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古城遺址
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冀州古城遺址位於冀州鎮北關村一帶,西至前趙村,北至後趙村,是漢代冀州古城西北面的一段土城牆,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總長4500米,分佈面積225萬平方米,最高處8米,底和頂最寬處分別為30米和10米。沿漢城址西、北面的溝渠為原城的護城河。據考證,古城建於西漢高帝年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漢時,該城城周12里。北宋時將城周擴大到25里。元、明、清各朝也曾增修。現古城牆高3—5米,基底寬30米,頂面寬4米。部分文物被定為國家二級、三級文物。冀州文物潛存豐富,開發價值巨大。
徠1993年7月,冀州古城遺址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專家團經過評審認定,此次冀州提供的123件/套文物中,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4件,仰韶時期文物1件,商代文物2件,戰國時期文物17件,漢代文物46件,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物7件,隋唐時期文物15件,宋元時期文物9件,明代文物1件。其中,一部分文物被定為國家二級、三級文物。通過以上文物的鑒定能夠佐證,冀州歷史悠久,文化品位比較高,文化底蘊很深厚:仰韶時期(大約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冀州之地就已有了人類活動;夏商時期,商人亦在冀州留下了自己的遺存;戰國秦漢時期,逐步達到了文化發展的高峰,冀州的州之建制已完善;到唐宋時期,冀州的經濟、文化、科技等已相當發達。
冀州古城址位於舊城北部,自北關村西北500米處向西南方向延伸2000多米。據考證,古城建於西漢高帝年間(約公元前201年-180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漢時該城的修建規格為城周十二里。至北宋時,將古城擴大到二十五里。元、明、清各朝也曾增修。千百年來,由於風化和洪水的侵襲,古城牆現已殘缺,外表面起起伏伏、斷斷續續,給人以歷史變遷的蒼涼之感。現古城牆高三——五米,基底寬三十米,頂面寬四米。
1993年徠7月,冀州古城遺址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冀州古城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