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

是譚家明執導的一部電影

《父子》是譚家明執導的一部電影,由郭富城楊采妮吳景滔林熙蕾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孩的父親是個濫賭的混混,失望的母親遠走高飛;夜深人靜,連番失意的父親竟然想拋下阿寶獨自逃走,可是他還沒離開,就已經被前來追債的高利貸打斷了腿。之後父親開始讓小孩偷東西,一次小孩失手被失主逮住,而父親則落荒而逃。父子再次相見已是10年後,父親希望得到兒子的諒解,但兒子卻咬下了他的耳朵。

該片於2006年11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07年,該片在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獎項。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馬來西亞的一個華人社區里,伴隨著一串年輕稚嫩的歌聲,小男孩阿寶夢見爸爸騎著自行車載著他穿過田野。但很快車翻了,兩人摔入草叢,美夢也醒了。這個未完成的夢似乎預示了阿寶的生命中即將發生的不幸。
阿寶的母親阿蓮是個漂亮的女人,但在婚姻中卻又是個不快樂的女人,她和阿勝是一對相愛卻不懂得相處的夫妻,事實上,阿蓮很早便想離開脾氣暴躁、好賭成性的丈夫,只因兒子阿寶夾在中間,才勉為其難地同住一屋,如履薄冰地維繫著一觸即發的“家變”。終於,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之後,阿蓮實施了自己的逃跑計劃,然而卻被及時向父親通風報信的阿寶破壞了,盛怒的丈夫把她扣留了下來。為了挽救感情,阿勝一廂情願地安排全家去坐油輪度假,誰知,早已對丈夫心灰意冷的阿蓮卻因此逮到了第二次出走的好機會,從此消失在了父子的生活中。
劇照
劇照
母親的出走令阿寶和父親之間漸漸產生了一種封閉、殘酷的共生情感,也讓父親更加暴躁不安。窮困潦倒之餘,父親又遭到了高利貸追債,父子倆只得逃至一所廉價的旅店。夜深人靜,連番失意的父親竟然想拋下阿寶獨自逃走,可是他還沒離開,就已經被前來追債的高利貸打斷了腿。
無助沮喪的阿寶幾經周折,找到了阿蓮,可看到媽媽如今的幸福生活,又得知媽媽懷孕的消息,弱小而懵懂的他隱隱地意識到,自己唯一的親人是阿勝,所以他必須折回去找父親。回到旅店,暴戾的阿勝劈頭蓋臉就給了阿寶一巴掌,原始而純樸的親情再次被扭曲,渴望而陌生的親情再次在阿寶心裡支離破碎。從此,阿寶在恐懼與失望中艱難度日。長時間的生活拮据,再加上年幼的他尚無是非觀、榮辱觀,阿寶在同學家玩時,順手牽羊地拿走了一塊珍貴的手錶。對之,阿勝並沒有嚴厲地斥責他、教育他,反而在最艱苦的關頭,將手錶抵還了房租,一旁的阿寶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
劇照
劇照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手錶的甜頭竟惡化了阿勝的不勞而獲之心,他開始一而再、再而三地鼓搗、強迫小小年紀的阿寶去借錢、偷錢。不甚明白危險的阿寶卻深深地感受到了害怕,但迫於父親無知而蠻橫的軟硬兼施,阿寶一次又一次鋌而走險;父親的暴戾、親情的模糊,再一次橫在阿寶的心坎上。東窗事發時,阿寶遭受失主的毒打,為人之父的阿勝不但逡巡不前、眼睜睜看著,當出現了警察,他更是倉皇而逃。最後,兒子被送入了看守所。
父子再次相見已是10年後,在看守所里,愧疚的阿勝不知所措地想向兒子道歉,阿寶流著淚歇斯底里地嚷著“為什麼要讓我去偷”,末了,阿寶一個撲身,咬上了父親的耳朵,血流不止。

演員表


角色演員
阿勝郭富城
阿寶吳澋滔
阿蓮楊采妮
妓女林熙蕾
鄰居阿姨許茹芸
男孩的母親秦海璐
男孩的父親林依輪
某某曾志偉

職員表


出品人曾志偉
製作人曾志偉、鄭劍鋒、邱璃寬、於冬
監製邱黎寬
導演譚家明
編劇譚家明、田開良
攝影李屏賓
剪輯譚家明
藝術指導何劍雄

角色介紹


  • 阿勝

    阿勝

    演員郭富城

    他是一個目不識丁並且喜歡打女人的廚師。他脾氣暴躁、好賭成性,為了挽救和妻子的感情,他一廂情願地安排全家去坐郵輪度假,結果妻子趁機離家出走。窮困潦倒之餘,他還被前來追債的人打斷了腿。後來他逼迫兒子去偷盜,在兒子遭受失主的毒打時他是倉皇而逃。

  • 阿寶

    阿寶

    演員吳澋滔

    阿寶的童年很不幸,他的父親脾氣暴躁、好賭成性,母親又離家出走。母親的出走令阿寶和父親之間產生了一種封閉、殘酷的共生情感。阿寶在同學家玩時,順手牽羊地拿走了一塊珍貴的手錶。對此,父親並沒有嚴厲地斥責他,反而將手錶抵還了房租。之後父親強迫他去借錢、偷錢。阿寶迫於父親的軟硬兼施,一次又一次鋌而走險。東窗事發時,阿寶不僅受到失主的毒打,還被送入了看守所。

幕後製作


劇照
劇照
片中郭富城飾演的角色就沒有開心過。拍完之後郭富城發現自己蒼老了許多,也長了很多皺紋。
扮演兒子的吳景滔不但在戲里說英文,生活中也是一口英文。拍戲之餘,他喜歡和郭富城呆在一起,郭富城跳舞,他就會唱歌,兩人常常會跑到楊采妮面前說:“來,我們一起表演給Charlie姐姐看。”
影片里的父親是一個脾氣暴躁、性格懦弱、衣著邋遢、動作粗魯、滿嘴髒話的廚師,完全顛覆了郭富城的素日形象。
幕後製作
劇照
劇照
創作背景1996年,譚家明在為一個編劇班教書時,讓學生們創作了多部作品,其中一個學生的作品就是《父子》這個故事的原型,而那位學生的靈感則來源於一則“父親教唆兒子去偷東西,之後被抓住”的新聞。譚家明在1996年就已經完成了劇本,之後的十年間劇本反覆修改了5次。拍攝過程影片中有很多父親打兒子的鏡頭,但實際上只有一場戲是真打,即小孩去媽媽那裡,一晚上沒回來,父親等他回來后一巴掌打過去,抓住他的肩膀。平時在片場,郭富城總是和小演員吳景滔一起吃飯、聊天,像兒子那樣照顧他,但拍這場戲之前,郭富城沒有和吳景滔說話,等到拍的時候,就真的一巴掌打了下去

播出信息


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
2006年10月17日義大利
2006年11月30日中國內地
2006年12月1日中國香港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名菜館獲獎/提名獲獎方
2006年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獲獎《父子》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獲獎郭富城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獲獎吳澋滔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提名吳澋滔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譚家明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提名李屏賓
2007年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獲獎《父子》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獲獎譚家明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獲獎譚家明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獲獎吳澋滔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獲獎吳澋滔

作品評價


正面評價

劇照
劇照
電影敘事流暢
在《父子》這部電影里,譚家明相當聰明地引入了香港電影的一些標誌性語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某種電影史意義上的總結,當然也間接完成了和市場之間的潛在對接。可以與王家衛的電影相媲美的精緻而穩定的畫面質量,具有強大衝擊力的柴可夫斯基的悲愴音樂,再加上譚家明自己高水準的剪輯技巧,使整個電影的敘事既流暢又耐看《中國新聞周刊》評)。
聲音與畫面配合出色
該片聲音與畫面的配合很出色,尤其是現場同期聲以及背景聲效的運用,讓影片從整體上向著現實主義又邁進了一大步。而另一方面,對於人物自身情感上的挖掘則又充滿了藝術的品質,沒有太多花哨的鏡頭組合,往往只用一個細節、一個眼神就完成了內心情節的傳遞。在音樂方面,柴可夫斯基以及斯可里亞賓鋼琴作品的加入讓影片更加具有作者電影的氣質(網易評)。
人物形象與現實對應
《父子》並不打算通過父子之間的對峙,講述一個可以在文化層面上解讀的隱喻性故事。相反,《父子》儘可能排除意味深長的細節,只呈現粗鄙的草根階層的生活狀態。父親的確是粗野的,滿嘴村話的,但他並沒有就此被擱置在道義的砧板上反覆拷打。在細膩的鏡頭掌控中,父親依然理直氣壯地活動著;由於被鏡頭表現出的現實生存的窘迫和內心的軟弱,他對女人和孩子的傷害,就有了一種讓人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感。也正基於此,這樣的父親才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在這部電影里,父親的形象沒有被簡單化處理,沒有被空洞的倫理親情拔高,也沒有被現實的暴力扭曲,而是表現出與現實生活貼心貼肺的對應(《中國新聞周刊》評) 。

反面評價

節奏略顯拖沓
按常理,看到片名,觀眾就會想到父子之間的深情,或是偉大寬厚的父愛。但是譚家明的這部片子,卻出人意料地刻畫了一個失敗的父親。導演一開始用大篇幅描寫了父母之間的爭吵,母親的逃離、背叛,父親的委曲求全。如果說這是對父子感情的一種鋪墊,那麼這樣的鋪墊也顯得太冗長,節奏也略顯拖沓(《新民晚報》評)。
線索過於複雜
因為線索太多,故事太複雜,導演想表述的東西過多,使影片顯得很瑣碎。其實一部好片子應該像一篇好散文,追求的是“形散神不散”,可《父子》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故事並非完全圍繞父子兩人展開,導演還在其中加入了父親和妓女的私情,母親和情人的幽會片斷,鄰居的生活狀態等等,使枝節淡化了主題,而非典型的父子關係也不能使觀眾產生共鳴(《新民晚報》評)。
結尾有點牽強
影片的結尾,偷東西的兒子被關了10年後,出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還回自己偷的第一件東西。10年前被仇恨中的兒子咬住耳朵的父親,痛改前非,結婚生子。站在河對岸的兒子看著父親和他懷孕的新婚妻子,眼中含淚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可有些牽強的是為什麼老婆逃走、兒子挨打、自己被打斷腿都毫無悔意的父親,被咬了一口后就能大徹大悟(《新民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