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市場
匯率市場
匯率市場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是外匯市場上自由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
在外匯市場上,真正起作用的是按供求關係變化而自由波動的市場匯率,而官方匯率經常只起中心匯率的作用。但是各國貨幣金融管理當局對市場匯率的動態並不採取完全放任的政策,而要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干預,使之不過於偏離官方匯率。在外匯管制較松的國家,外匯交易一般按市場匯率進行;在外匯管制較嚴的國家,往往出現高於官價的黑市匯率。
如果兩國生產的商品是同質的,並且運輸成本和交易壁壘非常低,那麼,無論商品由哪國生產,其在全世界的價格都應當是一樣的。假定美國鋼材的價格為每噸100美元,與其同質的日本鋼材的價格為1萬日元。按照一價定律,日元和美元的匯率應當是100日元/美元(0.01美元/日元),這樣每噸美國鋼材在日本的價格為1萬日元,而每噸日本鋼材在美國的價格為100美元(等於美國鋼材的價格)。
該理論認為,任何兩種貨幣的匯率變動都應當反映兩國物價水平的變化。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價定律在國內物價水平而非單個商品價格上的簡單應用。假定相對於美國鋼材的價格(仍然為100美元),日本鋼材的日元價格上升10%(1.1萬日元)。按照一價定律的觀點,匯率必須上升為110日元/美元,即美元升值10%。將一價定律應用於兩國的物價水平,可以得到購買力平價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日本的物價水平相對於美國上漲了10%,美元必須升值10%。
長期匯率的影響因素:
相對物價水平
從長期來看,一國物價水平的上升(相對於國外物價水平)會導致其貨幣貶值,而一國相對物價水平的下跌會導致其貨幣升值。
貿易壁壘
關稅和配額等自由貿易壁壘會影響匯率。增加貿易壁壘導致該國貨幣長期內升值。
消費者偏好
對國內和國外商品的偏好。對一國出口的需求增加導致其貨幣長期內升值;相對,對進口的需求增加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
生產能力
從長期來看,一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生產能力提高,其貨幣就會升值。
(1)直接標價法(directquotation)(參考“應付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間接標價法又成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