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面組配式分類法

分面組配式分類法

分面組配式分類法是根據概念的分析和綜合原理編製的文獻分類法,又稱分面分類法、組配分類法、分析--綜合分類法。它將主題概念分解為簡單概念(或概念因素),按照它們所屬的方面或範疇,分別編列成表。標引時用兩個或多個簡單概念的分類號的組合來表達一個複雜的主題概念。

簡史


1896年比利時P.-M.-G.特萊提出“概念分析”的原則,並在《國際十進分類法》中大量使用組配符號和組配方法。1906年英國J.D.布朗在《主題分類法》中採用了主題分析法和組合原則,是分面分類法的萌芽。1933年印度S.R.阮岡納贊編製了世界上第一部分面組配式分類法──[[《冒號分類法》]],並系統地提出了分面分類理論。50年代初,英國倫敦的分類法研究小組(CRG)發展了阮岡納贊的分面分類理論和技術,編製了十多部專業分面分類法。1955年該小組向英國圖書館協會及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提出了題為《需要以分面分類法作為一切情報檢索方法的基礎》的備忘錄。這一觀點得到1957年在英國道金召開的第一次分類研究國際會議的贊同,一致認為分面分類法是文獻分類法發展的方向。B.C.維克里撰寫的《分面分類法──專業分類表編製和使用指南》(1960)一書,全面總結倫敦分類法研究小組編製分面分類法的經驗,促進了分面分類法的推廣。1969年該小組成員J.艾奇遜又將分面分類法與敘詞表融為一體,研製出一種新型的檢索語言──分面敘詞表。與此同時,該小組成員J.米爾斯運用分面分類研究的成果,對[[《書目分類法》]]進行全面修訂,1976年起陸續出版了《布利斯書目分類法》,使它由等級列舉式分類法發展成為一部大型的分面組配式分類法,米爾斯因此榮獲國際文獻聯合會頒發的阮岡納贊獎(1984)。

結構


分面組配式分類法可分為全分面分類法和半分面分類法兩種。全分面分類法是純粹的組配分類法,一般僅在較小的學科或專業範圍內使用。倫敦分類法研究小組編製的專業分面分類法都屬於這一類型。它的主體是分面類表,此外還有編製及使用說明、大綱、索引等。分面類表由若干組面構成。組面是用某一單一系列的分類標準對一個主題領域進行劃分而產生的一組類目,即表示某一類事物某一方面屬性的一組簡單概念。例如圖書館學分面分類法就可用圖書館類型、資料、操作、學科、地區、時代等特徵進行劃分,從而產生6組類目,即6個組面。每一組面還可用同一系列的更細的標準進行劃分,分為兩個或多個亞面。例如圖書館類型面可以再劃分為以下幾個亞面:

圖書館類型


〔按上屬機構分〕
公共圖書館
高等學校圖書館
…………
〔按用戶分〕
盲人圖書館
…………
〔按規模分〕
大型圖書館
中型圖書館
小型圖書館
…………
組面或亞面之下可根據需要設立細分的類目。經過系統排列,就形成一個由組面、亞面、類目等構成的分面分類體系。

半分面分類法


是一種列舉式分類法與分面分類法相結合的混合式分類法。《冒號分類法》、《布利斯書目分類法》(見《書目分類法》)屬於這一類型。它的主體是基本類表和分面類表,此外還有編製使用說明、大綱(或簡表)、分面公式、索引等。基本類表由基本大類和基本類組成,先根據學科體系設立若干基本大類,每個基本大類根據需要分為若干基本類。分面類表是基本類再作進一步的分面分類而形成的。半分面分類法是一個由學科、分支學科(專業)、組面、亞面、類目等組成的分類體系。如《冒號分類法》(第6版)設有 42大類,其中藝術大類又分為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基本類。雕塑類又再細分為風格、形象、材料、技巧等組面,一共設有100多個類目。
為保證組配標引的一致性,半分面分類法還為各個基本類分別設置分面公式,規定不同組面使用的先後次序,如《冒號分類法》“2圖書館學”類的分面公式為:
2〔P〕;〔M〕:〔E〕〔2 P〕此式即表示其組配次序為:圖書館類型面/資料面/操作面/學科面/空間面/時間面。
分面分類法採用分段標記制,即分類號由若干具有獨立意義的節(段)組成,它不僅可表達一個主題概念,而且可從分段形式上顯示出構成這一主題概念的各個組面及主題因素。如“大學圖書館中的期刊流通工作”這一文獻主題,《冒號分類法》的類號是234;46:6。從類號可以看出它由 3個組面組配而成,其中“2”是基本類(圖書館學),“34”是大學圖書館,“;46”是期刊,“:6”是流通工作。由於每個節段的末端都可以擴充,因而其容納性較強(見分類標記)。

特點


①分面組配式分類法雖然類目較少,但能通過類目的組配表示眾多的主題概念,標引文獻的能力強於等級列舉式分類法。②可以較自由地擴大或縮小檢索範圍,能從多途徑檢索文獻,還可進行比較精確的組配檢索,在檢索性能和檢索效率方面都優於等級列舉式分類法。③採用分段標記制度,便於分類表的增補和修訂,檢索較為靈活。④可用於組織分類目錄以及建立分類檢索系統等。其中半分面分類法還可用於文獻的分類排架和分類統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