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
漢語漢字
戈(拼音:gē)是漢語常用字,始見於商代,其古字形像一把戈。戈是一種兵器,也是商周時代常用的兵器之一,因此“戈”也是一般兵器或戰爭的代名詞。
戈是漢字部首之一,用戈作意符的字多與兵器或軍事有關。與兵器相關的如戟、戮;與軍事相關的如戍、戰、戒。
象形字。戈所模擬的就是古代兵器戈,它在商代甲骨文里寫作圖4、5,商代金文寫作圖1-3,戈的最大特點就是與柄垂直的戈刃,正是根據這一特徵,先民們形象地創造了戈字。豎的一筆是木質的戈柄(柲bì),頂部為“柲帽”;下部的叉狀或箭頭則是戈柄底部的金屬套件“鐏”,可以插在地上。上部一橫就是戈頭,前半截為“援”,上下都有刃;穿過木柄後半部分為內(nà),右下系有飾物。金文基本上保持了甲骨文的形狀。西周金文或作圖7,柲飾下移,鐏上移到柲中,柲作弧形。戰國文字承襲西周金文,或加“金”加“皿”繁化。小篆的下部就不像了,但戈頭還像。楷書就完全不像了,但意思未變。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gē | 名詞 | 參看“古代兵器”義項。 | dagger-axe | 《尚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 反戈一擊;枕戈待旦;同室操戈 |
泛指兵器。 | weapons | 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之二:“莫肯杖戈為士卒前行者。” | 戈甲;戈矢 | ||
代指戰爭;戰亂。 | war | 《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為武。” | 干戈;偃武息戈 | ||
書法右下斜鉤。參見“戈腳”。 | |||||
春秋時國名。 | 《左傳·襄公四年》:“處澆於過,處豷於戈。”杜預註:“過、戈皆國名……戈在宋鄭之間。” | ||||
(Gē)姓氏用字 | |||||
量詞 | 古代長度單位。 |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賦餉》:“台郡之田論甲,每甲東西南北各二十五戈,每戈長一丈二尺五寸。” | |||
(以上參考資料) |
【卷十二下】【戈部】古禾切(gē)
平頭𢧢(戟)也。從弋,一橫之。象形。凡戈之屬皆從戈
【卷十二下】【戈部】
平頭𢧢(戟)也。
註:《考工記》:冶氏為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倨句外博,重三鋝。鄭曰:戈,今句孑戟也,或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長四寸,胡六寸,援八寸。戈,句兵也,主於胡也,俗謂之曼胡以此。鄭司農云:援,直刃也,胡其孑,按依先鄭戈有直刃,則非平頭也,宋黃氏伯思始疑。鄭註:近程氏瑤田考戈刃如劔橫出而稍倨,所謂援八寸也,援之下近柲為胡,連上為刃,所謂胡六寸也;其橫毌於柲而外出者凡四寸,所謂內倍之也,戈戟之金非冒於柲之首,皆為之內,橫毌外出,且於胡之近柲處為三孔,纏縛於柲以固之。古戈戟時有存者,覈之可知也,說詳通藝錄。按許說戈為平頭戟,從戈以一象之,然則戈刃之橫出無疑也,橫出故謂之援,援,引也。凡言援者皆謂橫引之,直上者不曰援也,且戈戟皆句兵。矛刺兵,殳𣪠(擊)兵,殳嫥於𣪠(擊)者也,矛嫥於刺者也,戟者兼刺與句者也,戈者兼句與𣪠(擊)者也。用其橫刃則為句兵,用橫刃之喙以啄人則為𣪠(擊)兵,𣪠(擊)與句相因為用,故左氏多言戈擊。若晉中行獻子夢厲公以戈擊之,齊王何以戈擊子之,解其左肩,鄭子南逐子晳,擊之以戈。衛齊氏用戈擊公孟,公魯以背蔽之,斷肱,以中公孟之肩,魯昭公將以戈擊僚柤,楚盜以戈擊昭王,王孫由余以背受之,中肩。越靈姑浮以戈擊闔廬,傷將指。齊簡公執戈將擊陳成子,衛石乞盂黶敵子路,以戈擊之,斷纓。皆言擊不言刺,惟盧蒲癸以寢戈自后刺子之言刺。葢(蓋)癸與王何同用戈,癸逼近子之故言刺,王何去子之稍遠故言擊。且二人一在後一在前,相為掎角也,若長狄僑如,魯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殺之。由長狄長三丈,既獲之不能殺之,故自下企上以舂其喉也,自下舂其喉,計長狄長不過二丈。容既獲之後,身橫於地而殺之。摏亦擊也。《方言》曰:戈,楚謂之釨。凡戟而無刃,秦晉之閑謂之釨。或謂之鏔,吳楊之閑謂之戈,東齊秦晉之閑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方言》釨鉤鏝字皆轉寫譌俗,古只作句孑曼。雲無刃者,謂無直刃也。雲句孑者,謂其為句兵,取義於無右臂之孑也。雲曼胡者,取義於曲處如?領之肥大也。詳繹鄭注本無不同,所引先鄭乃不可從。
從弋。
註:謂柲長六尺六寸。
一衡之。象形。
註:衡各本作橫,依許全書例正。弋之首一橫之而已矣。先鄭云:援為直刃,胡其孑。非也。古禾切。十七部。
【卯集中】【戈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並)古禾切,音鍋。《說文》:平頭戟也。徐鍇曰:戟小支上向則為戟,平之則為戈。一曰戟偏距為戈。《禮·曲禮》: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正義曰:戈,鉤孑戟也。如戟而橫安刃,但頭不向上,為鉤也。直刃長八寸,橫刃長六寸,刃下接柄處長四寸,竝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又: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註: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釋名》:戈,過也。所刺擣則決,所鉤引則制之,弗得過也。《書·牧誓》:稱爾戈。註:戈,短兵也。人執以舉之,故言稱也。
又《典略》:周有孤父之戈。
又國名。在宋鄭之閑,寒浞子豷封於戈,少康滅之。
又姓。《史記》:夏後有戈氏,宋戈彥,明戈鎬。
又司戈,武職,從八品,唐天授年閑置。從弋,一橫之。象形。
戈
戈壁、探戈、倒戈、兵戈、矛戈、寢戈、天戈、斂戈、止戈、戈腳。
金戈鐵馬、大動干戈、枕戈待旦、反戈一擊、止戈為武。
古禾切,平戈見‖戈聲歌3部
戈,干戈。《說文》云:“平頭戟也。”天授年置司戈,八品武職。古禾切。十五。
字形對比
戈
書寫提示
【筆順】
①一(橫)②㇂(斜鉤)③ノ(撇)④丶(點)
【寫法】
❶首筆橫起筆於橫中線,向右上斜過豎中線。
❷㇂(斜鉤)起筆於豎中線左上方,穿過田字格中心左側,斜向右下格鉤出。
❸撇筆起筆於右上格橫中線上側,與㇂(斜鉤)相交於豎中線。
中上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k | wɑ | |
王力系統 | 歌 | k | uai | |
周法高系統 | 歌 | k | wa | |
西漢 | 歌 | |||
魏 | 歌 | a | ||
晉 | 歌 | a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歌戈麻 | wɑ | |
北魏後期北齊 | 歌戈 | wɑ | ||
齊梁陳北周隋 | 歌戈 | wɑ | ||
隋唐 | 高本漢系統 | k | uɑ | |
王力系統 | k | uɑ | ||
董同龢系統 | k | uɑ | ||
周法高系統 | k | uɑ | ||
李方桂系統 | k | uâ |
(以上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紐)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戈 | 果 | 平聲 | 下平八戈 | 見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禾切 | kuɑ | |
集韻 | 戈 | 果 | 平聲 | 下平八戈 | 見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禾切 | kuɑ | |
中原音韻 | 戈 | 陰平 | 歌戈 | 見 | 合口呼 | 全清 | kuɔ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歌戈 | 瓜禾切 | ||||||||
洪武正韻 | 戈 | 平聲 | 十四歌 | 見 | 古 | 全清 | 古禾切 | kuo | |||
分韻撮要 | 戈 | 陰平 | 第二十三科火貨 |
(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