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東鎮

利東鎮

利東鎮位於木蘭縣西北二十三公里處,幅員面積為120平方公里,總體部局為三山一水六分田。

基本介紹


利東鎮駐地原名“廣利東”。“廣利東”為清代晚期一商號名稱,后沿用為地名,並簡化為“利東”。中華民國成立后,屬木蘭縣第四區。東北淪陷后,初為利東保,后改設利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1月,設置利東區。1950年10月,改為第六區。1956年春,撤區劃鄉,分設利東鄉、利勤鄉。1958年3月,將兩鄉合併為利東鄉。同年9月,改稱利東人民公社。1972年將利東公社劃分為利東、東風兩個公社。1984年春,將利東公社改為利東鄉。同年12月,撤鄉設鎮,改為利東鎮。
全鎮有20個機關單位,其中鎮直機關8個。全鎮財政供養人員114人。鎮政府行政編製29人,黨政班子成員共計12人。全鎮共設立22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7個,機關支部15個,黨員375人,農村支部書記7人。
幾年來,在前幾任班子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全鎮的實際,確定了發揮資源地緣優勢走規模化、產業化的路子,初步形成了優質米、長毛兔、肥牛、柳編、木材加工等五大產業,基本形成了利東鎮特色經濟的新格局。
經濟與社會發展
全鎮堅持改革開放,經濟和社會事業有了突破性進展。2003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471元。
在農業生產上,始終堅持走效益型產業化之路。一是以三良村為輻射點來牽動全鎮水稻優質米擴大開發。在去年的水稻優質米1.9萬畝的基礎上,落實“富士光、莎莎妮、墾509、195、長粒香”等優質水稻面積。二是以三勝、利東、利民等村為牽動點大力發展養殖業,到目前全鎮已初步形成養鵝、鴨專業屯4個、養牛專業屯6個、養雞專業屯1個,利北村吳殿祥屯發展為母牛繁育基地,全村存欄母牛達1,500頭,為全鎮的黃牛改良、母牛繁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全鎮存欄黃牛5000頭,年底力爭達到10000頭。
在鄉鎮企業發展上,全鎮現有鉛筆板廠、地毯廠、單板廠、柳編廠、水泥製品廠等幾家企業,其中鉛筆板廠為幾個納稅大戶之一,鉛筆板廠生產的產品主要以鉛筆板半成品為主,經過廠長戰佰慶幾年來的銳意改革和大膽創新,鉛筆板廠由小變形大,由弱變強,其規模日益壯大,效益逐步增加,又新增加一處生產車間,到目前為止,鉛筆板廠已發展到廠區佔地25.000平方米,廠房600平方米,年耗用木材8.000立方米,年產值700萬元,年上繳利稅50萬元。該產品已遠銷到上海、山東等地。
在全鎮整個小型企業中,鉛筆板廠以其科學管理,良好的信譽和可觀的效益穩居全鎮企業之首,已成為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立鎮企業。蔬菜生產是利東鎮重要的產業,現有蔬菜2.500畝,是木蘭縣蔬菜重要產區之一。幾年來全鎮共投入150多萬元,建成蔬菜基地5處。農業示範區1處、共建設大棚500畝,育苗溫室達300畝,地膜覆蓋面積約200畝,實現了蔬菜常年生產,四季供應。
在小城鎮建設上,2003年鎮內已修1.5公里的白色路面。全鎮7個村,40個自然屯,全部達到了道路砂石化,路路有樹,屯屯有花,一村一品、一街一景。
利東鎮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協調發展。近幾年來,用於村鎮建設的資金達1.280萬元,建設集資樓房3800平方米,自來水入戶率達75%,電話普及率達80%,有線電視普及率達40%。幾年來對教育投資達300萬元,改造了四所小學,達到 了規範化標準,並逐步走集中辦學之路,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村衛生所、鎮衛生院、敬老院都達到標準化。
為了加快城鎮建設步伐,迎接入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確定了2004年該鎮農村經濟發展思路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縣委縣政府“三二一”經濟發展戰略為指導、以發展綠色產業和壯大畜牧業水產為重點,以農民增產增收和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為目的,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一個核心,抓住一個主線、研究好一個市場、選好一個路子、選准一個突破口,全力搞好“四個突破”確保鎮域經濟的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同時我們要繼續強化招商引資力度,抓好鄉鎮企業,千方百計招聘能人,鞏固企業的產品質量擴大銷售市場,最終做到達產達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