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藥物監測

治療藥物監測

治療藥物監測(TDM)是指在臨床進行藥物治療過程中,在觀察藥物療效的同時,定時採集患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通過靈敏可靠的方法,測定藥物濃度,探討藥物的體內過程,以便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葯動學和藥效學基礎理論為指導,藉助先進的分析技術與電子計算機手段,並利用藥代動力學原理和公式,使給藥方案個體化。從而達到滿意的療效及避免發生毒副反應,同時也可以為藥物過量中毒的診斷和處理提供有價值的實驗室依據,將臨床用藥從傳統的經驗模式提高到比較科學的水平。治療藥物監測可使臨床給藥方案個體化,以提高療效、防止或減少毒副作用。治療藥物監測(TDM)是指在臨床進行藥物治療過程中,在觀察藥物療效的同時,定時採集患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通過靈敏可靠的方法,測定藥物濃度,探討藥物的體內過程,以便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葯動學和藥效學基礎理論為指導,藉助先進的分析技術與電子計算機手段,並利用藥代動力學原理和公式,使給藥方案個體化。從而達到滿意的療效及避免發生毒副反應,同時也可以為藥物過量中毒的診斷和處理提供有價值的實驗室依據,將臨床用藥從傳統的經驗模式提高到比較科學的水平。治療藥物監測可使臨床給藥方案個體化,以提高療效、防止或減少毒副作用。

治療藥物監測的實施


● 1.血樣的採集
● 多數情況下,臨床TDM是通過測定血葯濃度實現的。正確地進行血樣採集與處理,是獲得可靠TDM結果的先決條件,特別是血樣的採集時間及血樣的處理、保存,是決定TDM結果的重要因素。
● 2.血樣的處理
● 採集血樣后,應立即分離血清或血漿,測定血葯濃度。若不能及時測定,應將血清或血漿置-20℃以下冷凍保存。多數藥物在此溫度下可在1周內保持穩定。為了測定的需要,對所採集血樣常需進行預處理才能進行分析測試。
● 3.血葯濃度測定方法的選擇
● 血葯濃度測定方法主要有光譜法、色譜法、免疫法等。選擇檢測器要考慮藥物的紫外吸收、熒光和電化學特性,藥物有無揮發性,血葯濃度的測定應選擇有足夠靈敏度的方法。

臨床意義


● 1.引導個體化治療
● 由於對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治療用藥必須遵循個體化原則,即所用劑量必須因人而異,只有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出給藥方案,才能使藥物治療安全有效。引入了TDM這一手段后,臨床醫生能夠通過血葯濃度了解藥物在患者體內的處置情況,從而判斷給藥劑量是否需要調整。
● 在臨床上,並不是所有的藥物或在所有的情況下都需要進行TDM。在下列情況下,通常需要進行TDM:
● (1)藥物的有效血濃度範圍狹窄。此類藥物多為治療指數小的藥物,如強心苷類,它們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需要根據葯代動力學原理和患者的具體情況仔細設計和調整給藥方案,密切觀察臨床反應。
● (2)同一劑量可能出現較大的血葯濃度差異的藥物,如三環類抗憂鬱症葯。
● (3)具有非線性葯代動力學特性的藥物,如苯妥英鈉,茶鹼,水楊酸等。
● (4)肝腎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經過肝代謝消除(利多卡因,茶鹼等)或腎排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的藥物時,以及胃腸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藥物時。
● (5)長期用要的患者,依從性差,不按醫囑用藥;或者某些藥物長期使用后產生耐藥性;或誘導肝葯酶的活性而引起藥效降低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藥效變化。
● (6)懷疑患者藥物中毒,尤其有的藥物的中毒癥狀與劑量不足的癥狀類似,而臨床又不能明確辨別。如普魯卡因胺治療心律失常時,過量也會引起心律失常,苯妥英鈉中毒引起的抽搐與癲癇發作不易區別。
● (7)合併用藥產生相互作用而影響療效時。
● (8)葯代動力學的個體差異很大,特別是由於遺傳造成藥物代謝速率明顯差異的情況,如普魯卡因胺的乙醯化代謝。
● (9)常規劑量下出現毒性反應,診斷和處理過量中毒,以及為醫療事故提供法律依據。
● (10)當病人的血漿蛋白含量低時,需要測定血中遊離藥物的濃度,如苯妥英鈉。
● 2.診斷和處理藥物過量中毒
● 血葯濃度可為藥物過量中毒的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比如地高辛過量或心力衰竭本身均可引發心律失常,進行血葯濃度測定可達到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的目的。近年來,隨著TDM的普及,老年心衰患者地高辛中毒率明顯下降。
● 3.監測患者用藥依從性
● 依從性是指患者是否遵醫囑用藥。通過TDM可及時發現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是否自行停葯、減量或超量用藥,進而說服患者應按醫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