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話

方言

松江話,又稱松江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的松江方言大區。根據聲調(調類、調值)的差異,今上海市地區又分成六大方言區:市區方言區(即新上海話區,現今通用的上海話)、老上海方言區、崇明方言區、嘉定方言區、練塘方言區、松江方言區。

語言簡介


松江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上海地區松江方言大區覆蓋面積最大,人數最多,其下再分兩個小方言區:松江方言區、老上海方言區。此處的松江話即指松江方言區。松江方言是上海方言的起源地,而上海方言區是松江方言在黃浦東西兩岸的變體或分支,兩者並不等同,主要區別在陽平調,老上海話大致分佈在黃浦兩岸的原上海縣範圍內,類似於浦東沿江話。趙元任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考察上海老城廂時,發現上海話老派近似浦東話,新派已似蘇州話

語言定義


松江方言,覆蓋範圍包括:松江、金山、青浦、奉賢以及閔行部分區域如七寶,莘庄馬橋,北橋,顓橋,塘灣。
覆蓋範圍中,青浦不含練塘片,閔行不含虹橋,華漕,梅隴,陳行,杜行,魯匯,諸翟,紀王,曹行(它們屬於老上海方言區)和老閔行、吳涇鎮區(老閔行歷經300年的移民潮和上世紀中期的大批市區工業移民,早已使用市區方言,吳涇鎮區由於市區工業移民也使用市區話)。奉賢區不包括四團、平安兩處(使用浦東話)。

歷史淵源


松江秦時建鎮、唐時置縣、元時升府、明清時為全國紡織業中心,東南一大都會,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東吳名將陸遜以功封華亭侯,華亭始見於史志。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至清末,華亭縣、華亭府、松江府、婁縣均設治於此。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華亭府,翌年改為松江府。
至清嘉慶十年(1805年)演變為1府(松江)、7縣(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1廳(川沙)。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華亭、婁縣合併為華亭縣。民國3年(1914年)改為松江縣。民國時期,松江縣政府及江蘇省第三、第四區專員公署皆設於此。解放后,蘇南行政署設松江專區。民國初期,該鎮名華亭市、松江市,后改稱城廂區、城區。民國36年(1947年)撤區,由縣直轄。
1952年恢復江蘇省建制后松江專區隸屬江蘇省。1958年初,嘉定、寶山、崇明三縣劃歸上海市,松江專區撤銷,原屬專區的松江等七縣劃歸蘇州專區;10月,松江等七縣同時劃歸上海市,成為上海市郊縣。20世紀末開始,各郊縣先後撤縣建區。
上海舊屬松江府,曾隸屬嘉興轄下,語言以嘉興話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區方言在嘉興話的基礎上獨立發展,形成吳語中發展相對滯后的松江話。根據《松江府志》記載:明代是“府城視上海為輕,視嘉興為重”。而到清朝則是“府城視上海為輕,視蘇州為重”。蘇州話因其權威性和豐富的文學形式(吳語小說、傳奇、彈詞和民歌等)對上海話也有過重要影響。
此外,上海話經可靠的語言學研究,目前確定並非先前認為的寧波話蘇州話簡單合成,而是融合松江方言發展的結果。上海開埠之前,松江是上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歷史悠久,文脈淵遠,近年來被稱為“上海之根”,已得到廣大的專家學者和民眾的支持和認同。

語言現狀


相對上海話的強勢,松江話長期以來受到忽視,常被稱作松江話、青浦話、金山話、奉賢話,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而且隨著普通話的推廣、人口融合帶來的快速蛻變、以及上海城區的擴大,松江話面臨著同上海話一樣的處境,甚至更為嚴重。
當今許多松江方言區的兒童已經無法全部使用母語和他人溝通,已有在外不講、在家庭內部不講,全然不會講,甚至出現聽不懂老人的說話的情形。

語音信息


聲母34個,韻母50個,聲調8個
韻母
1陰聲韻
y紙思子師i衣宣面非u烏播所鵝iu雨鬼主語
a媽柴帶擺ia借寫野姐ua怪快拐娃
ae板來減賺iae奸念眼廿uae關筷環
e杯滿對半ue官塊會
eu短歲安算ieu捐勸遠阮
o包早毛牢io挑小鳥
oe頭浮口歐ioe劉牛舊右
au爬蛇茶馬
2陽聲韻
aen打冷櫻iaen娘想槍強uaen摑
aon當雙夢忙iaon旺uaon光汪黃廣
en粉燈春ien清心尋uen困滾溫iun軍群雲
on翁風龍ion窮榮雄
3入聲韻
aeq八鴨襪喝iaeq捏甲洽uaeq刮滑
aq百麥客石iaq約腳屐箬uaq呱划
eq折出失ieq筆吃極ueq骨闊剮虢
iq必結薛
oq博木落各ioq扌肉戳uoq擴
auq北剝六iauq菊軸浴iuq缺屈血
4其他
el而mh畝姆ng五魚吾
聲調
平上去入各分陰陽。
陰平53搬、天、高
陽平31盤、田、螯
陰上44保、短、起
陽上22抱、斷、淡
陰去35報、替、告
陽去13暴、墊、忌
陰入5百、鐵、各
陽入3白、迭、葯
語音變化
以“上海閑話ABC”的拼音方案為基礎,將《松江方言志》的音韻,參照《上海吳語手冊2010》以及《奉賢縣誌方言卷》的排列方式,全部整理了一遍。
音韻基本按照當今絕大多數人的新派口音。(這裡不討論新新派)。原先方言志上的老派口音記錄太老,很多特徵已經消失。
與原來記載的老派相比,新派的主要特徵:
1一是帶緊喉的縮氣音?b、?d為p、t代替,變為與今上海話相同的不送氣清塞音。
2是雙唇音Φ、β、?W為唇齒音f、v、?υ代替,?υ有的讀?(u)。
3不分尖團音。將=姜,秋=丘,小=曉,趨=區
4入聲韻大量合併磕=刻=渴;筆=壁。在本表中保留了筆的原聲韻。而前者因為已經無人能區分,故合併為一。
5原有的[iu]韻母併入[yø]。
聲母表中紅色為清音,綠色為濁音,帶緊喉即為縮氣音。

方言差異


與市區方言差異之處
1分司書
上海話中司=書sy,而松江話中司sy、書xü。同樣朱資、時樹在松江話中都是區分的。
2分打黨
張/贓、蚌/幫、打/黨、長/上、廠/唱在上海話中同音,而在松江話中前一組字的韻母都是aen。
3分襪麥
襪/麥、八/百在上海話中同音,而在松江話中前一組都是aeq的入聲韻。
4其他
上海話南=暖,歸入eu韻。而松江話中前者讀e韻。上海話中筆=癟、滴=跌、踢=貼、吃=七。松江話中前者都歸入ieq入聲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