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來德
四川省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曾來德,四川省蓬溪縣人。1956年生,1973年入伍,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院藝委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世界華商書畫院院長。
徠1980年代初拜著名書法家胡公石先生為師,研究今人的審美,融進時代精神並創造自己的書法風格。他不但是一位書法大家,也是一位能獨闢蹊徑的山水畫大家,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
曾來德
曾來德
曾來德是以大膽探索現代書法並取得重要成就而著稱的當代書法家。他的創作延續了晚清以來的碑學傳統,以民間書法為取法資源,同時吸收西方視覺藝術構成理論和日本現代派書法的創作理念,試圖以書法造型藝術表達當代人的審美體驗與追求。他的作品以驚世駭俗的用筆、用墨和構圖突破常規,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審美張力,成為現代派書法的代表之一。本卷所收作品高度濃縮地反映出曾來德在現代書法開拓上的成就與勇氣。
1985年,團中央授予曾來德同志“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1986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曾來德書法電影紀錄片《軍中墨客》,並被國家文化部作為中外文化交流影片譯製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七種語言向世界各地發行。
1989年,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
曾來德
1995年,被載入美國《世界名人錄》。
1996年,被載入英國劍橋大學《世界名人錄》。
1999年,在北京創辦曾來德藝術中心。
2000年,出席“世界和平文化盛典學術討論會”。
2002年,隨國家專家團出訪法國出席中法文化交流年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同年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授予“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
2003年,主持文化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偉人毛澤東書法藝術大型學術討論會”。
2003年,啟動21世紀國家文化教育工程“回到母校——曾來德書法藝術百所高校巡展”,並在北京大學舉行首展。
2005年6月18日,在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辦“曾來德書法藝術展覽”以及“墨樂”專場和東西方文化高峰對話的系列活動,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書法作品《歐鷺》,山水畫作品《天地之象》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2005年1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眾妙之門”曾來德中國墨藝術展。書法手卷《李白詩》,現代書法作品《澄懷》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曾來德國外交流寫照
2006年6月由香港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錄製曾來德書法藝術成就大型主題片,並向全球播出。
2007年9月代表國家率領“墨樂”代表團出席北歐中國文化藝術節,分別在芬蘭、挪威、瑞典等國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劇場舉辦“曾來德書畫藝術展”及“墨樂”演示專場,引起國際文化藝術界的震動。
2008年被文化部評為“文化部優秀專家”。
2009年7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墨許山河”曾來德山水四季畫展。
2011年5月被全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中非希望工程共同主席”和“中非慈善大使”。
2011年赴法國的“墨樂巴黎”系列活動又受到高度讚譽。
默許泰山
——訪沈鵬書法精英班導師曾來德
認識曾來德先生,是他到泰安參加泰山美術館開館暨沈鵬書法精英班泰山詩主題創作展。頭一天晚上,曾先生匆匆趕到泰安。第二天,上午參加儀式,下午主持論壇。第三天考察經石峪大字及泰山其他碑刻,下午返回北京。一路勞頓,一路辛苦。期間,曾先生忙裡偷閒接受了記者專訪。
“我們不是泰山人,但是我們已經融入泰山,從思想到意識,從意識到行動。”“泰山不是最高的,不是最大的,但是從文化歷史上說它當之無愧的是全國全世界第一!”
“為什麼?”“因為文化存在於山河之中,山河是文化歷史的載體。山河存在億萬年,文化用千年在上面留下記錄。泰山的記憶豐富多彩,歷史悠久,歷史、文化、政治、教育、宗教等方面都有,包括歷代帝王、才子佳人都在泰山上留下深刻記憶。”“泰山是歷史文化的記憶堆積起來的,泰山最妙的東西當屬碑刻,也就是文字。”
“泰山的書法是獨一無二的,泰山的偉大就是這些石刻。許多人都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山上,留下記憶。”
從曾來德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對泰山的深刻理解和特別關注。曾來德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沈鵬書法精英班導師。現任中國國家畫院教學部主任、書法篆刻創研室主任,還兼職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教授。出版有《曾來德書法作品集》、《曾來德畫集》、《來德談藝錄》等。
國畫家曾來德
曾來德書法作品
看曾先生的作品讓人想到四個字:“重創大美”。“重”既可以指重新的意思又是很重,我覺得他的畫就是重新來創作大美的圖像,又是以很重的比例和觀念來創作大美的圖像,重創大美。這是其一。其二,我認為他的畫的價值是把中國的詩書畫印的觀念進行了融會的創造,因為詩書畫印過去大部分是拼盤,就是一幅作品里既有詩、題詩,又有書法、題字,又有畫又蓋上印章,認為這就是詩書畫印。實際上詩書畫印是一種中國文化的綜合體現,而他呢,把這些融會在這裡邊了,即使他不題字,不按章,就他這個畫本身,就具有這個詩性文化的底蘊在裡頭,又有書法的用筆、書法的修養在裡頭。他的畫又創造了書法性、拓展性和手繪這三種手段的結合的這麼一種皴法,有人將此稱作“來德皴吧”。其三就是他的畫結合中國墨來談。曾來德說中國是墨的故鄉,實際上墨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色彩,墨它最能體現道,它是道的載體。現代工業文明把中國的道這個不言的大美,丟失、遮蔽得已經很嚴重了。而曾來德是從書法和中國的道文化里切入進去,希望能夠在高層次上回歸這個大美。儘管他剛剛從書法裡面轉過來,各方面的要求有很多生的東西在裡頭,但這生呢,正是生息、生命、生機的保留,他沒有油滑,他追求的是一種大美。他是以詩書畫印的新融合創造出了一種有曾來德符號的語言和圖式的這麼一種作品。
“我們在瞻仰前人風采的同時,當代人將要做什麼?對泰山的延續做什麼?泰山最易接受的就是書法,泰山應首選書法,用書法元素構建泰山,我們決定為泰山文化傾注心血,也將為泰山大聲疾呼!”
曾來德的慷慨陳辭始終迴響在記者耳畔,他把泰山視作自己的故鄉,時刻關注,以心默許。王克煜
曾來德語錄
卷首語:冰雪消融,萬物復甦,與君相對,幸福吉祥。
1、政治無事生非,經濟是是非非,文化無中生有。
2、政治穩定天下不亂,經濟繁榮衣食無憂,文化昌盛活著愉快。
3、年輕人要勇敢的試錯,中年人要把握著試錯,老年人要包容理解試錯之人。
4、世有三事:政治、經濟、文化,可涵蓋一切。三擇:從政、經商、從文。
三求:從政權想最大,經商想錢最多,從文想水平最高。
三果:權最大最危險,錢最多最痛苦,水平最高最孤獨。任君選之。
5、藝術家要單純,專一而攻之,力拒無關糾纏,藝術要純粹,方有高度突破,則一切有效。藝術家要有最大的人格,所謂人格即對待利益的態度,狹隘、自私、小氣,則喪失人格。
6、人生六法:一為利:生存之本,助人之資,無利可圖誰將為之?
二為名:名大則利大,名小則利小,無名利從何來?
徠三為實:名至實歸,名符其實,本領耳!
四為德:無德之事天下恥,無德之人眾人棄。
五為道:得道者,道上人,即歸屬、界別,人必依之。
六為舍:“舍”與“得”,哲學也。得多舍少,俗人;舍多得少,智者。
7、成功三訣:一為放射性思維:即才華橫溢,才華橫著溢,眾人受益,天下人受益。二為籠罩性角度:縱觀世事人生,站在圍牆之上則沒有圍牆,站在高山之上則無高山,平視障礙重重。三為不生氣胸懷:世上氣死者甚眾,古有氣死周瑜,罵死王朗,氣死曹真之先例,克敵致敗則從生氣開始。己不生氣則讓對方必生氣,彼不氣則氣我也。足球如同氣球,攻之,守之,球入斯門,則敗矣。
8、人生兩判:成就大小:同行之中,強者即成就者,次之則為小巫,於己,盡其能亦為成就。
故事多少:普通人的故事時時發生,無人傳播。名人、明星、偉人之事往往傳承有序,添油加醋。故事者,艱難困苦,痛苦折磨,榮與辱、愛與恨、生與死之百般遭遇也,危而不險、險而不絕、絕而不死、死而不滅,乃真故事也。
9、偉人三議:所謂偉人,建立偉大功績,戰勝偉大對手,犯過偉大錯誤,三者合而為偉人,缺一不可。
10、文人、藝人:把話說夠,把事做絕,前者為文人,後者為藝人。
11、當今文藝評判標準: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最好的不要,最差的不要。而歷史記載恰其反之,只留下最好和最壞的,不好不壞的全不要。
12、科學的結論是先進與落後,新的淘汰舊的。藝術的結論是好與壞,好的區別差的。
13、科學與藝術:二者如同手掌手心,兩者合而為手。立場、角度使兩者分出先後輕重,既以為手,不可缺一。14、科學與藝術如同雙胞胎相似,因人為而互異,科學源於理性而成於感性,藝術源於感性而成於理性。方向相反,時間相同,目的互異。15、科學必應用於世,受者以美於先,好用不好看,終必淘汰。藝術必美於世,受者追問道理,十年說不清,必遭懷疑。
16、藝術乃偉大的匠人加半個哲學家。高超之技術如同過河之橋,鮮活的形式在於內在之生命,簡約、準確、美麗謂之美。
17、藝術家如野狗家養。個性、共性乃藝術之雙簧,無個性非藝術,無共性非傳統。
18、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為半程,常人多在九十以下,智者多在九十之後也,世之太少。
19、中國書畫乃“墨”的藝術,沒有什麼能夠比“墨”更純粹地表達其中國書畫的文化屬性,惟“墨”方能顯渾厚華滋的民族氣概。無筆可畫中國畫,無墨則中國畫無矣。
20、西畫以色為主,中國畫以筆墨為主,一念之差天壤之別。同為黑色,西畫視其為局部色,中國畫視其為本色。“墨”所獨具的幽昧、綿邈,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奧妙,老子以玄常寄極,孔子曰繪事後素,中國文化所獨具的精神,正是在“墨”的紛繁變化中展現的。
21、墨為陽性,浸潤不定;紙為陰性,伸縮無度。同為變數,合二為一,陰陽之道,太極之學矣。毛筆變數居中,柔軟而奇怪生焉,筆以墨入紙,三者結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2、“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漢民族對於黑色充滿敬畏,這種敬畏中包含著對永恆性的思索和嚮往,也包含著對這一色相自身在斑斕大千世界之中那沉靜、穩重、大度的嘉許。
23、王維有言:“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善哉斯語,中國墨所給予的空間實際上是巨大的,可以貫穿天地萬物,山川草木之秀錯自可從中生髮而來。
24、中國畫最重筆墨,尤其是用筆,非筆無以運墨,而筆法的妙處正在於:以有限引發無限,將空間時間化、三維二維化,讓視覺心靈化,在這裡,一切屬於繪畫的東西都因書法的加入而迅速地走向了表現。
25、宗白華先生說:在中國繪畫上,求返於自己深處的心靈節奏,以體合宇宙內部的生命節奏,一定是在書法上的獲得。此語甚堪玩味,中國書法陽舒陰慘的筆墨秩序,本質上是與天地化育的節律相通的。
26、傳統藝術的特質體現為墨的本色、筆的精神,那麼,新時期的藝術正明顯地讓我們看到這一特質的迅速消亡與流失。墨的流失如同水土流失,這是民族文化日漸頹靡的徵兆。
27、近代黃賓虹以焦墨深沉寫其心史,又以“渾厚華滋民族性”,試圖從“墨”中尋找民族文化的復興之道,而面對現代人文精神的凋敝和貧弱,如何以“墨”去重塑傳統人文精神,正是我所思考的問題。
現代書法
眾名家論曾來德書畫藝術
王朝聞(著名美學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並非書道行家的我,很難準確說出曾來德書藝給我的美好印象,似乎也像聽動人的音樂演奏,他那出人意料的筆勢與章法也能引起愉快感。”(《題贈曾來德》)
沈鵬(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曾來德性格直率,逢人滔滔不絕地談自己的見解。他直言:‘我喜歡草書,因為草書最能表達情感。’草書,無論章草、今草,創作時都為簡便、應急。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說,最能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前人論述,可謂多矣。所謂書法的神采、韻味、意境、氣質……倘撇開行草書,將大為失色。曾來德寫草書而推崇草書,自然順理成章了。但是作為一個書法家,說得出‘草書最能表達情感’固然表明一種見解,一種勇氣,一種意向,而能不能在實踐中體現草書的這種功能並將其發揮到何等程度,則需要創造力的實際發揮,後者屬於直接現實性的範疇。真正的書法家,善於把天地萬物之形、喜怒哀樂之情‘一一寓於書’(韓愈)。在這個直接現實性的範疇里,學識、修養、天才、敏悟等等,無不以實際的創造力作為衡量的準繩。”(《曾來德書法》序)
朱乃正(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副院長):“蜀人曾來德,少時從戎,輾轉大西北。既得天府之靈氣復經高原之磨鍊,酷嗜書藝,終日癖於斯,用志凝神而天生解書。凡甲骨、鐘鼎、竹簡、碑版、經文,篆隸真行草無不盡收眼底。應日會神悉心攝取眾長,通悟存真善納造化天然之機,循法而求法外法。故能運筆縱橫變化萬端:似奇歸正借拙反巧,險絕處尚見平實,放縱時猶守規矩,點划有致方圓得宜。小至盡素片箋,大致丈二巨幢,或精微則細絲如扣,妍遒多姿;放逸則元氣淋漓豪情一揮。年未屆不惑己雄峙西部獨步書壇。蓋國中學書者遍是稱書家者亦不勝計數,然真能握管自創天地者吾不知有幾多?來德君常用一印曰:‘來德去德’。探其深意概是古今往來相引,主觀客體相通而心載藝舟純情所驅,當來去自得也。“(《引古通今來去自得》)
王鏞(中央美院教授、著名藝術家):“創造意識強烈,是曾來德書法的又一優勢。其實,傳統藝術的核心,就是創造精神。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一種使命感。對此,他直言不諱:藝術如果離開新的探索、開拓,只會按照前人的路子亦步亦趨,必然會單調乏味,而且必然會一代不如一代。基於此,他寫下了‘塑我毀我’的座右銘,力圖使每幅作品求新。如果缺乏超越自我的勇氣,恐怕也不敢做出這一艱難的選擇。“(《塑我毀我求變求新》)
周韶華(著名畫家、中國美協事務理事、湖北文聯主席):“曾來德的過人之處,就是抓住了書法藝術手段的關鍵,他正是從不同慣常的執筆方法入手,切入了對線條千變萬化的實驗,在形態的汪洋姿肆上進行視覺革命。他對決定書法本體的第一要素——執筆的理解;對書法語言第一要素——線的理解與實驗精神,以及奇特的線的表現效果,才會有汪洋姿肆地對書體結構形態的創意。”(《書壇奇才曾來德》)
程大利(著名畫家、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副總編):“曾來德的書畫作品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充分展示,是真情而不是矯鈽,是眼中造化的放肆表現。作者不是從藝術學藝術,也不是從傳統中找傳統,而是在尋找自我,展示自我,在自我和造化中找到了一座橋樑,而後一氣呵成地衝過去。”(《豪情一揮》)
王岳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藝理論家):“曾來德是一個向規範和命運抗爭的藝術家,他這個人和他的書法都使我深感相見恨晚。今年初冬在西山開會,我與一個大聲武氣說話的青年人在房間里談論當代中國書法以及現代後現代書法問題,詩人歐陽江河告訴我,這就是書法家曾來德。當我看過他的作品集並專程去他工作室看他揮毫潑墨,在拉、曳、收、折的‘紙筆樂章’中,親身感受了那大氣盤旋的線條和珍奇拙崛的空間構成,更感受到他性情的直率狂傲和全身心投入書法創作的沉醉和不凡。”(《曾來德書法文化現象》)
馬嘯(著名書法理論家、《甘肅日報》編輯):“從藝術學的立場看,曾來德的這種不推倒‘傳統’圍牆的內部‘嘩變’是很有意義的:它至少為我們研究下一複雜問題提供真實的一個範例:‘傳統’被改造到什麼地步還是;‘傳統’,‘傳統’到底能走多遠?”(《曾來德:一個書法文本》)
滕守堯(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美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曾來德的對話性超越是多方面的,例如,他打破了‘理性衝動’與‘感性衝動’之間的嚴格界限,在遊戲狀態中達到理性與感性的交融,最後進入一種超越的神性的境界。
正是在這種種‘反向而動’的作為中,他的人格不斷進入神性的超越境界,處處透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奇幻、詭異、神秘和自由。他的書法也不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書法,而是在無法中達到的有法,成為一種無法之法的書法。”(《曾來德書法“反”中求“生”》)
管郁達(著名藝術批評家、北京大學20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藝術文獻》執行主編):“來德的這批畫是由書入畫,由畫入理,由理入道,最後直入本心和混冥,‘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單是這一點就打破了傳統繪畫,包括齊白石、黃賓虹以來,畫壇代代相習,摹古成風的習氣和套格,從而觸及了中國藝術精神的核心。有的朋友看了來德的畫之後說,筆墨有生氣,畫中有人氣,算是知人之言。我觀來德的這批畫,有如盤桓於蒼山雲海,丘壑大漠,林海雪原作莊子所謂的‘逍遙遊’,正所謂‘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下視也,亦若是則已矣。’其中所游者雖非具體的山嶽高嶺巨川大河,但卻感受到一種風氣相吹,撲面而來的震蕩與浩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王澄(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河南書協副主席):“曾來德給我的感覺,早已不是一般概念的書法家,而是一種現象,一種書法現象,一種文化現象。這種現象正在強烈地震撼著當代書法界,乃至整個文學藝術界,致使所有關注東方藝術生存、發展的人們,都不能漠視他的存在和影響,無論是贊同、反對或是疑惑者,概莫能外。這是我的基本看法,大概言不為過。”(《來德的啟示》)
周俊傑(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河南書協副主席):“他創作的豐富性,表現在他對傳統書法、新古典書法、現代派書法及書法邊緣藝術的全面觀照和多方實踐,對文人書法、民間書法系列和碑、貼系列的全面吸收與多方面的融匯,他從不拒絕傳統中任何一個方面,更不會把自己禁錮在某一碑、某一貼、某一家、某一種筆法和某一種模式之上,那些缺乏全面觀照書法史、中外藝術史、缺乏客觀把握書法發展而只抱住某家某派某種筆法不放的‘書家’,其作品置於來德的作品面前,就如同侏儒面對大山,顯得是那樣的猥瑣和小氣,而其思想的蒼白,更是書壇的不幸和悲哀。”(《讀曾來德這部“書”》)
曾來德”墨樂巴黎“轟動法國
在巴黎表演
在巴黎表演
本次“墨樂”以中國書法與中國民族音樂互相交融,所進行的不僅是東西文化的對話,更可謂是中國文化的輸出。通過這種藝術形式,讓西方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沉與博大。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而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更是擺在面前的突出問題。對此,曾來德以他的“墨樂”進行了自己的探索。而曾來德“墨樂巴黎”藝術活動的巨大成功,也充分說明,中國傳統藝術完全能夠在當代找到全新的闡釋方式,也完全能夠在文化交流及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上,發揮出全新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曾來德會帶著他的“墨樂”,訪問更多國家和地區,向全世界展示、輸出中國書法文化。曾來德的“墨樂”將成為一個文化強音對世界文化藝術產生重大影響。
2012年6月21日,在韓國首爾隆重舉辦了“2012中韓創新城市文化產業論壇”。該論壇為紀念中韓建交20周年由雙方政府舉辦的一個重要活動,旨在推動中韓雙方文化產業的創新、交流、融合與發展。在論壇專門設立的“亞洲表情”文藝活動中,來自中國的著名的書法家曾來德先生攜手著名古琴藝術家王鵬先生,向全體參加本次論壇的嘉賓和各界人士展示了書法與音樂完美組合——“墨樂”。這場由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中國書法家曾來德先生創意和主演的“墨樂”是繼他2005年在英國大英博物館、2006年北歐四國、2010年巴黎議會宮之後,再一次向世界宣示中國書法的現代價值。在韓國“墨樂”現場,曾來德先生以其雄渾、超邁、激蕩的狂草書法書寫李白《草書歌行》,與來自國內的古琴大家王鵬先生一起,共同演繹中國書法與傳統樂器的精彩對話與完美融合。所有的觀眾均被中國書法和音樂帶來的獨特藝術魅力深深陶醉。曾來德書法《草書歌行》與王鵬演奏的古曲《漁樵問答》間的對話,彷彿穿越了整個歷史時空,在文字與音符構成的千古江山中,抒寫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式的興亡嘆喟,意味深長,如山之巍巍,水之洋洋,表現出一種飄逸灑脫的格調。在“墨樂”現場中,曾來德先生駕馭著長毫如同驚奔之驥,在枯濃之間,滿紙煙雲,道道飛白,如崩雲、如電光,書寫他浩蕩的風華才調和壯闊的筆墨人生。書法家和演奏家彼此達成共鳴並相互認知,充滿了激情和張揚的個性,遙相呼應、融為一體,共同將“墨樂”演出推向高潮。
據了解,本次“2012中韓創新城市文化產業論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工業信息化部、國家旅遊局、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環境部、總統直屬國家品牌委員會、國土海洋部、首爾特別市、京畿道政府支持;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與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海外文化弘報院共同主辦。論壇回顧了中韓建交20年來兩國在文化、經貿領域取得的成果;探討了未來發展規劃,特別是探索中韓文化產業合作新機會以及未來合作模式。在本次論壇中展現的“墨樂”活動,不僅為參加活動的嘉賓帶來一次傾情的文藝演出,更成為論壇的焦點之一。在當下整個中國文化輸出的歷程中,本次“墨樂”活動引起的轟動也堪稱一個絕佳範例。
曾來德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