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率
選礦過程中的技術經濟指標
產率(productivity),選礦產率的簡稱。在選礦工藝流程中,某一產品的質量占入選原礦石質量的百分比,即為此種產品的產率,如精礦產率、尾礦產率。精礦產率就是精礦的質量與入選原礦質量的百分比。產率是選礦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
一般以百分數表示,即產率=(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產率
如精礦產率,即精礦的質量與入選原礦質量的百分比:精礦質量/原礦質量×100%
產率是選礦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
選礦產物的重量與原礦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數來表示。
精礦產率=精礦質量/給礦質量×100%
尾礦產率=(1-精礦產率)×100%
在選礦工藝流程中,某一產品的質量占入選原礦質量的百分比,即為此種產品的產率。如精礦產率,即精礦的質量與入選原礦質量的百分比:精礦質量/原礦質量×100%產率是選礦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選礦產物的重量與原礦重量之比值,通常用百分數來表示。精礦產率=精礦質量/給礦質量×100%尾礦產率=(1-精礦產率)×100%計算公式:產率=原礦入選品位*選礦回收率/精礦品位*100%
礦石
採礦業
產量
物理選礦
造成精礦產率和回收率過低的原因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磷礦石的物理性質、物理組份的變化(實際生產與原設計相比),是造成產率和回收率過低的最根本原因。第二,由於礦石原料的物理組份發生的改變,粉礦含量過高,以及粉礦分離設備在選型方面的失誤,導致了旋流器生產處理能力過小,跑尾現象嚴重,是使得精礦產率和回收率過低的一個原因。第三,由於在旋流器的整個生產工藝流程中,第Ⅴ段旋流器的底流直接外排和旋流器對200目以下的粉礦的分離尤為困難,造成部分粉礦繼續流失與浪費,是導致精礦產率和回收率達不到設計指標的又一原因。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如果不能將其分析透徹並妥善處理好,必然造成磷精礦的產率過低,礦石回收率不高,尾礦品位過高等一系列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造成高品質磷礦石資源的損失與浪費。經過對產率和回收率的認真計算,若不對粉礦這套生產工藝系統進行徹底改造,每擦洗100萬噸原礦石,將會有7~10萬噸的高品質磷精礦(因為設計的精礦產率為90.14%,回收率為94.50%)隨著尾礦進行外排;同時,也大大地降低了尾礦庫容的使用壽命。
磷礦石的物理性質及物理組份的變化
磷礦石的物理性質,物理組份的變化(實際生產與原設計相比),是造成產率和回收率過低的最根本原因。
所謂磷礦石的物理性質是指其在自然條件下所具有的物理特徵;它包括礦石的風化程度、硬度係數、含水率、粒度尺寸、顏色等等。而磷礦石的物理組份則是指磷礦石原料中所含凈礦石比率,塊礦比率、粉礦比率、含泥比率、含水比率,以及其它物質組份比率等。
一開始採的礦樣,粒度尺寸基本為3~5cm,並且不含有風化嚴重的上層礦石和礦體地質構造中的破碎礦及泥土等物質;取樣時,人們用手工的鎚頭從礦體的中間部位採取的風化程度較輕的礦體,而破碎的粉礦就沒有全部進行收集;取樣本身就是一種個體的代表,不能完全反應整個礦體的物理性質,這就是為什麼礦石原料在實際生產後其物理陛質會出現差異的原因。
礦石原料的物理組份所發生的改變。當然,由於上礦石在取樣時出現的偏差,導致了實際生產後的礦石物理組份上的變化外,還有一個導致礦石原料中粉礦含量增高的原因就是,礦石在開採中受到採掘設備的輾壓與擠壓的進一步破壞,以及採區所使用的破碎機系統造成的對礦石原料的二次破壞,使得礦石原料中的粉礦含量增高,塊狀比例降低。
粉礦含量過高導致的粉礦分離設備故障
由於實際生產的礦石原料中,粉礦含量的比例急劇上升,粉礦量過大,造成原設計的生產設備無法適應實際生產的需要。
在原設計中,礦石原料的塊礦與粉礦的指標分別為:塊礦70%和粉礦30%,粒度尺寸以1cm為界線,大於或等於1cm的粒度為塊礦,小於1cm的粒度為粉礦;而實際生產中粉礦含量基本在50.70%,最大的時候達到80%。由於實際入選原礦中的粉礦含量比原設計中的粉礦含量增加了一倍以上,那麼,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加大原設計中的旋流器設備的選型尺寸,提高旋流器設備的生產能力,因此將原設計的Ⅰ、Ⅱ段旋流器直徑中Φ250mm,Ⅲ、Ⅳ段旋流器直徑為中Φ125mm,改造為Ⅰ段旋流器的直徑為中Φ500mm,Ⅱ、Ⅲ、Ⅳ段旋流器的直徑為中Φ250mm,後來又將Ⅱ段旋流器改造為Φ350mm,經過改造,不僅提高了生產能力,還保證了整個生產工藝的連續性和暢通性,更是大大地提高了精礦產率和礦石回收率,使精礦產率達到85%以上,礦石回收率達到90%以上,尾礦品位也降到18%了左右。
旋流器對200目以下粉礦的分離困難
對旋流器的整個生產工藝進行了仔細研究,發現原設計中第Ⅴ段旋流器雖然有,但是,它沒有起到粉精礦的回收作用。因為它的底流是直接外排,溢流進濃縮池濃縮後進行外排,我們對第Ⅴ段旋流器的底流取樣分析后發現,粉精礦顆粒大於150目的佔到尾礦量的20~30%,如果將其回收,不僅可以提高一定的產率和回收率,而且,可以降低尾礦品位和減少一定的尾礦外排量。根據實際生產中第Ⅴ段旋流器的礦漿量,選擇了直徑Φ250mm的一組八個的旋流器,代替原設計直徑為Φ75mm旋流器,並將底流返回到Ⅳ段旋流器進行回收,經過這一改造,硬精礦產率提高了兩到三個百分點,尾礦品位下降了一個百分點。
實際產量與理論產量之比稱為產率,一般以百分數表示,即產率=(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例如,氨氧化制硝酸,理論上1kgNH3可製得3.7kgHN03,若實際產量只有3kgHNO3,則產率A為:A=(3/3.7))x100%=81%
有時產率也用來表示所需產品量與原料量之比。
例如,1kg裂化原料油經裂化後生成0.55kg汽油,則裂化汽油的產率為55%。
轉化率
生產過程中,某反應物已經發生變化的量與該反應物起始量之比,稱為該反應物的轉化率,即:
轉化率=(已轉化的反應物量/反應物的起始量)×100%
若某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達到平衡時的轉化率稱為平衡轉化率。在一定條件下,平衡轉化率是轉化率的極限,所以生產條件下的轉化率一般低於平衡轉化率。
富集比
富集比又稱富礦比。礦石經選礦之後,其有用成分在精礦中得到富集,這時精礦品位與和原礦品位之比值,稱為富集比,用以表示有用成分存焙礦中的富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