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西班牙語: Río Uruguay, 發音為 /uɾuˈɣwaj/;葡萄牙語:Rio Uruguai, uɾuˈgwaj)是南美洲的一條河流,為拉普拉塔河的支流。它自北向南流經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三國,總長約1500公里。烏拉圭河也是巴西與阿根廷及阿根廷與烏拉圭的界河。就長度來算,烏拉圭河是世界第76大河流。

概況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一詞源自當地的瓜拉尼語,意為“彩鳥棲息之河”,位於南美洲東南部,發源於巴西南部海岸的馬爾山脈西坡,源流名叫佩洛塔斯河,在與卡諾阿斯河相匯后始稱烏拉圭河。河流先自東向西流,在巴西與阿根廷交界處突然折向南,而後自北向南流,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北叫拉普拉塔河,向東南流,最後匯入大西洋。幹流全長1600公里,流域面積24.0萬平方公里。構成了巴西最南部、阿根廷最東部和烏拉圭西部稠密的水道網。

背景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
烏拉圭這個國名就來自烏拉圭河,全稱為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烏拉圭河本是拉普拉塔河一烏拉圭河的簡稱,習慣上拉普拉塔河一烏拉圭河被簡稱為烏拉圭河,它是一條國際性河流,上游在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巴西最南端)和聖卡塔琳娜州境內,中游為巴西與阿根廷的界河,下游是阿根廷與烏拉圭的界河。拉普拉塔河——烏拉圭河發源於巴西南部海岸的馬爾(Mar)山脈西坡,發源地距大西洋僅80公里,源流名叫佩洛塔斯(Pelotas)河,在與卡諾阿斯(Canoas)河相匯后始稱烏拉圭河,河流先自東向西流,在巴西與阿根廷交界處突然折向南,而後沿著巴西——阿根廷國界和烏拉圭——阿根廷國界,自北向南流,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北才叫拉普拉塔(La Pla-ta)河。拉普拉塔河向東南流,最後匯人大西洋。流域位於南緯26°21′~34°07′,西經49°21′~58°11′,幹流全長1600公里,流域面積24.0萬平方公里;若從卡諾阿斯河算起,則全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36.5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600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451億立方米。

發源地


烏拉圭河源出巴西南部海岸山脈。主要源流佩洛塔斯(Pelotas)河在巴西聖卡塔琳娜(Santa Catarina)州的上多比斯波(Alto do Bispo)距大西洋岸僅64公里(40哩),並於皮拉圖巴(Piratuba)附近與卡諾阿斯(Canoas)河匯合成烏拉圭河。西流經巴西海岸山脈(將聖卡塔琳娜州和南里約格蘭德州分開),轉向西南,成為阿根廷和巴西界河。過阿根廷卡塞羅斯山(Monte Caseros)后南折,成為阿根廷和烏拉圭界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與巴拉那河匯流,形成拉布拉他河大三角灣。全長1,593公里(990哩),因薩爾托(Salto,屬烏拉圭)和卡塞羅斯山附近的誇拉伊(Quarai)河河口間有急流,故河運重要地位不及巴拉圭-巴拉那河系。海輪可駛抵烏拉圭的派桑杜(Paysandu),該處距河口約210公里(130哩);小船可再上溯100公里(60哩)至薩爾托

支流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左岸支流主要有:佩希(Peixe)河、多拉杜(Dourado)河、雅庫廷加(Jacutinga)河、烏瓦(Uva)河、阿里拉尼亞(Ariranha)河、帕蘇豐杜(Passo Fundo)河、瓦爾澤亞(Varzea)河、佩皮里瓜蘇(Pepiri Guacu)河、伊茹伊(Ijui)河、皮拉蒂尼(Piratini)河、伊卡馬誇(Icamaqua)河、伊比庫伊(Ibicui)河[該河還有伊圖(Itu)河、聖瑪麗亞(Santa Maria)河和伊比拉普伊塔(Ibirapuita)河等支流匯入]、誇拉伊(Quaral)河、科拉萊斯河(Cor-rales,年平均流量2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8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0)、亞奎里河(Yacuiri,年均流量41立方米/秒,最大日均流量17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0.1立方米/秒)、聖何塞河(San Jose,年均流量為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為4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0.1立方米/秒)、阿拉佩(Arapey)河[該河還有奇科(Chico)河和格蘭德(Grand)河等小支流匯入]、代曼(Dayman)河、奎圭(Queguay)河、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河以及內格羅(Negro)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沙佩科(Chapeco)河、阿瓜佩(Aguapey)河和米里尼亞伊(Mirinay)河等。
內格羅河是烏拉圭河最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巴西高原南里奧格蘭德州的巴熱附近,河流大致向西南方向流經烏拉圭中部,在索里亞諾(Soriano)附近注入烏拉圭河。河流全長800公里,流域面積7.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36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69億立方米,最大流量1.73萬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O立方米/秒。其主要支流有庫尼亞皮魯河(Cunapiru,年平均流量33.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59立方米/秒)、塔誇倫博河(Tacuarembo,年平均流量130立方米/秒,最大日平均流量4840立方米/秒,最小日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伊(Yi)河和格蘭德(Grande)河等。

流域特徵


烏拉圭河上游為丘陵地帶,河流在深切的“V”形起谷中穿行。該地區屬於巴拉那沉積區(包括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的一部分,並包括了巴西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河道險灘、瀑布密布,經常出現大拐彎(有寸彎度高達270°)。中、下遊河道地勢較低,海拔250米左右,水流平緩。
上、中游地區為巴西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16~19℃;下游屬溫帶氣候,最涼月(7月)平均氣溫約l0℃,最暖月(1月)平均氣溫為23.3℃。多年平均流量460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7000立方米/秒,年均徑流總量1451億立方米。徑流的季節性不強,5—10月出現大洪水的可能性較大。可道中的泥沙大部分為懸沙,且由於流域內河道兩岸的表土呈粘性,懸沙濃度不很大,因此,河床淤積是很小的.年均輸沙量約為1700萬噸。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
烏拉圭河的洪水特點是,上游坡陡,洪水最大,洪水位變化快,下游坡緩,洪泛區長時間被洪水浸泡。據統計,在1983~1990年的8次大洪水中,平均受災城市數目達22個,平均受災人數達8969人,其中1983年大洪水為最大,受災城市達73個,受災人數高達27650人。
烏拉圭河及其支流構成了巴西最南部、阿根廷最東部和烏拉圭西部稠密的水道網,水量充沛,水力資源豐富,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可裝機40.5千瓦,全流域水力資源蘊藏量高達1650萬千瓦,其中巴西境內水電資源就有1320萬千瓦,占整個流域的80%,到目前為止,只開發了668萬千瓦。

水資源開發


1979年,巴西在烏拉圭河上、中游進行了大規模的水電資源勘查,選擇了23個壩址並作了可行性研究。1988年,公布了其中14個主要工程經過修改後的特性資料,這14個工程分別是:派克雷(Pai Quere,裝機28.8萬千瓦);巴拉一格蘭德(Barra Grande,裝機92萬千瓦);聖羅克(Sao Roque,裝機36萬千瓦);加里波第(Garibaldi,裝機22.8萬千瓦);坎普斯-諾武斯(Campos Novos,裝機88萬千瓦);馬沙汀荷(Machadinho,裝機120萬千瓦);依塔(Ita,裝機162萬千瓦);帕蘇-豐杜(Passo Fundo,裝機22萬千瓦);蒙約琳霍(Monjolinho,裝機7.2萬千瓦);沙佩科河口(Foz Do Chapeco,裝機123萬千瓦);依塔皮蘭加(I-tapiranga,裝機116萬千瓦);龍卡多爾(Roncador,裝機280萬千瓦);加拉比(Garabi,裝機180萬千瓦)以及聖佩德羅(Sao Pedro,裝機74.5萬千瓦)。
根據規劃,先興建其中7座水電站,即帕蘇豐杜河上的帕蘇豐杜水電站,烏拉圭河幹流上的伊塔、龍卡多爾和加拉比水電站,卡諾阿斯河上的坎普斯諾武斯水電站,以及佩洛塔斯河上的馬沙汀荷和巴拉格蘭德水電站。

現狀


2002年1月,西班牙ENCE公司向烏拉圭河管理委員會(根據阿根廷與烏拉圭於1975年2月26日簽訂《烏拉圭河章程》兩國設立了烏拉圭河管理委員會(CARU),作為共同管理機構。委員會職責包括確立規則,協調雙方交流、磋商、信息、通報事宜。)提交了在烏拉圭沿岸城市弗賴本托斯(Fray Bentos,位於烏拉圭河烏拉圭一側)建造紙漿廠的申請。2003年1月,烏拉圭政府授予西班牙ENCE公司環境許可,允許該公司進行準備性建設。當年10月,烏拉圭河管理委員會核准了一項監測、研究紙漿廠建設環境影響的計劃。隨後,烏拉圭政府授予紙漿廠環境前期許可證,並就此事通報阿根廷派駐烏拉毒運河管理委員會代表團主席。同月,在烏拉圭河管理委員會會議上,阿根廷代表不同意烏拉圭授權紙漿廠開工建設。到2004年3月,烏拉圭外長迪蒂爾·奧佩蒂與阿根廷外長拉斐爾·別爾薩達成協議,紙漿廠可以繼續按規劃建設,同時烏拉圭應向阿根廷提供有關紙漿廠建設和運營的信息。1個月後,烏拉圭河管理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聽取ENCE代表及準備在烏拉圭沿岸建設另一座更大規模紙漿廠的芬蘭Botnia公司代表的報告。 2005年2月,烏拉圭政府授予Botnia公司建設紙漿廠的環境前期許可證。烏拉圭的舉動引起了對岸阿根廷人的不滿,爭端激化。為緩解緊張局勢,5月初時任阿根廷總統與鳥拉圭總統舉行了私人會晤,同意組成兩國高級技術小組(GTAN)負責解決兩國紙漿廠爭端。8月,該小組開始就紙漿廠爭端進行磋商和研究。9月,阿根廷環保組織人權與環境中心(CEDHA)向世界銀行合規顧問申訴調查員(CAO)投訴,投訴其下屬國際金融公司(IFC)融資的紙漿廠項目不符合環保規範。12月19 日,國際金融公司發布對兩座紙漿廠累計性排放影響的評估結果,認為紙漿廠均達到技術要求,其生產活動不會對周邊水、大氣造成損害。23日,瓜萊瓜伊丘人阻塞了136大道和解放者聖馬丁將軍大橋。隨後烏拉圭外長譴責阿根廷違反南共市關於貨物流通自由的規定,要求阿根廷採取措施解除阻塞行動。但阿根廷隨即批准了抗議行動,要求烏拉圭中止紙漿廠建設,並威脅上訴國際法院。29日,烏拉圭派部隊守衛Botnia紙漿廠建設工地。12月30日,瓜萊瓜伊丘公民環境大會(CEAG)阻塞了烏拉圭河上連接阿烏兩國的3座國際橋樑。2006年1月,兩國高級技術小組工作6個月後,沒有達成共識而停止工作。 2006年5月4日阿根廷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開啟了爭端的司法解決程序。阿根廷認為烏拉圭違反了1975年簽訂的《烏拉圭河章程》,請求國際法院指示臨時措施,命令烏拉圭在法院作出最終裁決前中止紙漿廠建設。6月,烏拉圭上訴南共市法庭(Mercosur Tribunal),請求法庭就阻塞行動懲罰阿根廷,並給予烏拉圭經濟賠償。7月13日.國際法院拒絕了阿根廷要求指示臨時性措施的請求。9月,南共市法庭拒絕了烏拉圭的賠償請求,但認定阿根廷人進行的阻塞行動不合法,違反了南共市條約所規定的貨物和服務自由流通規則。隨後,阿根廷方面又發生了零星的阻塞國際橋樑、道路的行動。11月29日,烏拉圭向國際法院提了指示臨時措施的請求,要求國際法院命令阿根廷立即採取措施,保證兩國運輸暢通。隨後瓜萊瓜伊丘環保大會又開始了阻塞圍際道路活動。直到2006年12月前,阿鳥兩國仍處於僵持狀態。當月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召開的伊比利業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西班牙國王胡安·忙洛斯一世同意進行調停,促成了阿烏兩國對話。12月13日,在與阿根廷協商后,ENCE公司宣布終止剛剛開始進行土方工程的弗賴本托斯紙漿廠項目建設,將廠址遷移到距現有廠址250千米以南的遠離烏拉圭河的地區。鳥拉圭總統巴斯克斯對此表示不滿,聲稱ENCE公司事先末與烏拉圭政府商議。2007年1月23日,國際法院作出裁定,拒絕了烏拉圭的請求,表示不會行使指示臨時措施的權 力。2007年4月在兩班牙的斡旋下,阿烏兩國在馬德里啟動了新一輪對話,最後發表了馬德里宣言,確定了後續對話的具體事項(如紙漿廠廠址、貨物流通自由、《烏拉圭河章程》相關事宜等)。2007年11月9口,烏拉圭政府最終核准弗賴本托斯的Botnia紙漿廠項目。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對此極為不滿,兩國磋商中止②。1 1月15日,紙漿廠建成投產。2008年1月,ENCE重新選定位於西南部拉普拉塔河沿岸的佩雷拉角地區作為新廠址,並獲得烏拉圭的前期環境許可證。直到2008年3月,阿烏兩國外長會議表示,兩國爭議將通過國際法院最終裁決。 2006 年5 月4 日,阿根廷遞交一份訴請書,就下列爭端對烏拉圭提起訴訟:指控烏拉圭違反其根據《烏拉圭河章程》承擔的義務。1975 年2 月26 日,阿根廷和烏拉圭簽署這項條約(下稱“1975 年章程”),旨在建立必要的共同機制,充分合理使用構成兩國共同邊界的河段。阿根廷在訴請書中指控烏拉圭政府違反條約規定的事先通知協商程序,單方面批准在烏拉圭河沿岸建立兩個紙漿廠。阿根廷聲稱這些紙漿廠對烏拉圭河及其環境構成威脅,可能損害烏拉圭河水的質量,對阿根廷造成巨大的跨界損失。阿根廷援引《1975 年章程》第60 條第1 款作為法院管轄權的依據。該條款規定,任何一方均可將不能通過直接談判解決的關於解釋或實施《章程》的任何爭端提交法院。在遞交訴請書的同時,阿根廷還請求指示臨時措施,請法院命令烏拉圭在法院作出最後裁決之前暫停批准建立紙漿廠和所有建築工程,並與阿根廷合作,以期保護和養護烏拉圭河水環境,避免違反《1975 年章程》,採取進一步單方面行動建立這兩個紙漿廠,並避免採取可能加劇爭端或使爭端更難解決的任何其他行動。 202. 關於指示臨時措施,分別於2006 年6 月8 日和9 日及2006 年7 月13 日 舉行公開庭公開聽訊,法院院長宣讀一項命令,其中法院以14 票對1 票裁定,鑒於當前情況,法院不必依照《規約》第四十一條行使權力來指示臨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