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
漢語成語
徠囫圇吞棗,是一個成語,拼音是hú lún tūn zǎo。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意思是把棗子整個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在句中一般用作謂語。多用於貶義。
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簡拼】:hltz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元・白珽《湛淵靜語》:“客有曰:“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狎者曰:“你真是囫圇吞卻個棗也。”
【示例】: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朱自清《論詩學門徑》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徠【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囫圇吞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