鰓裂囊腫

鰓裂囊腫

鰓徠裂囊腫屬於鰓裂畸形,是先天性疾病。鰓裂囊腫因第一鰓弓發育發生異常,致閉合不全,形成相應的鰓裂囊腫。鰓裂囊腫一般無癥狀,頸側有無痛性腫塊,與皮膚無粘連,可活動,呈囊性感。繼發感染,腫塊迅速增大,局部壓痛。本病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本病可併發感染、迷走神經刺激癥狀、急性甲狀腺炎等。預后一般良好。

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

病因


● 鰓裂囊腫是先天性疾病,由各對鰓裂未完全退化的組織發育而成。

癥狀


● 鰓裂囊腫生長緩慢。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偶然發現頸部或腮腺區無痛性腫塊,逐漸增大或時大時小。易繼發感染,自發破潰或切開后形成經久不愈的。

檢查


● 確診鰓裂囊腫,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穿刺檢查。
● CT檢查
● ● 不僅可以準確定位,而且對病變的範圍、大小、是否合併感染等都能準確診斷。
● MRI檢查
● ● 該檢查同CT一樣能夠提供病變部位及範圍等信息。
● B超檢查
● ● 多於胸鎖乳突肌上1/3深面及前緣,相當於下頜角水平的頸動脈三角內探及圓形腫塊。顯示內部無回聲,後方回聲增強;若囊腫合併感染時,囊內呈低弱回聲暗區,分佈不均。繼發感染時,囊壁增厚,毛糙。
● 針吸穿刺
● ● 對孤立性囊腫或合併囊腫的瘺管可以採用針吸穿刺進行病檢。既可了解腫塊是否為囊性,又可通過抽出的內容物來判斷性質。

診斷


● 依據臨床表現、穿刺抽液、B超及CT、MRI檢查等不難作出診斷。
● 偶然發現頸部或腮腺區無痛性腫塊,逐漸增大或時大時小。
● 通常穿刺可抽出黃白色或灰黃色黏液或濃稠上皮樣分泌物,病檢常可見膽固醇晶體,如鏡下見到鱗狀上皮及其角化物或柱狀上皮即可確診。
● B超檢查:多於胸鎖乳突肌上1/3深面及前緣,相當於下頜角水平的頸動脈三角內探及圓形腫塊。顯示內部無回聲,後方回聲增強;若囊腫合併感染時,囊內呈低弱回聲暗區,分佈不均。繼發感染時,囊壁增厚,毛糙

鑒別診斷


● 鰓裂囊腫應與局部囊實性腫瘤鑒別,如甲狀舌管囊腫、淋巴管瘤、腮腺囊腫、神經鞘瘤、頸淋巴結核、血管瘤、皮樣囊腫、頸部腺體化膿性炎症、脂肪瘤等。細胞學穿刺病理學檢查有利於鑒別。

治療


● 鰓裂囊腫以手術治療為主,應徹底切除囊腫。繼發感染者,先控制感染,然後手術。

危害


● 鰓裂囊腫感染破潰,可以形成皮膚的瘢痕。感染控制不佳,可以累及頸部周圍組織,甚至可以累及周圍神經,如出現面癱等可能。

預后


● 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預后較好。

預防


● 鰓裂囊腫為胚胎時期鰓裂發育異常引起,目前沒有有效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 [1] 張志願。口腔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