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爬藤

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

崖爬藤(學名: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Planch.)是葡萄科、崖爬藤屬草質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葉為掌狀小葉,小葉菱狀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頂端漸尖、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外側小葉基部不對稱,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網脈不明顯;托葉褐色,膜質,卵圓形,常宿存。花序比葉柄短、近等長或較葉柄長,多數花集生成單傘形;花蕾橢圓形或卵橢圓形,花瓣長橢圓形,頂端有短角,外面無毛;花絲絲狀,花藥黃色,卵圓形,花盤明顯,子房錐形,花柱短,柱頭擴大呈碟形,邊緣不規則分裂。果實球形,種子橢圓形,頂端圓形,4-6月開花,8-11月結果。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無毛或被疏柔毛。卷鬚4-7呈傘 狀集生,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掌狀5小葉,小葉菱狀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1-4厘米,寬0.5-2厘米,頂端漸尖、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外側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每側有3-8個鋸齒或細牙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4-5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4厘米,小葉柄極短或幾無柄,無毛或被疏柔毛;托葉褐色,膜質,卵圓形,常宿存。花序長1.5-4厘米,比葉柄短、近等長或較葉柄長,頂生或假頂生於具有1-2片葉的短枝上,多數花集生成單傘形;花序梗長1-4厘米,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花蕾橢圓形或卵橢圓形,高1.5-3毫米,頂端近截形或近圓形;萼淺碟形,邊緣呈波狀淺裂,外面無毛或稀疏柔毛;花瓣4,長橢圓形,高1.3-2.7毫米,頂端有短角,外面無毛;雄蕊4,花絲絲狀,花藥黃色,卵圓形,長寬近相等,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而敗育;花盤明顯,4淺裂,在雌花中不發達;子房錐形,花柱短,柱頭擴大呈碟形,邊緣不規則分裂。果實球形,直徑0.5-1厘米,有種子1顆;種子橢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部1/3處呈長卵形,兩側有棱紋和凹陷,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向上斜展達種子頂端1/4處。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陰,在較強散射光下亦能生長,有一定耐旱能力。

分佈範圍


產甘肅、湖南、福建、台灣、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生山坡岩石或林下石壁上,海拔250-2400米。
崖爬藤
崖爬藤
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等地,常於林中陰處攀附於樹榦或岩石上。

繁殖方法


播種、壓條繁殖。

主要價值


園林

爬山虎相比,岩爬藤葉小,莖纖細,枝葉覆蓋性也不及爬山虎,但用於裝飾性綠化,崖爬藤則顯得小巧玲瓏,姿態秀麗,可用於牆垣,籬欄、山石、樹榦等的裝飾性綠化或試用作室內庭園的垂直綠化材料。

藥用

全草入葯,有祛風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