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體育學院

體育專業大學

吉林體育學院(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簡稱“吉林體院”,位於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體育專業大學。

學校始於1958年創建的長春體育學院;1961年,學院更名為吉林體育學院;2004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吉林省體育運動學校併入吉林體育學院。

據2021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南嶺和臨河兩個校區,佔地面積62.7萬平方米;設有10個二級院部、13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近600人,各類全日制學生8000餘人 

2020年12月,入選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名單。

歷史沿革


吉林體育學院校園風光
吉林體育學院校園風光
1958年9月,長春體育學院成立。
1961年,學院更名為吉林體育學院。
1962年,在暫時經濟困難時期,吉林體育學院根據國家“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停辦。
1981年7月,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適應吉林省體育事業發展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吉林體育學院正式復建,肩負起為吉林省體育事業培養高級人才的重任。
1993年,學院提出建設具有吉林特色新型體院的構想,教學上進行面向21世紀的教改工程。
1997年,與吉林省體委一起進行運動員學生化管理體制改革,得到國家體委的充分肯定。
2004年,在《中國青年報》刊載的全國普通院校辦學綜合實力評價報告中,吉林體育學院在14所體育院校中排名第七。
2016年,學校成功獲批吉林省中高等職業教育“3+4”銜接試點單位。
2017年12月,學校獲批吉林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20年5月,學校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9月,學校新校區建設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批准立項,同意學校在長春新區空港經濟開發區征地89.31萬平方米建設新校區。 12月,學校入選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名單,學校成功獲批建立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與吉林省體育局雪上運動管理中心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9個院系部,11個本科專業。
二級學院本科專業
體育教育學院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學院運動訓練
體育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公管事業管理(體育管理方向)、休閑體育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學院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社會工作
體育藝術學院表演
冰雪學院冰雪運動
運動健康技術學院運動康復
基礎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

師資隊伍

根據2021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391人,外聘教師117人,根據摺合后的在校學生人數,生師比為14.72:1。專任教師中,45周歲以下中青年教師299人,佔76.47%,高級職稱教師134人,佔34.27%,“雙師型”教師148人,佔37.85%,碩士學位教師311人,佔79.54%,博士學位教師24名,佔6.149%,外校學緣教師289人,占專任教師的73.91%。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2人,吉林省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資深高級專家1人,吉林省高級專家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5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3人,“長白山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紀人文社科優秀人才1人,吉林省高校首批“學科領軍教授”1人,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1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吉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8人,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新秀1人,吉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
榮譽稱號獲得者
國家級教學名師張瑞林
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張瑞林
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邵桂華、王琪
吉林省教學名師邵桂華、於立強、王月華、趙志軍、宋麗媛、方方、溫搏、趙紅
吉林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體育學教學團隊(2021年)
吉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科學化運動訓練教師團隊(2017年)
吉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學團隊(2016年)、武術教育課程教學團隊(2012年)、競技體育課程教學團隊(2009年)、體育管理學課程教學團隊(2014年)等

學科體系

根據2021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有省級“重中之重”一級學科1個(涵蓋4個二級學科),省級特色高水平一流學科1個,二級省級重點學科2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體育學、公共管理
專業學位授權點:體育 、藝術、教育學
省級“重中之重”一級學科:體育學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學科B類:體育學
二級省級重點學科: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
教學建設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教育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人體科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競技教育學、運動心理學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體育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
省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武術教育、輪滑教育、學校體育學與社會、籃球教育、運動解剖體操、乒乓球、田徑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吉林省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耐力項目重點實驗室1個,吉林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1個,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2個。 
國家級科研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耐力項目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吉林省運動健康關鍵技術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
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吉林省體育產業研究基地、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吉林省風險評估研究基地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全民健身產業化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體育教育訓練科學研究基地
吉林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吉林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科學化訓練實驗室、運動心理實驗室

科研成就

2020年,學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項目,項目經費總額度6140萬元。張瑞林教授的科研成果《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動力機制建設研究》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類二等獎。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我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動力機制建設研究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學報封面
學報封面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館藏各種文獻總計370910萬冊,其中南嶺、臨河校區總計279036冊(南嶺校區藏書203299萬冊,臨河校區藏書75737冊)。競技運動人才基地藏書91874冊。
學術期刊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創建於1985,每兩月出版一次,是ASPT來源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是吉林省級優秀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圖案為字母“JT(吉林/體育)、跑道、運動員、太陽”協調組合的“體育人才搖籃”,體現吉林體育學院科學管理、嚴謹治學的規範性與開放性,以及為祖國體育爭光、為人類傳承友誼的莊嚴使命感。字母“J”突出吉林體育學院的“吉林”地域概念,“T”代表“體育”;“跑道、運動員”體現吉林體育學院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各級各類體育人才作為根本任務,教學與科研並舉的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體系和強大的學研優勢,人才輩出,碩果累累,鑄就輝煌。 
校徽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訓:厚德博學育人奪標
校風:崇實求新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鄭永奎
校長黃金林
黨委副書記臧德喜
紀委書記張景隆
副院長王永明
副院長王月華
副院長武紅軍
副院長邵桂華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校園活動

社團
截至2009年,學校有足球協會、籃球協會、排球協會、攝影協會、愛心社、紫緒文學社輪滑協會等30餘個社團。並舉辦校園讀書節、社團文化月等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 

獲得榮譽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體育學院
主持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主編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體操學科《競技體操與健身體操的整合》研究成果在1997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競技教育學》被立為國家級課題,成為教育部精品教材,並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運動解剖、體操、乒乓球、田徑、籃球、武術教學研究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競賽成績:學校的拳擊、散打、滑雪、跆拳道、射擊、射箭、游泳、體育舞蹈等高水平運動隊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創造一系列優異成績,其中拳擊和散打運動隊已達國際水平。學校培養了世錦賽女子舉重冠軍李亞娟,世錦賽、世界盃女子速滑冠軍葉喬波,世錦賽女子花樣滑冰冠軍陳露,世錦賽、世界盃短道速滑冠軍李佳軍,世錦賽、世界盃女子拳擊冠軍李金子,世錦賽女子散打冠軍鄂美蝶、劉玲玲,亞洲田徑女子七項全能賽冠軍董玉萍,四大洲花樣滑冰比賽男子花樣單人滑冠軍李成江等一大批世界和洲際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