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林

貴州省外事辦主任

張漢林,男,漢族,1964年4月出生,河南羅山人,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96年7月入黨,經濟學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

現任貴州省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主持貴州省外事辦公室全面工作。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武漢理工大學攻讀鑄造專業。
1986年8月-1988年8月,在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部工作。
1988年9月-1990年12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攻讀國際貿易專業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1年1月-1999年7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任教。
1992年12月,破格晉陞國際貿易專業講師。
1994年-2000年,在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5年9月,受聘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1995年12月,破格晉陞國際貿易專業副教授。
1999年12月,破格晉陞國際貿易專業教授。
1999年7月-2002年7月,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科研處副處長(主持工作),《國際貿易問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執行主編。
2000年,晉陞博士生導師。
2002年8月-2012年12月,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
2007年,晉陞二級教授。
2013年2月-2014年4月,掛職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2014年5月-2016年7月,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2016年8月-2021年5月,任貴州省博覽事務局局長。
2016年8月至今,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貴州省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2018.01--2018.10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貴州省委員會常務副會長、貴州省博覽事務局局長(正廳長級),政協貴州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2018.10--2021.04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貴州省委員會會長、貴州省博覽事務局局長、黨組書記,政協貴州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2021.04--2021.05 貴州省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政協貴州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2021.05--貴州省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政協貴州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成就


張漢林工作照
張漢林工作照
張漢林教授主要研究GATT/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中國經濟貿易與發展、國際投資與外國投資法等。張漢林教授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和紮實的理論基礎。留校至今為本科講授核心課《國際貿易》《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服務貿易》等。
1994年9月開始為研究生講授學位課《國際經濟學》《地區經濟一體化》、《世界貿易組織專題》等,獲得教師與學生的好評。經常應邀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及各部委、省、市就經濟全球化、世貿組織及國際經貿問題作專題報告。
先後在《美國研究》《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太平洋學報》《國際貿易問題》《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商務》《對外貿易實務》《國際商報》等雜誌、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100多萬字。
學術觀點
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很有必要維持適度的進口市場,用進口市場的開放換取出口市場的開放。
從中國現在人均收入水平看,東部地區相對發達,這一地區的購買力和需求已經很大,所以,中國實際上應該更大程度地允許進口自由化。比如在奢侈品進口問題上,應大幅降低奢侈品關稅,讓國外消費變成國內消費,然後可以提高增值稅,以此刺激和促進國內與奢侈品相關的高檔消費品的生產和銷售,滿足各種差異化的需求,這對中國產業升級、產品品質提高和實施品牌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現在大量的中國遊客在國外消費,但實際上減免稅全都留在了其他國家和地區,這對中國實際是不利的。所以,不要簡單地看奢侈品大幅降低關稅可能會帶來奢侈品這一領域的進口關稅的下降。進口規模擴大以後,也未必見得進口環節關稅和增值稅總體下降,反而有可能上升。但它的示範效應卻可以帶動中國國內企業產品升級換代,而且還可以培育出更大的國內消費市場。
實際上,世界上有很多奢侈品都在中國國內貼牌生產,這對於國內企業的產品品牌塑造其實有好處。
在談到擴大進口是否需要加快相關自貿談判問題時,張漢林認為,單純從經貿方面利益考慮,日韓唯一應該與之簽協議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也不是歐盟。所以,日韓若不把利益關係擺正,在經貿方面肯定是受損者。韓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與美國的經貿摩擦越來越多,特別是也像日本一樣升級為結構性的經貿摩擦以後,之所以還能維持最近這麼多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全靠其“北上戰略”,全靠其與中國加強貿易和投資的合作,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益。相反,日本沒有把這種利益最大化,所以日本近10年來日子不好過。
中國13億多人的市場是一個擺在那裡的很現實的市場,而不是過去經常說的“潛在市場”的概念。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以及區域協調發展越來越好,中國的主動性和影響力就會更大,所以中國根本沒有必要急於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把港澳台和兩岸經濟一體化搞好,就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這個問題了。
這時再推出全球第一經合大國,所有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再與中國談判就要掂量掂量,到底是要中國這個市場還是要已經成熟了的增長乏力的美歐市場或日本市場。很簡單,中國市場的進口增長將會越來越快。這時很多觀望國家都要開始堅定立場。

個人作品


獨立著

有《GATT條款研究及運用》(25萬字)、《國際服務貿易》(40萬字)、《GATT與我國對外貿易發展》(15萬字)、《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比較研究》(35萬字)、《經貿競爭新領域──服務貿易總協定與國際服務貿易》(35萬字)、《經濟增長新引擎:國際直接投資方式、規範與技巧》、《經濟全球化、世貿組織與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入世與知識產權保護》、《中國與世貿組織疑難問題解答》、《世貿組織疑難問題解答》、《國際貿易》、《商品流通服務貿易》,與他人合著有《關貿總協定大辭典》(副主編)、全國大中型企業廠長、經理工商管理課程《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副主編)、《當代國際貿易業務手冊》、《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副主編)等。
主編(副主編)有《關貿總協定與中國大辭典》、《關貿總協定與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參編《最新國際經貿辭典》、《跨國經營實務大全》。著有《美國貿易政策與中美貿易》。先後出版《關貿總協定條款研究及應用》、《國際服務貿易》、《經貿競爭新領域》、《經濟增長新引擎》、《世貿組織知識讀本》、《世貿組織與未來中國》、《經濟全球化、世界組織與中國》、《中國與世貿組織知識疑難問題解答》、《入世與知識產權保護》、《強國之路—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戰略及政策選擇》等200部專著與教材。

譯著

《世界貿易組織及協議》(共60萬字)、《服務貿易總協定》等。

研究課題

1.承擔“中國同仁堂集團海外事業發展戰略規劃及實施”課題研究
2.承擔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工程“國際貿易”課程建設項目
3.承擔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工程“世貿組織與我國經貿課程改革”
4.承擔美國亞洲基金會委託研究項目“地區經濟一體化”
5.承擔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研究項目“世貿組織與世界貿易發展與中國對策”
6.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21世紀國際經濟規則”

獲得榮譽


1992年12月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屆科研“百達獎”。
1993年/1994年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1993年5月評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8月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12月《GATT大辭典》獲全國優秀工具書獎、金鑰匙獎。
1995年4月《國際服務貿易》一書獲全國“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二等獎。
1996年3月《論出口退稅》獲全國“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一等獎。同月推薦為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優秀人才。
1997年5月《論出口退稅》獲第四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8年3月獲全國第六屆霍英東教育基金獎。7月《經貿競爭新領域》獲全國“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三等獎。12月《經貿競爭新領域》獲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8年7月《經貿競爭新領域》獲全國“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三等獎。
1998年12月《經貿競爭新領域》獲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