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金絲猴

神農架金絲猴

作家三度深入神農架考察神秘的金絲猴部落,真實地記錄了金絲猴的社會、家庭以及遷徙、母愛、求歡、哺乳、覓食等生活習俗,給人們描繪了一個神奇、獨特而又富於情感和智慧的野生動物世界。

2021年5月,湖北神農架金絲猴40年增近千隻。

科學考察


金絲猴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瀕危珍稀動物,以前只知道它們在滇、川一帶生存。而神農架金絲猴,是由華東師範大學的劉民壯率先發現的,當年他參加中美科考隊,在農民家裡發現一張猴皮,他確定是金絲猴,並向媒體做了發布。這個發布引起中美科考隊高層的不滿,責令他向媒體收回這個發布,說明神農架並沒有金絲猴。固執的劉民壯教授卻堅信有,接著繼續考察,證明了神農架金絲猴的存在。
神農架金絲猴
神農架金絲猴

地理位置


神農架林區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神農架金絲猴分兩大棲息地,金猴嶺棲息地和千家坪棲息地。這兩大金絲猴棲息地,都是神農架特別神奇的地理位置。我進入的是神農架大龍潭,這裡屬於金絲猴的金猴嶺棲息地。金猴嶺金絲猴棲息地之中,最險峻的是螺圈套大峽谷,那裡古樹參天,斷壁陳橫,刀片狀山樑環環相套,故得名螺圈套。螺圈套的周邊,都是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而螺圈套大峽谷的底下,海拔只有800米,有一條陰峪河從螺圈套南部邊沿流過。因為地形險惡,這個大峽谷據說至今無人穿越,我後來幾度嘗試進入螺圈套大峽谷,都只能進入它的邊緣。我相信螺圈套大峽谷生態圈可能存在人類未知的生物。
我到達大龍潭時,發現龍頭山下已經建起監測金絲猴的小木屋,神農架金絲猴科考隊的隊員每天在此觀察金絲猴以及給金絲猴投食。不過據科考隊員介紹,他們開始也不能接近金絲猴。最初,金絲猴與他們周旋,有時候,將他們引到螺圈套大峽谷逃之夭夭;有時候,將他們引到一個山崖下,金絲猴翻山而去,人無法通過懸崖絕壁,只好繞道十數公里,到山的那邊。然而,當人過去之後,金絲猴又翻山過來。後來隊員們找到一個猴群,離800米遠開始跟蹤,然後慢慢接近,700米、500米、300米,直到金絲猴在樹上,他們呆在樹下相安無事。這是一種死死糾纏的無賴戰術,科考隊員背著鍋碗瓢盆,糧食和蔬菜,再加帳篷和睡袋,長時間跟著金絲猴走,一色迷彩服從不更換,以便讓金絲猴熟悉他們。
金絲猴屬於遷徙動物,它們在森林中,每天向前推進1公里,邊吃邊走邊玩,吃飽玩累了,就在樹上睡覺,睡醒了再吃再玩。如果受到攻擊或驚嚇,金絲猴就會結束這種悠然的散漫生活,進行長距離的急行軍,一日可跑18公里左右。

大龍潭

初來乍到,金絲猴對我防範有加。為了儘快與金絲猴熟悉,我從楚林賓館搬到了大龍潭跟科考隊員一起居住。大龍潭峽谷約5公里長,東西走向,南北都是山,翻過南邊的山到小龍潭可沿路上神農頂,北邊的山後面就是螺圈套大峽谷。駐地在大龍潭峽谷中的一個小谷地,房子是六七十年代伐木人建起的土石屋,很牢固,但有幾棟已經坍塌,若山裡農家一樣,牆刷成白色,黑瓦的頂。駐地離金絲猴活動的地方約半公里,猴群躁動的時候,可以聽見它們廝打時的叫聲,或者踏斷粗壯枝丫的斷裂聲。

跟蹤

科考隊員都是善走的神人,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高山上,也健步如飛,一天爬山行走40公里不在話下。不過在神農架穿越密不透風的箭竹林,對任何人都是一種考驗。箭竹,熊貓吃的那種植物,只有一指粗,約兩米高,它們卻像草一樣地密集生長。走一步,要將前面的竹子撥開,每一步都必須如此。不到半天就能將人的體能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