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尖

薯尖

薯徠尖是紅薯莖的一部分,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與菠菜、黃瓜、茄子等14種常見蔬菜相比,所含的蛋白質等12項主要營養成分中,除灰分稍低於菠菜居第二外,其餘營養成分均居首位。此外,甘薯莖尖中還含有化學物質脫氫表雄甾酮,可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因此,紅薯莖尖在香港地區、法國等地被稱為“蔬菜皇后”。普通紅薯的莖尖雖然可以食用,但比較老且食味苦澀。

種植方法


徠薯尖種植主要於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東部等地,這裡地理資源豐富,有山有湖。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適合薯類植物的生長。
薯尖的採收期長,傳統種植方法從4可以開始採集薯尖,到6、7、8月產量達到頂峰,再往後產量受到蟲病害、降雨量減少以及薯類植物的生命周期影響逐漸減產。
薯尖
薯尖
近年由於農村開始逐漸規模化生產蔬菜,在端午節過後就有大棚薯尖上市,此時薯尖價格較高,在洞庭湖平原的地級市大約為每市斤18-20元,到4月春暖花開,價格逐漸降低到12-14元一市斤。

栽培技術


一、精細耕整合理密植
1、精細耕整。根據園內兩年的種植情況,薯尖(即江城薯尖)種植要選用土壤結構好,土地平整的田塊,整地時施足基肥。廂長不超過150m,廂寬1.2m,溝寬30cm,溝深20cm,廂溝、腰溝、圖溝暢通,排灌方便。
2、合理密植。選用莖蔓精壯,無病害的植株,剪取4節,斜插,入土2-3節,必須將插入土內葉柄剪掉。行距22-25cm,株距18-20cm,每畝定植1.2-1.5萬株。
二、科學施肥管水調控溫光
1、科學施肥。小面積種植農戶,基肥以有機肥(人糞尿或堆肥)為主,每畝配施75公斤(45%含量)複合肥。追肥應以稀人糞尿和尿素、鉀肥為主。大面積種植農戶基肥每畝施75公斤(45%含量)複合肥,追肥應以尿素和鉀肥為主。薯尖生長前期植株小,對肥需求少。在採摘和修剪后,必須追肥。如追施氮肥,追肥后要澆水,否則易產生肥害,葉面發黃。
2、薯尖水、溫的調控措施。薯尖奪高產,要採用小水勤澆措施,有條件的採用噴灌,早晚補水或隔廂深溝保持水層,保持土壤濕度80-90%。薯尖生長的適宜溫度在18-30攝氏度,高溫在35攝氏度以上,生長緩慢,易老化。光照過強也易老化。如遇高溫強日照可採用遮陽網調控促生長,提高薯尖食用品質。
三、適時採摘及時剪修
薯尖成活后,在4-5葉時摘心,促發分枝,封行后開始採摘上市,一般採摘四葉一心的鮮嫩薯尖,每隔8-10天左右採摘,最好是用手摘,不要剪割。採摘時間為早上最佳。為保證薯尖田間生產通風透光,提高產量和產質,必須進行修剪。首次修剪時間應在第三次採摘完后及時進行。剪蔓必須保留株高8-10cm(2-3節),並結合進行中耕除草施肥,修剪后的採摘時間一般間隔15天左右,以後每採摘一次修剪一次。
四、綜合防治病蟲害確保食用安全
薯尖在新種植的田塊很少發生病害,應盡量避免在同一塊連年種植。薯尖莖葉比較脆嫩,離稻田、棉田較近的田塊,容易遭受斜紋夜蛾玉米螟等食葉性害蟲危害。由於薯尖生長周期比較長,8-10天採摘一次,為確保食用安全,防治的辦法有:小規模種植可採用捕殺、誘殺、防蟲網隔離等辦法防治;種植面積大的可採用生物農藥防治,園內防治用的是上海萬隆達裕生物農藥廠生產的棒棒寶牌蘇雲金桿菌顆粒劑,每畝用300-400克顆粒劑浸泡過濾製成水劑,葉面噴霧防治,使薯尖達到無公害標準。
五、薯尖安全越冬技術
薯尖安全越冬方法有兩種:薯苗大棚種植越冬和薯種貯藏越冬。一是薯尖苗大棚越冬:武漢地區需要在三膜(地膜、小拱棚膜和大棚膜)基礎上才能安全保苗越冬。二是薯尖種貯藏越冬:建立留種田,不採摘薯尖,像普通甘薯那樣生產薯種。在打霜前挖種並晾曬2-3天,用稻草或麥稈墊底,分層存放。應注意:不能用農膜覆蓋;晾曬時,晚間要覆蓋薯藤;存放的薯塊不能粘水。
六、食用方法
薯尖常用的烹飪方式就是煎炒,但是高溫會破壞其活性營養,造成一樣流失。所以薯尖鮮汁經過凍干技術加工而成,可以沖調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