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替尼泊苷的結果 展開
- 藥物
- 兒科用藥
替尼泊苷
兒科用藥
● 通用名:替尼泊苷
● 別名:鬼臼甲叉苷、鬼臼噻吩苷
● 英文名稱:Teniposide
● 替尼泊苷是一種抗腫瘤葯,為周期特異性細胞毒藥物,作用於細胞周期S2後期和G2期,通過阻止細胞進入有絲分裂而起作用。單用或合用其他抗腫瘤葯治療其他藥物難治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
● 本品單用或合用其他抗腫瘤葯治療其他藥物難治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如腦腫瘤、肺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和視網膜母細胞瘤。
● 藥物的製劑和規格不同,它們的給藥方法、途徑和吸收速度、穩定性也不一樣,各有特點。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替尼泊苷 兒科常用製劑和規格如下。
● 注射劑:50mg/5ml。
● 對本品有過敏史者禁用。
● 嚴重白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患者禁用。
● 替尼泊苷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替尼泊苷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替尼泊苷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成人用法如下。兒童處在身體發育階段,肝臟、腎臟、心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因此用藥不同於成人,需要嚴格遵醫囑用藥。
● 為了防止發生藥液外溢,可以效仿柔紅黴素的靜脈滴注法。
● 惡性淋巴瘤和膀胱癌:
● ● 初始治療每天每平米體表面積30mg,連續5天,然後停葯10天。每15天為一療程,通常需要二至三個療程;
● ● 每平米體表面積40~50mg,每周2次,至少治療6~9周。骨髓儲備良好的患者,在醫療監測下可每周用藥3次;推薦的維持治療劑量為每平米體表面積100mg,每10~14天一次。這種維持治療應堅持數月。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每周1次,每平米體表面積100~130mg,靜脈滴注。用藥6~8次后停葯2周為一療程,一療程(6~8周)后可評估療效;如有效,則繼續治療直至腫痛縮小。
● 用丙卡巴肼和潑尼松治療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治療的第1天、4天、8天、11天和14天可用本品每平米體表面積40mg,隨後停葯14天。
● 本品可與其他已批准的抗腫瘤化療藥物聯合使用。當本品與其他具有骨髄抑制作用的藥物聯合使用時,應適當降低本品劑量。應定期監測外周血細胞計數,必要時,應定期進行骨髓檢查。
● 唐氏(Down's)綜合征的患者對化療反應尤為敏感,治療這些患者時應考慮調整劑量。
● 本品不能通過動脈內、胸腔內或腹腔內給葯。
● 本品注射劑含苯甲醇,禁止用於兒童肌內注射。
● 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腫瘤已侵犯骨髄的患者,使用本品須謹慎。
● 在用本品治療時,應定期監測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如白細胞計數低於2000/mm³或血小板計數低於75000/mm³時,應停止使用本品。除非由惡性疾病本身引起的,治療應推遲至骨髄完全恢復正常後進行。
● 靜脈滴注過程,應確保靜脈留置導管和注射針頭處於靜脈管腔內,以確保本品輸入靜脈,靜脈滴注於靜脈血管外可導致組織壞死和(或)血栓性靜脈炎。
● 已有靜脈輸入本品時發生低血壓的報道。在靜脈滴注本品最初的30~60min內應仔細監測患者 的生命體征。
● 精神錯亂。
● 蕁麻疹。
● 支氣管痙攣。
● 呼吸困難。
● 低血壓。
● 替尼泊苷藥品應該在避光、密封,貯於2~8℃環境中。
● 蕁麻疹。
● 肝功能異常。
● 低血壓。
● 脫髮。
● 口腔炎、黏膜炎。
● 噁心、嘔吐、食慾缺乏、腹瀉、腹痛等胃腸反應。
● 寒戰、發熱、心動過速、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低血壓以及皮疹等過敏反應。
● 感染、腎功能不全、高血壓、頭痛。精神錯亂和衰弱。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替尼泊苷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替尼泊苷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苯妥英和苯巴比妥鈉可降低本品的血葯濃度,對接受抗驚厥治療的患者,可能須增加本品用量。
● 環孢素可使本品的清除減少,血葯濃度上升,毒性增加。
● 本品的蛋白結合率極高,藥物與蛋白結合的少量減低即可導致遊離的本品顯著增高,進而增強本品的作用和毒性。體外實驗已觀察到甲苯磺丁脲、水楊酸鈉和磺胺甲噻二唑可從血漿蛋白中置換出與血漿蛋白結合的本品。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替尼泊苷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不能自行用藥。
● 替尼泊苷需要在醫院遵照醫囑應用。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胡亞美,張金哲,江載芳。兒科藥物治療學。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