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鳩
鴿形目鳩鴿科動物
灰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decaocto):其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藍灰色斑塊,尾羽尖端為白色,頸後有黑色頸環,環外有白色羽毛圍繞。虹膜紅色,眼瞼也為紅色,眼周裸露皮膚自包或淺灰色,嘴近黑色,腳和趾暗粉紅色。
棲息於平原、山麓和低山丘陵地帶樹林中,也常出現於農田、耕地、果園、灌叢、城鎮和村屯附近。群居物種,多呈小群或與其他斑鳩混群活動。以各種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草子、農作物穀粒和昆蟲。繁殖期4-8月。主要分佈於歐洲南部、亞洲的溫帶、亞熱帶地區及非洲北部;中國除新疆北部、東北北部、台灣等地外幾乎均有分佈。
灰斑鳩面貌特徵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170~200克,雌性150~192克,體長雄性285~340毫米,雌性250~320毫米,嘴峰雄性14~17毫米,雌性15~17毫米,翅雄性169~183毫米,雌性165~183毫米,尾雄性135~150毫米,雌性124~145毫米;跗跖雄性20~23毫米,雌性21~24毫米。
中文名: | 灰斑鳩 |
學名: | 灰斑鳩:Streptopelia decaocto(Frivaldszky) |
英文名: | Collared Turtle Dove,Ring Dove |
中文目名 | 鴿形目 |
目名 | COLUMBIFORMES |
中文科名 | 鳩鴿科 |
科名 | Columbidae |
中文屬名 | 斑鳩屬 |
屬名 | Streptopelia Bonaparte,1855 |
階元等級 | 亞種 |
引證信息 | Columba risoria L.var.decaocto Frivaldszky,1834—36(1838)。K.Magyar TudosTarsasag Evkonyvi,3:183(模式標本採集地:土爾其)。 |
灰斑鳩
學名:Streptopelia decaocto
英文名:Eurasian Collared Dove
分類: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也像雞形
亞種:
S. d. decaocto
S. d. stoliczkae
S. d. xanthocyclus
叫聲:響亮的三音節coo-cooh-coo聲,重音在第二音節。
描述:中等體型(32厘米)的褐灰色斑鳩。明顯特徵為後頸具黑白色半領圈。較山斑鳩以及體小得多的粉色火斑鳩,其色淺而多灰。
灰斑鳩
叫聲:響亮的三音節coo-cooh-coo聲,重音在第二音節。
分佈範圍:歐洲至土耳其斯坦、緬甸及中國。
分佈狀況:相當常見,尤其在分佈區北部。亞種stoliczkae於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區;指名亞種由華北、四川至印度;xanthocyclus為偶然迷鳥出現在安徽、福州及雲南。
習性:相當溫順。棲於農田及村莊。停棲於房子、電桿及電線上。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成年灰斑鳩在樹上築巢,在樹枝編織的巢中產下白色的蛋。孵化需要14-18天
,幼鳥在15-19天後會羽翼豐滿。這種鳥對人類並不戒備,在人類的居住區周圍經常能發現它們。
灰斑鳩是群居物種,在穀類等食物充足的地方會形成相當大的群落。灰斑鳩的叫聲是“咕咕-咕”,第二聲較重,並重複多次。因為它的叫聲聽起來像是希臘語的decaocto(十八),因此得到這個學名。偶爾它也會發出大約2秒鐘的巨大刺耳而又呆板空洞的鳴叫聲,特別是在夏季著陸時。
灰斑鳩和粉頭斑鳩(Streptopelia roseogrisea)被論證是家養環鴿(Streptopelia risoria)的野生祖先。其中一個原因是此種鳥可以與環鴿交配並繁殖。
灰斑鳩分佈於歐洲南部、亞洲的溫帶、亞熱帶地區及非洲北部;中國除新疆北部、東北北部、台灣等地外幾乎均有分佈。棲息於平原、山麓和低山丘陵地帶的樹林中,亦常出現於農田、果園、灌叢、城鎮和村屯附近。多呈小群或與其他斑鳩混群活動。主要以各種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草籽、農作物穀粒和昆蟲。
虹膜-褐色;嘴-灰色;腳-粉紅。
灰斑鳩的繁殖期為4~8月。或許一年繁殖2窩。通常營巢於小樹上或灌叢中,也在房舍和庭園果樹上營巢。巢甚簡陋,主要由細枯枝堆集而成。距地高度多在3米以上,巢外徑14~20厘米,內徑8~13厘米。每窩產卵2枚,卵的顏色為乳白色,形狀為卵圓形。卵的大小為29~34×23~26厘米,重7~9克。主要由雌鳥孵卵。雄鳥多在巢附近休息和警戒。孵化期14~16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大約經過15~17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飛翔離巢。
灰斑鳩指名亞種(拉丁亞種:Streptopelia decaocto decaocto)。
灰斑鳩新疆亞種(拉丁亞種:Streptopelia decaocto stoliczkae)。
灰斑鳩緬甸亞種(拉丁亞種:Streptopelia decaocto xanthocycla)。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灰斑鳩分布圖
灰斑鳩在中國相當常見,指名亞種(S. d. decaocto)分佈於華北和四川,亞種S. d. stoliczkae分佈於新疆喀什和天山地區,亞種S. d. xanthocyclus作為迷鳥偶然出現在安徽、福建福州和雲南。
1970年代灰斑鳩被引入巴哈馬,1982年傳播到美國佛羅里達州。這種鳥在北美的聚集地仍是墨西哥灣沿岸,南至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西至加利福尼亞州,北至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和五大湖。其對本土物種的影響仍是未知的;它們似乎佔據了哀鴿和原鴿間的生態位;一些情況表明其擴張代表了旅鴿滅絕所留下的生態位被其佔用。
灰斑鳩在日本的擴張,有一種說法是江戶時代引入家養,放生后成為當地的野生動物。當時灰斑鳩的棲息地是在關東地方東北部(千葉縣北部、茨城縣西北部、埼玉縣東部)一片不大的區域,因此灰斑鳩被指定為日本自然遺產。近期確認群馬縣南部也有灰斑鳩棲息。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灰斑鳩等45種野生動物,於2020年12月底前要引導停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