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璠

張兆璠

張兆璠,字奐玙,江蘇泰興曲霞鎮花園庄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科武進士第一人。

目錄

正文


乾隆十三年九月,兵部以武會試中額請,得旨,直隸取中13名……江南取中4名,山西取中5名……。張兆璠是江南進京趕考的4人中衣錦還鄉的武狀元。
張兆璠出身官宦人家,是當地名門望族張政的第十世孫。乾隆十三年,乾隆帝欽賜武進士第一人之後,當即授職頭等侍衛。此後,張兆璠歷任宜君參將,晉陞副將,鎮守開發邊疆有功(奉命屯田新疆托克遜),又擢拔為興漢鎮(陝西興安州和漢中府曾暫時劃為一個軍區)總兵。後來,張兆璠被調任南昌,巡視軍營,審察兵務,同時勘察廣信,封禁山各地隘地駐防關口。他在完成這幾項工作時,很能把握乾隆帝的好惡想法,令皇帝十分稱心,因而得到讚許、獎勵。一次,樂安縣的受災百姓飢不可忍,紛紛到縣衙,要求賑濟災民。官府卻認為是災民作亂,於是巡撫傳令張兆璠領兵前往進剿,平息激憤饑民的所謂叛亂。張兆璠了解這次事件的始末緣由之後,將兵馬駐紮在縣界上,他單身匹馬親赴現場安撫、解決受災百姓飢苦,百姓也就不再紛擾鬧事了。當地人們對此舉評價很高,記述為:“載稽宦牒,爛然殊績。征轍劬於當年,豐碑屹於來穓。彼都人士猶歌舞之,矧敬薛桑梓者耶。至於單門寒悴,一至之行名不廁於薦紳事,不出於閭巷,語其梗概,異世興嘆,鄉論甚系焉。”稱張兆璠功績卓著,堪稱豐碑。人們為張兆璠載歌載舞,他的所作所為,無人不知。此後,據《江西通志》記載:乾隆三十二年(1767),張兆璠出任南贛鎮總兵。七月,出任陝西陝安鎮總兵。十一月,調江南南昌鎮總兵。乾隆四十四年(1779),張兆璠再次出任南贛鎮總兵。官至總兵之職。
泰興老百姓了解此情,對張兆璠評價很高。后調永固任職,因病回鄉,卒於家。由此泰興地區眾多年輕力壯的武士對自己的前途更充滿了希望,練功習武蔚然成風。在張兆璠的後代中,從事武職者眾,他的從子張詩的六個孫子中,一個武進士,五個武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