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制

酒制

簡介


● 英文名稱:Processing With Win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臟,仍使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本草蒙筌·製造資水火》)

名詞解釋


● 用黃酒或白酒處理藥物的方法。

百科解讀


● 酒制屬於中藥炮製法的一種,也是酒炙、酒燉、酒蒸等炮製法的統稱,即用酒作輔料來加工炮製藥物。
● 炮製目的:將藥物與黃酒或白酒共置鍋等容器中加熱拌炒、燉制、蒸制,使酒滲入藥物組織內部,或附著於藥物表面,以達到改變藥物藥性、增強藥物療效、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和矯氣矯味的目的。

改變藥性

● 藥材經過酒制炮製后,藥物的性味常發生變化,藥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和某些功效也發生變化。
● 如生地黃性甘苦而寒,可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用酒製成熟地黃后,性味則為甘而微溫,具有滋陰補血、生精填髓的功效。
● 酒制還可以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能,有些藥物酒制則升,如大黃,功善峻下熱結,瀉熱通便,屬於沉降葯,經酒炒后,可清上焦火熱,主治目赤頭痛。

增強藥物療效

● 紅花本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化滯消斑的作用,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強。
● 再如延胡索,《本草匯言》中記載:“玄胡索,凡用之行血,酒制則行;用之上血,醋制則止;用之破血,非生用不可;用之調血,非炒用不神。”
● 當歸可生用,或經酒拌、酒炒用,補血用當歸身,破血用當歸尾,和血(即補血活血)用全當歸,酒制能加強其活血的功效。

降低藥物毒副作用

● 黃連、黃芩、黃柏性苦寒,均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經過酒制,可降低其苦寒傷胃之性,而又保持了清熱解毒、燥濕的療效。

矯氣矯味

● 一些動物葯及有特殊氣味的藥物,經過酒炒方法處理,能起到矯味和矯臭的作用。
● 如酒制烏梢蛇。

防蟲防腐

● 此外,經過酒制的藥材,由於酒精和炒制的共同處理,起到了滅菌的效果,酒制后的藥材也具有更好的防腐、防蟲、防蛀效果,有助於藥材的長期保存。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3] 凌一揆。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