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
免疫吸附
免疫吸附療法是將抗原、抗體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學親和力的物質作為配基與載體結合,製成吸附柱,利用其特異性吸附性能,選擇性地清除患者血液中內源性致病因子,從而達到凈化血液、緩解病情的目的。
● 1.腎臟疾病
● 狼瘡腎炎、抗腎小球基膜(GBM)抗體腎炎、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腎移植前高敏狀態或移植物排斥等。
● 2.血液疾病
● 血友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巨球蛋白血症等。
● 3.消化系統疾病
● 爆發性肝炎、術后肝衰竭、重症黃疸、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肝移植前高敏狀態或移植物排斥。
● 4.神經系統疾病
● 重症肌無力、吉蘭-巴雷綜合征、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病等。
● 1.機器準備。按要求連接吸附柱、血漿分離器、透析管路預沖備用。為增加吸附效果,可同時串聯幾個吸附柱,也可以兩個吸附柱交替使用,一個吸附柱用於吸附的同時,另一個進行再生處理。
● 2.保留治療用動、靜脈血管,不在該處做穿刺、輸液或抽血操作。
● 3.了解患者病情,針對患者情況做好心理護理,消除顧慮,解釋治療過程、作用及可能發生的反應。使患者消除緊張感,積極配合治療。
● 1.基本操作程序是將患者血液引出體外,建立體外循環並抗凝,血液流經血漿分離器分離血漿,將血漿引入免疫吸附器與免疫吸附劑接觸,以選擇性吸附的方式清除致病物質,然後將凈化后血漿回輸體內,達到治療目的。
● 2.免疫吸附療法的關鍵部分是免疫吸附劑與免疫吸附器,將具有免疫吸附活性的物質固定在高分子化合物上製成免疫吸附劑。前者稱為配體,是與吸附對象發生吸附反應的核心部分;後者稱為載體,能夠通過交聯或偶聯的方式牢固結合或固定配體。
● 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30min測量血壓,並隨時詢問患者情況。
● 2.加強局部觀察,保持靜脈通道通暢。
● 3.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情況調節血流速度,注意觀察進針處有無滲血及動、靜脈壓的變化,動脈血流量維持在100~150ml/min。根據成分參數改變血漿經過吸附柱的流速和時間。
● 4.防止破膜與溶血,發生破膜,紅細胞漏出,會呈“洗肉水”樣改變。此時需及時更換血漿分離器。血漿分離器TMP過高會導致溶血,透析過程中注意觀察血流量是否充足,觀察靜脈壓、跨膜壓的改變。
● 5.治療過程中常見畏寒、口乾、疲倦等癥狀,可在治療開始階段延長吸附周期,引血和回輸速度減慢,使患者逐步適應。
● 6.少數患者對吸附劑存在超敏反應,表現為胸悶、憋氣、血壓驟降,立即回血中斷治療,並給予抗過敏、升壓處理。
● 7.防止交叉感染,嚴格消毒隔離制度。使用一次性管道及血漿分離器,專人專柱隔離治療。
● 8.治療結束後患者動、靜脈進針處紗布加壓4h,防止滲血。留取血液標本複查抗體,以做對照。留觀30min後送返病房,注意患者保暖。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發熱、寒戰等癥狀一般在結束治療后8h內緩解,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必要時給予地塞米松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