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是指孕28周后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其下緣達到或甚至我完全覆蓋宮頸內口,其位置低於胎先露部,是妊娠期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國外發病率為0.3%~0.5%,國內報道為0.24%~1.57%。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子宮內膜病變或損傷、胎盤異常、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輔助生殖技術等因素有關。按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係,可分為完全性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邊緣性前置胎盤、低置胎盤。可出現無痛性陰道流血,大量急性出血時可有面色蒼白,脈搏微細、加快,血壓下降等休克現象。發現前置胎盤,應絕對卧床休息,對症治療,酌情終止妊娠。晚期妊娠大量出血時,可合併或併發休克、胎兒發生缺氧、胎死宮內等。病情嚴重的可危及母兒生命。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產科或婦產科

病因


● 目前尚不清楚病因,高齡初產婦、經產婦及多產婦、吸煙或吸毒婦女為高危人群。病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 子宮內膜病變或損傷
● ● 多次分娩、刮宮、子宮腔內手術時可造成子宮內膜損傷及子宮內膜炎等病變。
● 胎盤異常
● ● 雙胎妊娠時胎盤面積過大,胎盤本身發育異常,都使前置胎盤發生率增加。
● 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
● ● 滋養層發育遲緩不能正常植入,最終可能植入子宮下段成為前置胎盤。
● 輔助生殖技術
● ● 促排卵藥物可改變體內性激素水平,人工植入時可誘發宮縮,導致其著床於子宮下段。

癥狀


● 前置胎盤的患者常可出現無痛性陰道流血。

典型癥狀

● 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出現無誘因、無痛性反覆陰道流血。
● 初次出血量較少,血液凝固出血可停止。
● 出血常頻繁出現,出血量也增多。

其他癥狀

● 大量出血可出現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四肢濕冷、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
● 反覆出血者可出現眼瞼蒼白、口唇及指甲蒼白等貧血的癥狀。

檢查


● 診斷前置胎盤主要依靠超聲檢查。
● 超聲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子宮壁、胎盤、胎先露部及宮頸的位置,為目前診斷最有效的方法。
● 體格檢查
● ● 主要是為了了解腹部體征,可初步判斷病情。
● 磁共振檢查
● ● 診斷了前置胎盤后懷疑合併胎盤植入者,可做磁共振檢查,對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診斷更有幫助。
● 產後胎盤及胎膜檢查
● ● 主要是為了了解胎盤情況,可輔助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前置胎盤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來確診的。
● 既往有多次流產史、宮腔操作史、產褥感染史、高齡、剖宮產史、多孕產次等。
● 典型癥狀是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發生無誘因、無痛性反覆陰道流血。大量出血時可出現面色蒼白、脈搏增快微弱、血壓下降等。
● 超聲檢查可清楚顯示子宮壁、胎盤、胎先露部及宮頸的位置。
● 磁共振檢查可了解胎盤植入子宮肌層的深度,是否侵及膀胱等。

鑒別診斷


● 前置胎盤需與胎盤早剝、胎盤邊緣血竇破裂、臍帶帆狀附著、前置血管破裂、宮頸病變等產前出血相鑒別。
● 這些疾病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分,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超聲檢查結果,排除癥狀相似的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前置胎盤的治療原則是:抑制宮縮、糾正貧血、預防感染和適時終止妊娠。治療方案:應根據陰道流血量多少、有無休克、妊娠周數、產次、胎位、胎兒是否存活、是否臨產等情況做出決定。

期待療法

● 目的是在保障母兒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延長妊娠時間,提高胎兒存活性。
● 適用於妊娠<36周、胎兒存活、一般情況良好、陰道流血量少、無須緊急分娩的孕婦。
● 陰道流血期間注意休息,禁止肛門檢查和不必要的陰道檢查。
● 糾正貧血,增加母體儲備。
● 有早產風險者可酌情給予宮縮抑製藥,防止進一步出血。
● 孕35周前有早產風險時,可給予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

終止妊娠

● 剖宮產是處理前置胎盤的主要手段。
● 陰道分娩適用於邊緣性前置胎盤、出血不多、頭先露、無頭盆不稱及胎位異常,且宮頸口已開大、估計短時間內分娩者。可在備血、輸液條件下人工破膜,並加強宮縮促使胎頭下降壓迫胎盤而止血。
● 如無輸血、手術等搶救條件時,應立即在消毒下陰道填塞紗布、腹部加壓包紮、開通靜脈輸液通路后,由醫務人員親自護送至附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

危害


● 前置胎盤引起的陰道流血,可影響患者的工作或生活。
● 可合併或併發休克、胎兒發生缺氧、胎死宮內等。
● 可能危及母兒生命。

預后


● 前置胎盤治療后的效果與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法是否得當、患者體質等因素有關。
● 及時對症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預防


● 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多產、多次刮宮或引產以及剖宮產。
● 預防感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懷孕前應戒煙、戒毒,避免吸二手煙。
● 對妊娠期出血,無論出血量多少均需及時就醫,以做到早期診斷,正確處理。
● 加強孕期產檢。

參考文獻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謝幸,苟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