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崗鄉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轄鄉

四川仁壽縣青崗鄉位於仁壽以東17公里處,是眉山市唯一享受民族鄉待遇的回民聚居地。全鄉幅員面積29平方公里,轄設9個行政村,56個經濟社,總人口15351人,有耕地面積16630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油菜、水果、蔬菜、肉牛養殖和蠶桑生產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建立青崗鄉。截至2020年5月,青崗鄉轄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老街9號。

2019年,青崗鄉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329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436.7元。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稱青崗鄉,屬第三區管轄。
1949年,稱青崗鄉,屬第一區管轄。
1951年,稱青崗鄉,屬第七區管轄。
1955年,稱青崗鄉,屬陵陽區管轄。
1958年,稱青岡人民公社,屬陵陽區聯社管轄。
1985年,稱青崗鄉,屬陵陽區管轄。
2005年,撤銷區級建制,屬仁壽縣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崗鄉,位於仁壽縣東部,與珠嘉鎮、方家鎮、富加鎮、寶馬鎮鄉鎮接壤,距仁壽縣城9千米。總面積29.6平方千米。
青崗鄉位置
青崗鄉位置

水文

青崗鄉境內龍水河、通江河穿境而過。

自然資源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單元處於川西台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台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龍泉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背斜以西基底屬川西台陷熊坡──鹽井溝雁行帶,東南廣大地域屬川中台拱、南端為威遠穹隆構造。

地形地貌

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

土壤

土壤類型多,宜種性廣,有粘沙適中,深厚肥沃,主產玉米的灰棕紫泥土,有磷鉀豐富,排水區好,宜於棉糧生產的棕紫泥土,有適宜水稻、茶葉種植的酸性老沖積黃泥。

氣候

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20年5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合併後行政村為青年村、雙店村、湯家村、瑞雲村、盤龍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5月,青崗鄉轄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老街9號。
青崗鄉區劃詳情
青年村雙店村湯家村
瑞雲村盤龍村
青崗鄉下轄村
青年村雙虎村雙店村湯家村
群眾村發展村瑞雲村盤龍村
鄒胡村

人口民族


2019年,青崗鄉總戶數4132戶,總人口15351人,其中回族568戶、1986人,另有彝族、藏族、傣族等少數民族83人。

政治


發展特色

青崗鄉黨委一班人始終堅持以發展為己任,狠抓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穩定等工作,主要體現了三大特色:
一是發展經濟有特色。黨委政府一班人狠抓產業結構調整,把重點放在栽桑養蠶、枇杷種植和肉牛養殖上,形成了特色產業。目前新建小桑園1200畝,年養蠶3000餘張,種植枇杷1000餘畝,養殖肉牛3000餘頭,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經濟發展速度加快。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有特色。黨委政府一班人下大力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4公里,場鎮道路硬化1.5公里,安裝場鎮路燈12盞,修建場鎮垃圾池6個,完成紅層打井685口,鄉容村貌煥然一新。
三是全面工作有特色。青崗鄉是眉山市唯一的民族鄉,黨委政府一班人運用民族政策,招商引資,發展民族經濟,社會秩序穩定,成效明顯。

招商引資

青崗鄉是仁壽縣一個純粹的農業鄉,除一個經營了13年的太平火炮廠外,基本沒有什麼工業企業。在2008年仁壽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中,青崗鄉黨委、政府克服了“農業鄉鎮招商難”的思想,抓住太平火炮廠急需擴大生產線的機遇,將太平火炮廠做為招商引資項目,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圖文並茂的招商信息。不到3天時間,就有12名外地客商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詢問聯繫,有3家外地企業先後前來實地考察、協議辦廠事由。鄉政府通過反覆比較,最終與一主要生產煙芘的外地企業達成協議,由這家外地企業先期投入一千萬元與太平火炮廠實行聯營。實行聯營后,太平火炮的經營場地、生產規模將擴大兩倍,從以前單純的火炮生產品種結構,擴大為火炮煙花共同生產,產品也將由目前的6個品種增加12個品種,年產值將由300餘萬元上升到1200餘萬元,安置當地剩餘勞力150餘人。

災后重建

仁壽縣青崗鄉在災后重建工作中,在受災戶自願的前提下,堅持建築材料統一購買、施工隊伍經考察后統一安排、施工質量統一技術要求、施工費用統一標準,受到受災戶和社會各界好評。到2008年8月25日,該鄉已經有24戶完工,31戶正在抓緊施工,另有142戶已備足建材。
在“5.12”地震中,青崗鄉共有279戶房屋變成危房不能住宿。經過災民申請、鄉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實地察看、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張榜公示、縣鄉審核確定為享受國家補貼的災后重建戶后,不少戶通過向親朋好友借、自有資金、信用社貸款等方式籌措資金開始房屋重建時,鄉黨委、政府發現由於建材價格上漲而供貨緊張,個別沒有關係的戶只好等候時間到磚窯拉磚;個別無資質的人乘機也拉起人馬承包工程,漫天要價不說,而且施工質量無法保證。針對這些問題,鄉黨委、政府急廣大災民之所急,決定採取“四統一”的措施,有序開展災后重建工作。2008年6月上旬,鄉上專門召開了有村委以上幹部、所有災后重建戶戶主參加的專題會議。除了原原本本地宣傳國家救助政策、各種建材價格外,鄉上專門詳細地說明了實行“四統一”的好處。
為了確保青崗鄉磚塊的正常供應,該鄉除優先確保鄉中小學教學樓重建需求量外,其餘火磚、樓板一律供應紿該鄉災后重建戶,並且按照縣上制定的價格出售。鄉上將原有的18支各自為政的施工隊伍,整合為6個施工隊,不但施工隊有了合法“身份”,而且技術力量提高、施工器材也較齊全,減輕以前各戶自備木板、木材的負擔。與此同時,鄉上還統一施工價格和技術標準,平時專門有鄉村幹部負責質量監督。針對水泥、鋼筋供應緊缺的實際,鄉上專門安排了2名幹部負責外地採購,按計劃一次性運送到各戶,從而確保了該鄉災后重建的有序開展,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經濟


綜述

2019年,青崗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329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436.7元,鄉鎮工業增加值2043萬元,鄉鎮第三產業增加值6802萬元,特色主導產業增加值682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額736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2767.7萬元,財政收入1401.4萬元。

第一產業

2018年,青崗鄉主要農產品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農業產業有肉牛、蠶桑養殖,枇杷、李子、核桃、桃子種植。年出欄肉牛6000餘頭。產業種植規模已達4000餘畝,形成了李子、柑橘、枇杷、花椒、桃子產業基地。
農業
青崗鄉農業結構合理,形成了傳統項目與優勢項目的互補。其中有優質水稻6500畝,優質水果1500畝,新鮮蔬菜基地280畝,集約化養魚80畝。糧食總產量達3.5萬噸。
種養殖專業
種養業大戶:在湯家村1、7社重點發展蠶桑業,共有小桑園150餘畝,已投產收入3年,效果較好,年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
養魚大戶:在雙店村發展養魚業,有魚塘50餘畝,年產魚5萬餘斤,年收入近10萬元,經濟效益相當明顯。

第二產業

青崗鄉距縣城17公里,交通便捷,河流縱橫,人力資源十分豐富,水利、電力資源優厚、通訊設施齊備,自然條件優美,工業基礎和小城鎮發展潛力巨大。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招商政策,造就了青崗鄉工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全鄉有大小企業10餘家,規模企業2家,青崗鄉2005年GTP達到5461萬元,工業產值800萬元,力爭201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萬元。
為了滿足企業新建,擴建等,鄉黨委、政府精心策劃,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出台優惠的招商政策,以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一切後顧之憂。
青崗鄉2005年GDP達到5461萬元,工業產值800萬元。工業主要以化工、建材為主,全鄉大小企業10餘家,規模企業2家,工業企業發展潛力巨大。
全鄉2012年GDP達到12730萬元,工業產值1260萬元。工業主要以化工、建材為主,全鄉大小企業10餘家,規模企業1家

文化


傳統藝術

青崗鄉擁有鸕鶿捕魚、蠶桑養殖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

特產美食

青崗鄉境內有回鄉牛肉等特色美食。

社會


青崗鄉在2012年底,各村已實現公路、電話、有線電視三通工程,全鄉農村已開通1465戶程式控制電話,768戶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鄉場鎮共有5條街。全鄉有商貿和個體工商戶210餘戶,農貿市場2個,中小學2所,在校學生2100餘人。有鄉衛生院1個,自來水廠1個。

教育

截至2019年末,青崗鄉轄區擁有初級中學1所:仁壽縣青崗鄉初級中學。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青崗鄉轄區擁有衛生院1所:仁壽縣青崗鄉衛生院。鄉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12個村醫療服務站,可以做到一般疾病不出鄉就能治療。

基礎設施

青崗鄉在2005年底,各村已實現公路、電話、有線電視三通工程,青崗鄉農村已開通406戶程式控制電話,351戶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鄉常鎮共有5條街。全鄉有商貿和個體工商戶210餘戶,農貿時常2個,中小學4所,在校學生2100餘人。有鄉衛生院1個,自來水廠1個。場鎮基礎設施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文化事業

教育設施:初中1所,小學3所,幼兒園5所。

社會保障

社會福利設施:青崗鄉敬老院1個。

旅遊


菜花塢
菜花塢,位於仁壽縣青崗鄉鄒胡村鄒家壩。四面被山環繞,通江河蜿蜒環繞,油菜花2000餘畝。被譽為“四川十大最美油菜花觀賞地”之一。
清真寺
清真寺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是青崗鄉最具回族特色的景點和重點部分。

代表人物


黃汲清(1904年3月—1995年3月),四川仁壽人,構造地質學、地層古生物學和石油地質學家。1928年(民國十七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曾任地質部普查委員會常委、石油局總工程師、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1988年當選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何栗(1089年—1127年),字文縝,仙井監瑞雲山(今屬仁壽縣青崗鄉)人。北宋大臣。政和五年進士第一,狀元。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后取代唐恪為相,組織京師保衛戰宰相。金兵破京城,陷北庭,不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