,也可以有一種以上發作類型。單純部分性發作,可以發展為複雜部分性發作,或者進而出現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
● 局部肢體的抽動,多見於一側口角、眼瞼、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及整個一側面部或一個肢體的遠端,有時表現為言語中斷。
● 無先兆出現停止當時的活動,兩眼瞪視不動,但可伴有眼瞼、眉或上肢的3次/s顫抖,或有簡單的自動性活動:如擦鼻、用手按面或咀嚼、吞咽,手中持物可能墜落,事後立即清醒,繼續原先之活動,對發作無記憶。
● 發作和休止均突然,每天可發作數次至數百次。
● 突然出現所有的骨骼肌呈現持續性收縮,上瞼抬起,眼球上竄。
● 喉部痙攣發出叫聲。
● 牙關緊閉,頸部和軀幹先屈曲而後反張,伴有意識喪失。
● 抽搐可突然終止,意識逐漸蘇醒,醒后感到頭痛、全身酸痛和疲乏,對抽搐全無記憶。
● 腦電圖
● ● 腦電圖為無創傷性檢查,有助於確診及分辨癲癇類型。
● 影像學檢查
● ● 包括頭顱CT、磁共振等,主要了解腦內情況,可以發現顱內佔位、感染灶、寄生蟲等,用於排除繼發性癲癇。
● 血液生化檢查
● ● 部分繼發性癲癇是因為全身代謝紊亂引起,通過檢查血電解質、血糖及肝腎功能,可以確定和排除代謝原因造成的繼發性癲癇。
● 醫生根據孕婦的病史,癥狀,體格檢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不難作出診斷。
● 癥狀
● ● 典型特徵為突然發生的短暫運動,感覺,精神,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發作時常伴有意識喪失。
● 孕前多有發作史
● 腦電圖
● ● 腦電圖出現典型的陣發性棘波與慢波交替出現,前者相當於肌肉陣攣,後者相當於肌肉鬆弛,隨著抽搐停止,棘波亦消失,多可確診癲癇。
● 妊娠合併癲癇需要同癔症、暈厥、低鈣血症及子癇等進行鑒別。頭顱MRI或CT掃描有助於鑒別診斷。
● 如果突然出現全身抽搐,眼球上竄。喉部痙攣發出叫聲,牙關緊閉,伴有意識喪失等。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要自己診斷或治療。
● 長期無發作者應將藥物減量至停用,病情仍穩定者妊娠最理想。停葯階段要加強防護。
● 仍有發作者,應與神經科醫師協同調整藥量控制發作后再妊娠。
● 補充維生素D及葉酸。
● 監測胎兒發育:妊娠18~24周行B超篩查胎兒畸形,有條件者可行超聲心動檢查以排除先天心臟畸形;採用妊娠圖或隔期B超監測胎兒生長發育;妊娠30~32周后,若有宮內缺氧高危因素者則應及時進行監護。
● 按規定服抗癲癇藥物葯,不得任意變動原來的有效方案,酌情監測血葯濃度,以維持最低有效劑量,預防發作。
● 長期服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鈉者可致胎、嬰兒體內維生素K依賴性的凝血因子缺乏。
● ● 妊娠期首次發作者
● 經檢查均無異常發現時,可以觀察,不必用抗癲癇藥物,因大都不再發作。
● 當發作2次或以上者則應使用抗癲癇藥物,選單一藥物,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直至控制發作。
● 有不少報道表明癲癇孕婦的早產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2~3倍。
● 妊娠合併癲癇的新生兒的畸形的風險也會增加。
● 抗癲癇藥物可能導致孕期某些營養物質缺乏,比如維生素D及葉酸。
● 某些抗癲癇藥物可能對新生兒有遠期影響。
● 妊娠合併癲癇可控可治。
● 堅持服用抗癲癇藥物,系統的孕期保健,多科室合作管理,可以減少妊娠期併發症的發生,改善其妊娠結局,把對新生兒的影響降到最低。
● 有家族史的女性懷孕前要注意,已經確診為癲癇患者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好孕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