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東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振東(1966年10月28日—2020年9月17日),武邑縣人,生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科技處長,“協和學者”特聘教授。

2020年9月16日晚上8時,從長沙返京途中,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突發心臟疾病,經搶救無效,於17日凌晨離世,年僅54歲。

人物生平


1995年-1998年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攻讀醫學博士,主要從事哮喘的發病機制研究。
1998年-2002年在美國克利夫蘭診所Lerner研究所免疫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免疫信號轉導。
2002年-2008年任北京大學免疫學系任職副教授,主要從事T細胞生物學和樹突細胞的分化成熟研究。
2008年起,趙振東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重要病原體誘導的天然免疫逃逸和細胞自噬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T細胞的免疫生物學研究,溶瘤病毒,小分子抗體和基於CAR-T和CAR-T的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研究等。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20年9月16日晚上8時,趙振東同志在長沙參加完相關學術會議返京途中,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突發心臟疾病。
2020年9月17日凌晨,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53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團隊揭示了丙型肝炎病毒誘導細胞自噬效應及其分子調控機制
趙振東曾赴國葯中生等公司調研,評估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風險,提出風險點及防範建議。不僅如此,他還完成了國葯北京公司、武漢公司以及科興公司的生物安全聯合評估。其中,對接種瓶進行螺旋式改良、對反應罐連接器進行標識等建議已被企業採納,幫助企業明晰操作技術規範,為新冠疫苗的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趙振東還投身了《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編製工作,他提出的多項菌毒種保存等風險防控關鍵項被寫入相關章節
趙振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科技處長,“協和學者”特聘教授。他多年以來主要從事與感染相關的天然免疫逃逸和細胞自噬研究以及γδT細胞的免疫生物學研究。趙振東研究員是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艾滋病功能性治癒”以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負責人,在Autophage,Plos Pathogens, J Virology等國際知名專業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趙振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科技處長,“協和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EV71和HCV等重要病原體誘導的自噬與天然免疫應答相互調控以及免疫逃逸機制研究,gdT 細胞識別的結核桿菌抗原或抗原表位的篩選等研究。
● 研究項目
趙振東曾先後擔任中國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艾滋病功能性治癒”項目的項目負責人;主持或參與973、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目前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腸道病毒71型調控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ERAD)促進自身複製的分子機制研究(編號:81572008)”,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我國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突發急性重症呼吸道傳染病疾病進展和轉歸的預警預測體系研究(編號:2017ZX10204401001)”,作為骨幹參加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重要病原與宿主免疫系統互作及跨種傳播機制(編號:2016YFD0500307)”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重要新發突發傳染病生物安全基礎與防控技術研究(編號:2016-I2M-1-014)”等。
● 學術論文
趙振東先後在Plos Pathogens,Autophagy,J Virology,J Immunology等國際知名專業雜誌發表論文數十篇。

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趙振東生前在感染免疫學領域培養了10餘名研究生及博士后,這些人員當中有不少已成為相關領域的傑出人才和業務骨幹。
● 教育理念
趙振東非常重視科研創新,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大膽去做,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獨立科研的能力。
● 學術講座
2019年4月18日上午,中國醫學科學院趙振東研究員受邀在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B102室做了題為”腸道病毒71型抑制ERAD並挾持p97促進自身複製”的學術報告。趙振東在報告中介紹了其課題組近年來的主要研究進展,針對病毒相關傳染病免疫學相關機制的研究情況進行了詳細講解。包括病原體的天然免疫逃逸與蛋白質質量控制,autophagy和ERAD、T細胞的多肽/蛋白識別機制、溶瘤病毒和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等。

人物評價


妻子、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評:
趙振東其實就是一個為科研而生的普通人。他熱愛研究,這種熱愛到了痴迷的地步。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王辰院士評:
趙振東同志潛心科研,是一名率真的學者,也是一名不計個人名利、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心無旁騖、具有學者風骨的科學家。從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到2014年援助非洲埃博拉疫情,再到今年新冠疫情防控與疫苗研發直至因公逝世,他都沖在一線,勇擔社會責任、國家使命與民族大義。這種捨生取義的品格正是百年協和精神的傳承,值得院校、學界更多科研工作者效仿、全社會珍視。
紅星新聞評:
趙振東身上的率真珍貴的品格,也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核心價值觀,更是醫學界、科學界乃至全社會都應該學習和效仿的;他為推進中國疫苗研發和緊急使用做了大量工作和基礎貢獻。
《科技日報》評論評論
真專家、真學者是什麼樣的?趙振東用他最看重的科研人員的身份給出率真的回答:替國家操心、為人民憂心,無論是日常還是遇到重大事件時,勇於為國家、社會、民族挺身擔當。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
趙振東同志胸懷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不計個人得失,治學唯實求真,勇擔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決定追授趙振東同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要學習趙振東同志心繫群眾、勇於擔當的精神,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對人民、對國家極端負責的精神,切實發揮長期積累的專業底蘊和素質,慎終如始、再接再厲,毫不鬆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為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人物榮譽


2021年8月,趙振東獲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授予為2021年“最美醫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