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凡

《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

吳伯凡,男,1966年生,湖北荊州人,哲學碩士,《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原《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

吳伯凡的演講彙集主要有《綠色商機是中國經濟戰略轉折點》《2009成長中國大講堂——傳媒領袖系列第三場》《中國企業成長路徑的大逆轉》等。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90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21世紀商業評論》執行主編,21世紀報系企業公民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時事觀察員、節目主持人。

演藝經歷

2021年5月18日,大型歷史場景課《隱秘的細節》正式上線,吳伯凡擔任嘉賓。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
《綠色商機是中國經濟戰略轉折點》
《中國企業成長路徑的大逆轉》
《2009成長中國大講堂——傳媒領袖系列第三場》
《21世紀商業評論》

主要成就


曾從事哲學、基督教神學和社會理論研究,自2001起進入媒體行業,並從事網路經濟、網路文化、管理學、商業史的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和評論120多萬字。著有《孤獨的狂歡——數字時代的交往》一書及譯著多種。
人物觀點
另類的阿里巴巴成功始於倒行逆施
網際網路馬雲在2006年9月杭州舉行的網商大會上,馬雲曾接受記者的提問,當被問到“五年後你還做不做網際網路”時,馬雲的回答是:“我們從來就沒有做網際網路呵。我們做的事情,一直是給做生意的人提供方便,讓他們覺得生意不難做,不麻煩。
奧運戰略的“時”與“勢”
吳伯凡
吳伯凡
奧運戰略奧運會被認為是全球化的象徵,但直到今天,它仍然帶有明顯的“歐洲中心論”色彩(奧運會不能連續兩次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舉辦)。迄今為止,亞洲只舉辦了兩次奧運會: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國家在奧運會後不久大約10年時間。
商業機會主義者的正常結局
商業機會主義韋爾奇到中國傳經佈道的時候,在眾多的追捧者中,有兩個本該到場而沒有到場的人。一個是素有“中國第一民企”之稱的德隆的實際掌門人唐萬新,一個是被稱為“國企教父”趙新先。前者因躲避各式各樣的追逼和追問而神秘失蹤,後者因剛剛從三九出局而悄然消失。
在新媒體上做廣告會陷入誤區
吳伯凡
吳伯凡
廣告主持人范東升:謝謝王總,王總是我們全球華人當中移動最早的開拓者,他今天的發言也是非常有啟發性的。下面有請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先生演講!吳伯凡:前面兩位先生都做了很好的準備,我只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我們說新媒體,任何一個東西新,總是一個。
商業模式是什麼
眾多在產品上具有創新能力的小公司發誓要革iPod的命,但它們很快就發現iPod早已不是一種產品,而是一種商業模式。iPod的背後,是蘋果建立的網上音像商店iTunes,購買一個iPod,等於買下一家其大無比的音像商店。
與“蝴蝶”—對博客現象的管理學分析
“知識工人”是如何工作的首先提出“知識經濟”概念的彼得·德魯克說,“我們至今還不十分理解,知識是如何作為經濟資源起作用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經歷以形成一種理論並檢驗它。……至今,還沒有知識領域的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任何跡象。”
超文本語境下的知識生產與傳播
超文本語境下的知識生產與傳播幾年前我就想過,網際網路的知識生產機制是一個沒被深究的問題。IBM知識管理研究院的兩個人曾寫過一篇這方面的文章,談的是網際網路如何促進編碼——信息——知識——智慧的演進。
抵擋信息霸權
兼論百度在捍衛中國信息主權中的意義 據美國著名的諮詢公司埃森哲的預測,到2007年,中文將代替英文,成為網路上最大(即中文網頁和使用中文的用戶最多)的語言。對於中國及世界所有華人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軟資源”。但這種資源優勢並不等於競爭優勢。對於中國來說,將這種資源優勢轉化成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