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衢盆地

南方著名的紅色盆地之一

金衢盆地,位於浙江中西部,是省內最大盆地,屬我國南方著名的紅色盆地之一,因盆地中有金華、衢州兩個城市而得名。

盆地介於千里崗山脈、仙霞嶺山脈、金華山脈和大盤山脈之間。金衢盆地是浙江省糧食、棉花、柑橘、花卉、生豬和奶牛生產的重要基地,向有“浙江聚寶盆”之稱。盆地四周有丘陵圍繞,是木材產區。

特點


地塹式斷陷盆地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
盆邊斷裂帶多具同生性質,沉降、堆積都很迅速,形成山麓相、洪積相的紫紅色塊狀礫岩砂礫岩。但由於陡坡相帶很窄,形成的紫紅色塊狀礫岩、砂礫岩厚度一般不大、分佈不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丹霞地貌。
如金衢盆地東起東陽市、西至衢州市,東西長逾200km,平均寬逾20km,僅在金華市湯溪鎮南九峰山和衢州市區南爛柯山發育有規模不大的丹霞地貌。
金衢盆地衢州部分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
西起於柯城溝溪鄉、航埠鎮、江山四都鎮一帶,東止於龍游東部邊界,呈東北向展布,長64公里,寬15-20公里,面積1100平方公里,盆地底部海拔50米左右,邊界線海拔都在100-200米之間,盆地邊緣與山地界線清晰,河流從四方向盆底匯聚。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
盆地廣泛沉積白堊系紅色砂岩,是我國南方著名的紅色盆地之一。底部地形平坦,河谷平原、低丘崗地交錯分佈,海拔40-100米,相對高度差以3-50米最為常見。
地面呈波狀直伏,通常海拔50米以下為河谷平原,50-200米為紅岩崗阜,整個盆地由外圍向中心呈階梯狀下降。
衢江及支流沿岸都有或窄或寬的河谷平原,呈珠串式分佈。其他水系只形成一些小規模的谷底平坂。
面積比較大的畈有:市區的千塘畈、太陽畈、堂中畈、三口畈、安仁畈、白水畈、蓮花畈;龍游寺后畈、西門畈、謝禮畈、七都畈、湖鎮畈、中正畈、靈山畈、蘭塘畈等等。

定義


金衢盆地為省內最大的中生代陸相盆地,形成於晚燕山期,邊緣受斷裂控制,基底為前震旦系——上古生界,蓋層為白堊系河湖相沉積岩火山岩
海浸對金衢盆地影響不大,原始先民的活動,金衢盆地比寧紹平原還要早,還要豐富。

類型


區域構造輪廓
金衢盆地發育在浙東華夏褶皺帶與浙西錢塘台拗兩大構造單元接洽部位。兩大構造單元地質發育經歷迥然不同,反映出來的構造、岩相、古生物群都有較大區別。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
浙東華夏褶皺帶為華南加里東褶皺系一部分,自元古代后,長期隆起遭到剝蝕,至晚侏羅世被火山岩系廣泛覆蓋。浙西錢塘台拗屬揚子准地台一部分,在古生代為拗陷,海相地層廣泛發育,受印支運動強烈影響,形成北東向延伸緊密的線型褶皺。在這兩大構造單元的接洽部位,斷陷沉積了巨厚的白堊系、第四系組成盆底蓋層。
深大斷裂構造
(1)北東向斷裂:
①江山-紹興深斷裂,縱貫金衢盆地,它是以上兩大構造單元的分界線;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
常山-漓渚大斷裂,沿盆地北框伸展,直接控制金衢盆地白堊系的沉積;
③下章斷層,縱貫盆地西段中部,斷面波狀起伏,擠壓破碎。概括北東向斷裂總特徵為:形跡伸延遠,走向較穩定,斷層面較陡,形成年代早,延續時間長,是一種古老構造體系。
(2)東西向斷裂:①衢縣-天台大斷裂,沿盆地西段南緣伸展至盆外,擠壓透鏡體和密集的劈理帶比較發育;②淳安-溫州大斷裂,橫穿蘭溪、金華一帶,呈北西向(310°~320°)延伸,斷裂性質。

形成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發育在古生代變質褶皺基底之上,前中生代的構造格架和地質特徵對金衢盆地的形成與演化具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對金衢盆地的古地理環境、沉積構造、沉積中心以及岩相變化的研究;分析了金衢盆地的形成與演化歷史,討論了晚中生代—新生代的構造環境演化。
研究表明:
①金衢盆地是由擠壓到拉張形成的斷陷盆地,盆地邊界大多為正斷層;
②地層序列在盆內不同位置變化較大;
③沉積相:金衢盆地各時段沉積相的展布各具特色,並且演化序列比較清晰;沖積扇相以沖積扇裙的形式分佈於盆地南北兩緣,且有一定差異;河流及沙洲相分佈於盆地中部,即衢州和龍游之間的區段;三角洲相主要有扇三角洲、辮狀三角洲及正常三角洲;研究區發育湖泊相,其中濱淺湖和半深湖占絕對優勢。

盆地氣候


金衢盆地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據省氣候中心介紹,從歷史上看我省的最高溫地區就出現在金衢盆地和麗水地區,而且基本上連成一片。
根據1971年到2000年30年的歷史資料統計,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的氣象觀測站分別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和金華市區,分別為29.4℃、29.1℃、29.1℃、29.1℃和29℃,“江南火爐”幾乎全部集中在金華地區,緊隨其後的是麗水市區,7月份的平均氣溫為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