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山東軍區
八路軍的大軍區之一
【八路軍山東軍區】1941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山東縱隊歸八路軍115師指揮。1942年1月,軍委又指示“將山東縱隊司政機關改為山東軍區司政機關”,“115師統一指揮山東軍區所屬部隊”。3月,山東縱隊司令部與115師司令部合署辦公。8月1日,山東縱隊正式改用山東軍區名義。山東縱隊機關大部組成魯中軍區,第一旅改為115師教導第一旅,第二旅改為濱海獨立軍分區,第三旅改為清河軍區,第四旅改為魯中第一軍分區,第五旅屬山東軍區建制,歸膠東軍區指揮,第五支隊改為膠東軍區。政委黎玉,副司令員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江華。1943年3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成立新的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副政委黎玉,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肖華。
1946年1月,中央軍委將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併,組成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統一領導山東和華中地區的軍事鬥爭。陳毅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饒漱石任新四軍政治委員兼山東軍區政治委員。隨後,山東軍區歸華東軍區建制。
建立軍區,統轄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武裝力量1942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八路軍山東縱隊改為山東軍區,黎玉任政治委員,王建安任副司令員,江華任政治部主任。轄魯中、清河、膠東軍區、濱海獨立軍分區及第5旅。是年秋冬,山東軍區在八路軍第115師統一指揮下,多次挫敗日偽軍萬人以上的大“掃蕩”和國民黨頑軍的進攻。1943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第115師與山東軍區合併(仍保留第115師番號),組成新的山東軍區,統轄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全部武裝力量。羅榮桓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黎玉任副政治委員,蕭華任政治部主任。轄魯中、魯南、膠東、清河、冀魯邊、濱海6個軍區。魯中軍區,王建安任司令員,羅舜初任政治委員;魯南軍區,張光中任司令員,王麓水任政治委員;膠東軍區,許世友任司令員,林浩任政治委員;清河軍區,楊國夫任司令員,景曉村任政治委員;冀魯邊軍區,邢仁甫任司令員,王卓如任政治委員;濱海軍區,陳士榘任司令員,符竹庭任政治委員。撤銷第115師和原山東軍區所屬各旅、各支隊番號,部隊統一整編為13個主力團,部充實地方武裝,全區部隊共10萬餘人。新的山東軍區成立后,領導山東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分散性、地方性、群眾性的游擊戰爭,採用“敵人打到我這邊來,我就打到敵人那邊去”的“翻邊戰術”,挫敗日偽軍“掃蕩”、“蠶食”,同時禮送東北軍于學忠部離魯,拒絕國民黨頑軍入魯,消滅大土匪和漢奸劉桂棠(劉黑七)部,使山東抗日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1944年1月,清河軍區與冀魯邊軍區合併為渤海軍區。楊國夫任司令員,景曉村任政治委員。是年春至1945年夏,山東軍區連續發起對日偽軍的攻勢作戰,相繼攻克沂水、利津等縣城18座,打通了山東各根據地之間的聯繫,共殲滅日偽軍12萬餘人,全區部隊發展到23萬餘人。1945年8月11日,根據中國解放區抗日軍總司令朱德關於開展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計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並動員10萬民兵配合主力作戰。山東軍區部隊兵分5路向拒不投降的日偽軍展開大反攻,至12月底,共解放城鎮、港口54個,殲滅日偽軍12萬餘人,山東境內除濟南、青島和鐵路沿線及西部幾座縣城外,均獲解放。
與新四軍合併,粉碎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進攻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山東軍區機關大部和第1、第2、第3、第6、第7師,第5師一部,渤海新編師,東北挺進縱隊(濱海支隊等部組成),警備第3旅(2個團)及教導團等部共6萬餘人,地方幹部4000餘人,於1945年9~11月下旬,分3批開赴東北。10月,新四軍軍部率在淮南的第2師、在淮北的第4師主力及在皖中的第7師北移山東,與山東軍區一部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阻止國民黨軍沿津浦鐵路(天津-浦口)北進。11月底,以魯中軍區部隊組成第9師。1946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併,組成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統一領導山東和華中地區的軍事鬥爭。陳毅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饒漱石任新四軍政治委員兼山東軍區政治委員,張雲逸任第一副司令員,黎玉任副政治委員,陳士榘任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唐亮任政治部副主任。同月,津浦前線野戰軍改稱山東野戰軍。4月,羅炳輝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
從1946年6月下旬開始,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發動全面內戰,調集58個旅約46萬人的兵力,採取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逐步壓縮的方針,大舉進攻山東、華中解放區。山東軍區各部隊,會同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先後在膠濟鐵路(青島—濟南)西段和東段、魯南、魯西南、膠東、魯中、渤海等地抗擊進犯的國民黨軍,保衛了解放區。7月,撤銷濱海軍區。同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由廣東抵達煙台,歸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建制。7~11月,山東軍區先後以膠東軍區部隊組成第6師,以渤海軍區部隊組成第7、第11師,以魯南軍區部隊組成第10師。1947年1月,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撤銷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番號,山東軍區與華中軍區合併組成華東軍區,山東軍區所屬各軍區直屬華東軍區領導。1949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華東軍區機關離開山東南下,另組建山東軍區,歸華東軍區建制。
八路軍山東軍區序列(1945年9月)
司令部(轄參謀處、情報處)
政治部(轄組織部、宣傳部、保衛部、敵工部、人武部)
後勤部
第1師(轄第1、2、3團)
第2師(轄第4、5、6團)
第3師(轄第7、8、9團)
第4師(轄第10、11、12團)
第5師(轄第13、14、15團)
第6師(轄第16、17、18團)
第7師(轄第19、20、21團)
第8師(轄第22、23、24團)
魯中軍區(轄第1、2、3、4、5軍分區)
魯南軍區(轄第1、2、3軍分區,獨立支隊)
濱海軍區(轄第1、2、3軍分區,濱海支隊)
膠東軍區(轄東海軍分區、北海軍分區、西海軍分區、南海軍分區、中海軍分區,特務團,教導團,海防支隊)
渤海軍區(轄第1、2、3、4、5軍分區)
警備第1旅(轄第1、2團)
警備第2旅(轄第3、4團)
警備第3旅(轄第5、6團)
警備第4旅
警備第5旅
警備第6旅
警備第7旅(轄第13、14團)
警備第8旅(轄第15、16團)
警備第9旅(轄第17、18團)
警備第10旅(轄第19、20團)
警備第11旅(轄第21、22團)
獨立第1旅(轄第1、2團)
獨立第2旅(轄第4、5、6團)
獨立第3旅(轄第7、8團)
獨立第4旅(轄第10、11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