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啟示錄

盛世啟示錄

《盛世啟示錄》是復旦大學教授侯楊方的著作。作者關注的西漢盛世和康乾盛世是對現代中國影響最深的兩個時期,本書雖內容厚重,但文風活潑,敘事於簡潔中見幽微,評論於剋制中見精彩,融思想性與可讀性於一體。

圖書信息


盛世啟示錄
盛世啟示錄
作 者:侯楊方著出 版 社:中國方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0-1
版 次:1頁 數:字 數:
印刷時間:2011-10-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802167964包 裝:平裝

名家點評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歷史有兩種寫法,一是科學化,一是敘事化、文學化。本書作者既有紮實深厚的專業基礎,又有簡潔可讀的文筆,加上閱歷漸增而對歷史理解愈深,終於在不惑之年寫出了綜合這兩種寫法的這本新書。“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與“文以載道”並不矛盾,一本好的歷史書應該是兩者的結合,既有可讀性,又有學術性和思想性,並能給讀者啟發,讓他們在會心一笑后又有所回味。
秦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盛世是灰色的,衰世是猥瑣的”。作者這樣的看法在當年時興“反傳統”的歲月可能不稀奇,但在今天可謂振聾發聵。可貴的是作者既沒有沿襲過去“反傳統”時代的思維去做“荊軻刺孔子”的文章,也沒有趨今日之時髦發“荊軻頌秦王”的豪語,無論對“傳統”的繼承還是批判,他都有自己獨到而且深思的見解。

內容簡介


處於偉大復興時期的中國,不僅需要向外學習大國經驗,更要向內尋找精神力量。
本書關注的西漢盛世和康乾盛世是對現代中國影響最深的兩個時期,作者以這兩段歷史的發育、壯大和衰落的過程為主線,全景描繪了一個社會上升時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產富足、開疆拓土的盛大氣象以及潛在的種種危機,透過盛世的興衰,為當下開創盛世的執政者提供了諸多借鑒。書中既有對人性、歷史事件的剖析,也側重於從人口、經濟、環境的角度去闡釋歷史,以權力結構與政治生態的長時期性變化為著眼點,探究歷史深層次的運行機制,是迄今對盛世這一歷史現象挖掘最深、最透的一部著作。
全書雖內容厚重,但文風活潑,敘事於簡潔中見幽微,評論於剋制中見精彩,融思想性與可讀性於一體,頗具《萬曆十五年》的論史風範。

作者簡介


侯楊方,生於1970年5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地理信息系統、人口史、清朝政區、經濟史。主要代表作有《中國人口史》(1910—1953年卷)、《乾隆時期民數彙報及評估》、《民國時期中國人口的死亡》、《清代十八省的形成》等。
為《南方周末》、《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等撰寫歷史與時政專欄,文筆簡潔流暢、邏輯嚴密,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目錄


前言
上編 西漢盛世
第一章 德莫勝於孝文皇帝
第一節 由功臣擁立的“弱勢”皇帝
為劉氏左袒
控制功臣:安知獄吏之貴乎
第二節 通往繁榮之路
大蕭條
小政府、大社會
第三節 奉行和平主義的外交政策
北和匈奴、南撫南越
內安諸侯兄弟之國
第四節 寬刑重法的仁君
一位感動皇帝的女孩
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第五節 後世明君的楷模
既問蒼生也問鬼神:識拔平民精英
備受推崇的千古仁君
第二章 勉強合格的繼承者與文景之治
第一節 七國之亂:皇帝與本家諸侯的火拚
缺乏互信的囚徒困境:削藩與造反
晁錯的悲劇與吳楚的敗亡
第二節盛世的奠基:文景之治
道莫大於無為
一代名將的悲劇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空前繁榮的經濟
第三章 全面擴張的偉大時代
第一節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祖孫的權力鬥爭
第二節 漢擊匈奴:帝國反擊戰
馬邑之謀:戰雲初起
橫絕大漠的決戰
第三節 開疆拓土:一定要超越秦始皇
攻滅南越、閩越:版圖直達北緯十三度
漢孰與我大:征服西南夷
向東:設置朝鮮四郡
萬里鑿空:中亞的擴張
第四章 雄才大略:不拘一格用人才
第一節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平民精英的崛起
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
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布衣
第二節 世家大族與平民精英的衝突
十世公卿的社稷之臣
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第五章 漢家自有制度:霸、王之道
第一節“國進民退”與酷吏的興起
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政府變為超級壟斷公司
第二節 嚴厲打擊既得利益集團
物盛而衰:重本抑末,打擊豪強、兼并之家
黃河如帶:拿諸侯王、貴族、官僚開刀
第六章 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晚年的悲劇
第一節 絕對獨裁的體制
丞相權力的消長與內朝的建立
天下俊傑出羽林
封禪泰山與改易正朔、服色
第二節 晚年的悲劇與幡然悔悟
子弄父兵:家事即為國事
千古一帝的悔悟
顧命大計:周公輔成王
第七章 盛極而衰:中興與敗家
第一節“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
三駕馬車的輔政團隊
鹽鐵會議:一個至今未能解決的爭論
危機:誰來繼承皇位
第二節 故劍情深:平民出身的漢宣帝
從嬰兒囚犯到皇帝
禍起驂乘:二元權力結構的隱患
第三節 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之時
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毋出今年租賦與親親相隱
第四節 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
征伐四夷、國威遠播
匈奴臣服、單於向化
第五節 以德治國還是以法治國
無德不報:中國第一位儒生皇帝
嚴刑峻法下的仁政
第六節 亂我家者,太子也:家天下的悲哀
俗儒執政:優遊不斷的皇帝
儒生士大夫利益集團的坐大
霸、王之道的喪失
下編 康乾盛世
第八章 雖曰守成,實同開創
第一節三藩之亂:滿洲與遼東軍事集團同盟的瓦解
撤亦反,不撤亦反:決策的失誤
平定三藩:盛世的開端
第二節統一台灣:耕鑿從今九壤同
鄭經乃中國之人
澎湖一戰定台灣
第三節 從雅克薩到尼布楚
決意命將出師:兩戰雅克薩
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屬之地
第四節 統一漠北:使之防備朔方
重建大蒙古國:準噶爾汗國的興起
烏蘭布通之戰與多倫諾爾會盟
親統六師,三臨絕塞
第五節 滿蒙聯盟與出兵安藏
南不封王,北不斷姻
秋高弓勁萬馬肥:木蘭秋獮
西征安藏: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
第九章 乾綱獨斷:以寬仁治天下
第一節 裁抑滿洲權貴與御門聽政
廢除圈地與投充
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與南書房
奏摺的誕生:點對點的秘密報告
朕如駕車之馬
第二節 六次南巡與河務、漕運
罕見的政壇大案
六次南巡親臨治河
第三節 育民之道,無如寬賦
國用已足,不事加征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第四節 善解人意的勤儉仁君
宮中費用,從來力崇儉約
所謂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謂
凡有一線可原者,未嘗不從寬宥
第五節 英雄遲暮:晚年的煎熬與欣慰
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
秘密立儲:必擇一堅固可托之人
第十章 不敢以一息自怠的十三年
第一節耗羨歸公反腐,攤丁入地惠民
若再有虧空者,決不寬貸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
損富益貧的攤丁入地
第二節 絕對獨裁與軍機處
清除八旗權貴
八旗共治的終結與絕對君權的確立
第三節 西北用兵:清朝惟一的漢人大將軍
一戰定青海
漢人大將軍的困境
志願未竟,不無微憾
第十一章 寬猛相濟:乾綱獨攬的乾隆朝
第一節 治天下之道,貴得其中
擇優原則的秘密立儲
萬民歡悅,頌聲如雷
滿洲則思依附鄂爾泰,漢人則思依附張廷玉
第二節 本朝紀綱整肅,無名臣,亦無奸臣
皇后葬禮引發的政治大轉折
威福之柄,皆不下移:皇權的最頂峰
第三節 普免錢糧,仁政頻施
天地止此生財之數,不在上,即在下
經濟與人口的空前高峰
第十二章 毀譽參半的“十全武功”
第一節 代價最為高昂的戰爭:兩次金川之役
遏必隆刀:第一次金川之役
見潰兵如蟻:第二次金川之役
第二節 拓地二萬餘里的西師之役
力排眾議、獨運乾剛:攻滅準噶爾
以成我大清中外一統之盛:二次出兵,威服中亞
自古罕有之奇功:西域新疆納入版圖
第三節 西南戰事與萬里疾馳援藏
得不償失的緬甸、安南之戰
蓋佛本無生,豈有轉世:金瓶掣籤
第十三章 夕陽無限好:盛世輓歌
第一節 圖畫紫光閣:創造盛世的功臣名將
貴盛無比、忠烈輩出的富察氏
如統勛乃不愧真宰相
第二節 從嚴厲反貪到暗中縱容
多留一日,則民多受一日之殘
誅殛愈眾而貪風愈甚:最大的貪污犯和珅
第三節 大事還是我辦:盛世的終結
天地之力窮矣:可怕的人口壓力
周甲歸政:退而不休的太上皇帝
泥足巨人:盛世衰落的深層次原因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