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少見的精神障礙疾病。選擇性緘默症多在3~5歲起病,多見於女孩。選擇性緘默症一般無腦器質性原因。目前認為因精神因素作用於具有某些人格特徵的兒童而產生,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性格特徵、發育成熟延遲、心理社會因素。選擇性緘默症主要表現為沉默不語,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選擇性緘默症的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參與和支持、藥物治療、綜合治療。治療后可緩解癥狀。選擇性緘默症的患兒會出現沉默不語,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嚴重影響患兒的學習和生活。選擇性緘默症預后良好,經過治療大多數可以在數月至數年內恢復。少部分患兒發展為慢性,持續到青少年時期,極少數持續到成年。有人格缺陷家族史的患兒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選擇性緘默症一般無腦器質性原因。目前認為因精神因素作用於具有某些人格特徵的兒童而產生,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性格特徵

● 患兒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膽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賴等性格特徵,患兒的父母常有人格異常和精神障礙。

發育成熟延遲

● 患兒雖然已經獲得語言功能,但開始說話的時間比正常兒童明顯延遲,且常常伴有其他語言問題。還常伴有功能性遺尿、功能性遺糞等其他發育性障礙,其中部分患兒的腦電圖表現為不成熟腦電圖及其他異常變化。

心理社會因素

● 患兒早年常有情感創傷的經歷,如家庭矛盾衝突、父母關係不和、父母分居離異、父母虐待兒童、家庭環境突變等,有些患兒就是在家庭環境變遷或一次明顯的精神刺激后發病。

癥狀


● 選擇性緘默症主要表現為沉默不語,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日常生活中可有以下情況:
● 在一定場合下講話,如在家裡或對熟悉的人講話,而在另一種場合就不講話,如在幼兒園或對陌生的人。少數患兒正好相反,在家裡不講話而在幼兒園裡講話。
● 緘默時與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勢、點頭、搖頭等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意見,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簡單的單詞來回答問題。
● 待學會寫字后,偶爾也可用寫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 患兒在上學前不易被父母發現,患兒不願與不熟悉的人講話,常被父母認為是膽小、害羞的緣故。直到上小學以後,表現為不願回答任何問題,不願與其他同學交談,不參加集體活動時才被發現。患兒能照常參加學習,學習成績好壞不一,部分患兒拒絕上學。

檢查


● 懷疑患有選擇性緘默症時,需要做神經系統檢查、聽力檢查、社會交流能力檢查、學習能力檢查、語言和言語檢查、腦電圖、頭顱CT、事件反應電位等。

神經系統檢查

● 主要檢查神經系統有無異常體征。

聽力檢查

● 確診聽力損失的性質。

社會交流能力檢查

● 為診斷選擇性緘默症提供參考依據。

學習能力檢查

● 檢測患兒是否存在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學習方法等問題。

語言和言語檢查

● 一是確定兒童有無語言障礙、,二是要根據兒童現有水平制訂培養和訓練的計劃。

腦電圖、頭顱CT

● 檢查有無器質性以及佔位性病變。

事件反應電位

● 是對大腦高級心理活動,如認知過程作出客觀評價,為研究大腦認知活動過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

診斷


● 醫生診斷選擇性緘默症,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時間及語言和言語檢查、腦電圖、頭顱CT檢查等。
● 病史:由於入學或改變學校、搬遷或社會交往等影響患兒的生活。
● 臨床表現:表現為沉默不語,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在需要言語交流的場合“不能”說話,而在另外一些環境說話正常。
● 時間:癥狀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但不包括初入學的第一個月。
● 語言和言語檢查:沒有言語障礙。
● 沒有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智力發育遲緩或其他發育障礙等發育或心理疾病。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沉默不語,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等表現,容易與選擇性緘默症混淆,這些疾病有兒童孤獨症、分離性焦慮、學校恐怖症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明確癥狀。醫生主要通過病史、神經系統檢查、聽力檢查、社會交流能力檢查、學習能力檢查、語言和言語檢查、腦電圖、頭顱CT、事件反應電位等,進行診斷。

治療


● 選擇性緘默症的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參與和支持、藥物治療、綜合治療。

心理治療

● 心理學家認為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心理疾患,是社會恐怖症的一種表現類型,軀體或精神創傷是選擇性緘默症的根源,主張精神分析,心理治療。
● 心理治療以緩解患兒的內心衝突為主要目的,強調個體化治療,具體方法有心理暗示、心理輔導、精神分析法、認知治療等。
● 行為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特殊形式。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行為障礙,常發生於有社會焦慮症、非常害羞的孩子,因此需糾正行為方式。行為治療可以幫助患兒調節情緒,克服急躁和焦慮,糾正處理問題的行為模式。常用的方法有正性強化法、負性強化法、脫敏法、錄像自我模型法等。

家庭治療

● 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遊戲。
● 家庭教育目的是改善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和家庭關係,給患兒創造一個適宜的家庭環境,避免粗暴的呵斥,增加善意的鼓勵,如患兒主動與客人交流包括給以適度鼓勵,不強迫患兒說話;邀請患兒的朋友、同學和老師來家中做客,同患兒一起做遊戲,讓患兒在熟悉的環境中同他們進行交流。不鼓勵患兒使用其他的方式交流,誘導鼓勵患兒交談。來客由熟悉到陌生,由少到多,最終,患兒在學校接觸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學校是一個陌生的環境。

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參與和支持

● 給患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多鼓勵患兒講話,不取笑其言語障礙,不恐嚇捉弄等。
● 在學校組成以老師和部分同學為主的幫助小組,告知配合醫師治療的重要性,了解患兒情況及治療特點,多與患兒交流,不強求患兒言語應答,鼓勵患兒各種形式的回應。
● 課堂上最初鼓勵患兒參與集體回答,回答人數逐漸減少;鼓勵患兒單獨和老師交流,提前準備要回答問題,小範圍內患兒單獨回答,老師或同學言語誘導、提示、配合患兒回答問題,逐漸將範圍擴大。

藥物治療

●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類藥物如氟西汀用於治療選擇性緘默症有效。患兒焦慮減輕,癥狀改善,在公共場合說話逐漸增多,改善程度同年齡成反比,療效優於心理或行為治療。一般不把藥物治療作首選,但是如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藥物治療可以加入治療方案。

綜合治療

● 由於選擇性緘默症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為多因素所致。目前選擇性緘默症治療多採用綜合治療方案,包括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學校社會支持和可能的精神藥物治療。

危害


● 選擇性緘默症的患兒會出現沉默不語,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嚴重影響患兒的學習和生活。

預后


● 選擇性緘默症預后良好,經過治療大多數可以在數月至數年內恢復。少部分患兒發展為慢性,持續到青少年時期,極少數持續到成年。有人格缺陷家族史的患兒預后較差。

預防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 家長應努力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避免給孩子帶來不良的精神刺激。

淡化孩子的言語問題

● 不要一味強迫孩子與他人交往或講話,鼓勵孩子與家庭外的人交往。

教師的言語鼓勵和關注

● 教師應該正確的評價孩子,不要輕易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