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著陸場

四子王旗的備用著陸場

東風著陸場一直作為四子王旗的備用著陸場。東風著陸場區地形多樣,有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蓋了需要進行試驗的各種著陸地形,其實踐意義非常大。著陸場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地域遼闊人煙稀少。

2021年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說:將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首次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地理位置


東風著陸場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地域遼闊人煙稀少。

主要用途


2016年6月26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將在東風著陸場返回。這是第一次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啟用東風著陸場,此前,它一直作為四子王旗的備用著陸場。
2021年6月16日消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返回艙將首次在東風著陸場著陸。

啟用記錄


等待返艙

2016年6月,擔負返回艙搜索回收任務的東風著陸場各系統已全面做好各項準備,靜候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回家。
東風著陸場
東風著陸場

任務目錄

與此前發射任務相比,這次任務著陸區域大、地形複雜。根據任務特點,東風著陸場確定了“指揮協同順暢、捕獲跟蹤及時、搜索處置高效、回收安全順利”的任務目標,緊盯關鍵環節,著重抓好思想發動、組織領導、總體協調、科研攻關、裝備準備、試驗文書、人員訓練、任務保障、應急處置、安全管控等10個方面的工作。

成立指揮部

著陸場區指揮部成立后,先後組織了3次全系統搜索回收綜合演練,多次組織了針對著陸場周邊沙漠、戈壁、山地等複雜地形環境的搜索、作業展開、野外生存等課目訓練,熟練掌握了在不同氣象條件、不同時間、不同地形等條件下,對返回艙的搜索、處置、回收等各種技能,優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還建立了多種方案預案。測控、搜索、通信、氣象等10個部門結合自身任務明確分工、細化責任、研究問題、搞好協同,確保裝備處於最佳狀態、組織協調更為順暢、人員安排更為合理。
為攻克在沙漠地區搜索回收的各種難題,科研部門聚力攻關,先後完成了返回艙落點預報方法研究和軟體開發、機載搜索導航態勢終端設備研究等,為快速搜索、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