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器
仲裁器
"早期為了實現雙核/多核
它是用來協調早期"拼湊雙核"的處理器的二級緩存內容的.
早期為了實現雙核/多核,相對簡單的把傳統的主板+多CPU模式搬到了一個CPU上,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二級緩存,這樣在處理數據的時候,未經過改進的核心不能夠同時刷新兩個二級緩存的數據讓他們保持一致,就需要一個獨立的工具,也就是仲裁器.
可以這樣比喻,兩個人開公司,為了方便各自有一本賬本,各自寫自己的交易記錄,但是,為了統一,必須有一個總賬本,這時用一個工具把兩本賬合起來,信息共享,以方便兩個人都能夠了解倉儲出貨,方便進行計劃。仲裁器就類似合併的工具,只是更複雜些.
中期,由於A公司將內存控制器放進了CPU,順帶也就考慮了仲裁的問題,將這種需求轉化成了隊列,統一之後直接在晶元內部處理了,不需要經過主板/北橋。後期,I公司,在新的晶元設計上真正的考慮了多核的協調,把早期遺留的問題從設計上就解決在同一晶元內部,做了二級緩存共享,這樣就不需要浪費二級緩存的重複使用,也能減少些延遲。從上面提到的比喻來說,這種核心相當於兩個員工可以"通靈",腦袋裡的東西可以隨時共享,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隨時交流不需要通過其它語言/文字等等的慢速轉換交流。而且,一個人只需要記住自己的事兒就行了,兩個腦袋記住滿滿兩腦袋事情,共享的時候隨便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