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起義
一次起義
1907年12月2日中國同盟會總理孫中山派遣黃明堂、關仁甫率四百多人,潛襲廣西鎮南關,起義軍很快佔領雞金山的三座炮台。清軍以五千人兵力反撲鎮南關,黃明堂堅守數日,槍彈告罄,在12月8日夜棄台,退至安南燕子大山。起義失敗后,滿清政府要求法國政府引渡在越南的孫中山,但孫中山已經先一步離開越南到達新加坡。滿清政府又要求新加坡總督驅逐孫中山,但新加坡政府對此不予理睬。滿清政府惱羞成怒,將革命軍及幫助革命軍送槍送水的群眾全部屠殺,流血數十里。
1907年初,中國同盟會的領導人、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和黃興等人先後抵達河內,策劃在廣西鎮南關發動武裝起義。活動在鎮南關至那模一帶的游擊首領黃明堂率幾百名游勇接受孫中山指揮,成為憑祥地區一支反清骨幹隊伍。孫中山派中國同盟會會員、著名的會黨首領袖王和順、游擊首領黃明堂、滇南會黨首領關仁甫等到鎮南關、隘口、憑祥一帶活動,與原已和革命黨有聯繫的憑祥土司李佑卿商量進攻鎮南關的計劃。滿清左江鎮總兵兼榮字營統領陸榮廷在憑祥設統領部,幫統陳炳焜駐在鎮南關附近的隘口,為爭取陸榮廷倒戈反清,中國同盟會派人與陳炳焜以及駐守鎮南關大本營幫統黃福廷聯繫,策動反正。又派梁蘭泉、梁亞珠、李佑卿到鎮南關右輔鎮南、鎮中、鎮北炮台與陳炳焜所部兩哨官兵聯繫。孫中山委派黃明堂為鎮南關都督,負責鎮南關起義的軍事,馮祥為中華民國軍鎮南軍司令,任李佑卿為副手,何伍為支隊長。孫中山用華僑捐助的軍費買了駁殼槍,配給黃明堂、何伍等部使用,並建立一支手槍兵小隊,由黃明堂指揮。起義前幾個月孫中山曾派鄧睿臣、何凱榮等到憑祥發動群眾,多名青年參加推翻清朝統治的起義。
鎮南關雄姿
孫中山、黃興親冒炮火指揮激勵將士
鎮南關右輔山區炮台被革命軍佔領,滿清政府極為驚恐,急電廣西巡撫張鳴岐、邊防督辦龍濟光、統領陸榮廷等,限一星期內奪回右輔山炮台,否則革職解京辦罪。龍濟光、陸榮廷連忙督率清兵二十多個營堵截龍州、寧明、憑祥等地,加緊圍攻右輔山炮台。 12月4日,各處清軍向鎮南關開進。駐憑祥統領陸榮廷、駐隘口幫統陳炳昆、鎮南關大本營黃福廷和駐大連城管帶曾紹輝等率清軍齊向鎮南關包圍右輔山炮台。鎮南關附近的摩沙、卡鳳、渠力等各村山頭都被清軍佔領。陸榮廷又在鳳尾山、大青山、小青山、馬鞍山等處架起大炮,向右輔山三炮台轟擊並親自督戰,命黃福廷督隊打前陣,陳炳焜打后閘。革命軍向清軍奮力還擊,擊毀左輔山炮台一角。法武官男爵猶氏親自發炮,向清軍營壘轟擊,清營起火,清兵死傷六十餘人。黃福廷向右輔山連攻數日,未攻下,大腿負重傷,士兵也死了不少。曾紹輝包抄炮台後路,搶佔了革命軍據守的弄堯屯。陳炳焜聽說孫中山和黃興都在炮台督戰,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固守陣地等待增援。陸榮廷加緊調兵遣將,向鎮南關增加兵力。由於清軍大量增兵,加上革命軍武器彈藥缺少,補充困難,後援跟不上,形勢十分危急。為了解決軍需問題,孫中山、黃興等人決定趕回河內籌款購買武器。
孫中山離開鎮南關后,清軍進行反撲。12月6日至7日,龍濟光、陸榮廷數千人馬開赴前線。龍濟光率所部三個營,陸榮廷率榮軍三個營會同陳炳焜、曾紹輝等部共五千人兵分四路從青山炮台、南關閘、摩沙、南關左弼山和四方嶺及尖山等處,包圍炮台上的起義軍。當夜,陸榮廷向鎮北炮台猛撲,黃明堂堅持數日,槍彈告罄,留守炮台的一百多名革命軍戰士擊退了清軍的多次進攻。經過七晝夜的激烈血戰,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被迫撤退。為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凌晨從鎮南關炮台拆一缺口,抄小路退至越南境內的燕子大山。此次戰鬥歷時九天,擊斃清軍二百多人,傷者不計其數。孫中山從越南運送的槍彈在文登即被法方扣留,鎮南關起義遂不幸失敗。
1908年2月鎮南關起義領導人黃明堂、李福南等到河內向孫中山報告起義經過,孫中山勉勵他們說:“此次起義,我們以少數同志佔領了三炮台,顯示了我們革命軍人的大無畏精神。此次起義已震撼了滿清王朝,中國專制政體不久一定會被我們革命黨推翻。”鎮南關起義后,孫中山被迫離開越南。在離河內之際,一面令黃克強籌備再入欽廉,以圖集合該地同志;一面令黃明堂窺取河口,以圖進取雲南,以為吾黨根據之地。鎮南關起義雖然不幸失敗了,但點燃了“傾覆滿清,建立民國”的火把,沉重打擊了腐朽、沒落的滿清政府的統治,鼓舞了各族人民的反清革命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