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牆板

牆體的木飾面

“護牆板”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70-前930年,以色列王國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時代。所羅門繼承大衛的王位后,為至高神所建立神殿,其主體為磐石所建成,內部則用上等的香柏木整體包裹,不露一點石頭,並稱其為“護牆板”。

由此可見,護牆板並非現代產物,而是有著非常深遠的文化歷史與意義的。護牆板擁有良好的恆溫性、降噪性,不僅能有效保護建築牆面,又具有極佳的裝飾性,把原本不平整的石頭牆面遮擋在護牆板的背面。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護牆板的設計更是多樣化。所以,護牆板一直都能受到貴族們的喜愛。

而現如今,建築結構大大改善,在裝飾材料繁多的市場上,護牆板再也不是裝修的必需品。然而,不論其尊貴的象徵,還是奢華的氣質,依然能夠吸引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眼光。而且隨著國內經濟快速增長,人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物質追求,更趨勢於精神追求。如此一來,護牆板就又一次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主要風格


護牆板的發展經歷過多個時期。從埃及傢具開始盛行的時期,經歷過巴洛克洛可可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直到現今。而且護牆板的風格不僅僅局限於西方國家風格,更融合了神秘的東方風格。
盧浮宮的牆板
盧浮宮的牆板

構成與設計


根據護牆板的尺寸與造型,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整牆板
整面牆均做造型的,我們通常稱之為:“整牆板”。整牆板一般用來做背景牆,隱藏門比較多一些。也有的為了整體效果更具品質,也會整屋做整牆板。整牆板的構成大概分為三大部分。一組常見的完整護牆板可以分別由“造型飾面板”、“頂線”、“踢腳線”組成。當然,根據不同風格和造型要求,整牆板的結構亦可以不僅僅局限在這三大部分。而對於整牆板而言,其設計的常見基本特點就是盡量實現“左右對稱”。
第二種——牆裙
半高牆板,和整牆板不同的是,常見的半高牆板底部落地,上面會在到頂之間的位置留出空白,以腰線收邊,空白處以其他裝飾材料完成裝飾的,我們稱之為“牆裙”。牆裙一詞形象的體現了半高牆板的特點——就好像給牆體穿上了裙子一樣。牆裙一般用在公共區域,比如走廊、樓梯等部位。牆裙造型沒有整牆板造型那樣靈活,多以造型均分為主。若分塊大小不均,會顯得整體感覺錯亂。
第三種——中空牆板
和普通整牆板或牆裙不同的是,其芯板的位置通常不做木飾面,即牆板邊框和壓線,中間則是其它裝飾材料代替的,我們通常稱之為“中空牆板”。中空牆板的設計方法與整牆板或牆裙基本一致,只是整體感覺上會比有芯板的護牆板顯得更加通透且整體設計富有節奏感,也可達到其它效果和功能性目的。例如,在一個封閉,且對音質方面有較多要求的影音室,其中空牆板芯板位置即可為軟包所替代。這樣不僅達到更具有氣質的美觀效果,而且可以幫助吸音,使聲音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減少回蕩擾亂聽覺,也減少噪音傳到房間以外而對外界形成干擾。
護牆板的主要構成部分,除了“造型飾面板”、“頂線”、“腰線”和“踢腳線”外,還有一種最常見的配飾——羅馬柱。
造型飾面
護牆板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是造型飾面,也是佔據整個牆板比重最大的組成部分。造型飾面主要由左右邊梃、上下碼頭(根據牆板長度適當也會增加中碼頭和中梃)、造型芯板和壓線四部分構成。根據不同風格的變化,飾面造型也隨之變化。常見的飾面上還會配有雕花,有的是在邊梃碼頭上,有的是在芯板上,有的是在壓線上,而有的也可以同一組雕花分別在這三者之上,形成一個整體效果。雕花的位置和大小,大多根據牆板本身的造型和大小而定,並沒有特定的標準可言。
一些造型稍複雜的飾面,其形式可能不止以上的兩邊挺兩碼頭一塊芯板那樣簡單。比如部分因造型需要,增加側板,亦或是在芯板和邊框之間再加一道造型板,這樣就形成了裡外兩圈邊框的造型。
羅馬柱
羅馬柱種類繁多,造型各異,除了自身的美觀裝飾作用之外,還起到分隔和調尺之用。由於護牆板的面積較大,做成整塊牆板,不但會增加成本,而且不方便運輸。而且牆面自身稍有誤差,護牆板的尺寸就難以掌握。所以這個時候羅馬柱就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分隔和調尺的作用。
參見常見羅馬柱
隱藏門
隱藏門也是護牆板中常見的組成部分之一,常用於私密空間或保證背景牆的整體造型不被破壞而常用的處理手段。其特點就是,門扇開啟則和普通房門一樣,可以通到另一所房間;但門扇關閉之時,外觀與其他牆板幾乎無有差異,讓人誤認為它之是普通的牆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