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通寶
中國古代錢幣
天命通寶為後金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鑄造。鑄行量不大,存世較少,價格較一般錢幣普通品為高,滿文錢為小平大型。而且讀法不同與一般錢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順序讀,頗為奇特。漢文錢為小平錢制式,發行量不大。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鑄造。傳世有滿文,漢文兩種文字。鑄行量不大,存世較少,價格較一般錢幣普通品為高,滿文錢為小平型。而且讀法不同與一般錢文制式,按左右上下順序讀,頗為奇特。漢文錢為小平錢制式,發行量不大。傳世還有種天命汗大錢,是不是偽品正在考證之中。
滿文錢面文譯作“天命汗錢”,此錢依老滿文寫成,讀法由穿左讀起,至穿右,再上下讀。左為阿甫開依,漢語為天;右為福令阿,漢語為命;上為罕,漢語為汗王;下為幾哈,漢語為錢,合譯為天命罕王之錢。滿文讀音為:“阿甫開依福令阿罕幾哈”。
努爾哈赤先後統一了女真各部,創建了八旗兵制。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 年)正月,努爾哈赤仿照蒙古和漢族政權模式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的八角殿即位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定都就在赫圖阿拉國號為“金”(為了和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有所區分史稱“后金”)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天命通寶為後金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鑄造。
天命通寶
天命通寶,面文為老滿文、漢文兩種,滿文錢,面文左右上下序讀,光背無文,xp錢徑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規整,赤銅,為女真族第一代貸幣,距創有文字僅50餘年。漢文錢,面文真書,直讀光背,錢徑2.6厘米,重4.6--6克,傳世漢文錢少於滿文錢,然較順治以下諸錢為少。
(參考)
天命通寶楷書xp光背 80元
天命通寶篆書折十背滿文 1500元
滿文天命通寶(大型)600元
天命通寶(天啟版)6000元
據《清史稿·食貨志》記載:太祖初鑄“天命通寶”錢,別以滿、漢文為二品,滿文一品錢質較漢文一品為大。漢文天命錢為直讀“天命通寶”。滿文天命錢按丁福保《古錢學綱要》釋為“天命汗之錢”;左為滿文“阿鋪開”,乃漢文“天”字;右為滿文“福靈阿”,乃文“命”字;上為滿文“汗”,乃漢文“王者”;下為滿文“幾哈”,乃漢文“之錢”。此處的滿文是滿族開國初的老滿文,是沒有圈點的滿文,與當今常見的滿文書籍、資料等的新滿文不同。天命通寶或譯為天命汗錢、天命王錢。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後金年間即公元1616年—1626年間鑄造的。
另《中國北方民族貨幣史》(150-151頁)記載:1617年努爾哈赤開始於赫圖阿拉鑄錢,其幣值仿造明朝,為銀、錢平行本位制。錢幣分滿、漢文兩種,滿文錢為老滿文,排列順序:由左及右、由上及下,滿語讀音:“阿卜喀、夫冷阿、汗、幾哈”,通譯漢文為努爾哈赤錢,背郭無文。漢文錢,平錢,漢文楷書直讀“天命通寶”四字,背郭無文。時努爾哈赤初創汗業,未設錢局,試用小爐鑄錢,故形制組烈,內外郭多不齊整,輕重厚薄不一。及天命六年遷都遼陽,始正式鑄造汗錢,並廣為流通。
滿文天命通寶:面文為無圈點老滿文,素背,錢徑大於漢文天命通寶錢。基本版別有昂命與降命兩種,又可細分為長字,中字,闊天等版。
漢文天命通寶:面文為四字楷書天命通寶,素背。讀法與滿文天命錢不同,順序為上下左右。錢文粗獷豪放而不失精緻,字體古樸,仔細品讀別有一翻韻味。基本版別有降天昂命和降命版以及昂天類。又可細分為小天,雙點通,長人命,象鼻通等版。
滿漢天命通寶錢材質均有兩種,紅銅質與黃銅質,從出土量看黃銅錢少於紅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