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界
古生界
地質學名詞,屬年代地層單位。即古生代形成的地層(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古生代即形成古生界地層的地質年代)。符號Pz,與古生代相同。又分下古生界(Pz1,對應年代稱早古生代)和上古生界(Pz2,對應年代稱晚古生代)。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古生界是第一個發現大量化石的地層。
古生界分為下、上兩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積為主,其中寒武系、奧陶系砂岩、竹葉狀灰岩和筆石頁岩代表淺海相沉積。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陸相沉積大量發育,含煤沉積廣泛分佈。其中石炭紀紡錘蟲灰岩屬較深的海相沉積,煤層屬沼澤相沉積。二迭紀的硬石膏層、石膏層、岩鹽層、泥灰岩和紅色砂岩均屬瀉湖相沉積。在中國華北及東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淺海相石灰岩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組成,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統。中上石炭統為海陸交互相的含煤沉積,二迭系以內陸盆地堆積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淺海相石灰岩。上二迭統早期夾有重要煤系。在東北北部,古生界為巨厚的海相沉積和海陸交互相沉積並夾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積為主,有大量火山岩和火山沉積岩,包括喜馬拉雅山區在內的西藏、青海和滇西地區,出露以淺海相碳酸鹽岩為主的奧陶系至二迭系。台灣的海相石炭系、二迭系均已變質。中國古生界產有豐富的礦產,如華南、華中寒武系底部的磷,泥盆系的鐵、錳,華北中石炭系底部的鐵和鋁土礦,尤其華北中上石炭系及二迭系的煤最為重要。華南上二迭系也產有煤。
泥盆系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層大區東部、北疆、天山一北山、祁連山—中秦嶺,其餘地區出露零散,華北地層大區東部缺失(圖2-6)。其總體特徵是:北疆、中天山—北山為巨厚的碎屑岩—火山岩;華南地層大區東部、南天山、南秦嶺,泥盆系下部碎屑岩為主,上部碳酸鹽岩為主;祁連山發育巨厚陸相磨拉石沉積;華南地層大區西部小型台地碳酸鹽岩、變質碎屑岩—火山岩、復理石砂板岩相間分佈;其餘地區泥盆系以碎屑岩為主,東崑崙、柴達木南、北緣、赤峰以北夾火山岩較多。代表性岩石地層序列見表2-18至表2-23。
塔里木—南疆地層大區的泥盆系主要分佈於本區北部和南緣(圖2-6,表2-19),岩石組合變化較大。中天山—北山以中酸性火山岩、凝灰岩為主,夾碎屑岩及少量灰岩;南天山以碳酸鹽岩為主,局部夾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塔里木陸塊上以海陸交互—陸相雜色碎屑岩為主;在西崑崙中統為海相碎屑岩夾灰岩,上統為海陸交互相碎屑岩 ( 張二朋等,1998;蔡士賜,1999)。
華北地層大區的泥盆系分佈於大區大區西部、北緣和南緣(圖2-6,表2-19,表2-20),其中以祁連山發育巨厚陸相磨拉石沉積、秦嶺泥盆系含多金屬礦為最突出的特徵(張二朋等,1998;孫崇仁等,1997;侯鴻飛等,2000;高振家等,2000)。
古生界
藏滇地層大區,泥盆系出露於喜馬拉雅山北坡、申扎—察隅、滇西騰衝等地,主要由碳酸鹽岩和碎屑岩組成, 含較多浮游生物化石,總體來看橫向變化不大(郝子文等,表2-23。
1北疆地層區
北疆地層區的石炭系由巨厚的海陸交互相、濁積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組成,含安加拉植物群及北方區系動物群化石(張二朋等,表2-18。
古生界
古生界
2興安—松花江—延邊地層區
興安—松花江—延邊地層區的石炭系以陸相及海陸交互相碎屑岩、火山岩為主,僅大興安嶺北部為海相(王友勤等,1997)。其出露不完整,下統與上統均異地分佈(表2-18)。
古生界
延吉附近,僅有上統,為天寶山組粉砂岩、頁岩、板岩、結晶灰岩互層,夾砂岩,含少量珊瑚化石,厚約2 000m,下與花崗岩不整合接觸。
塔里木—南疆地層大區的石炭系分佈於中—南天山、北山、塔里木西北—西南緣、柯坪和西崑崙。中天山伊寧地區和北山以火山岩為主或夾大量火山岩,南天山、塔里木陸塊以台地相灰岩為主,西崑崙則為碎屑岩夾灰岩等(張二朋等,1998;蔡士賜,1999 )。代表性岩石地層序列見表2-19。
華北地層大區
古生界
華南地層大區
石炭系廣泛分佈於本區東部(龍門山—雲南麗江—金平以東至東南沿海)和北緣(南秦嶺—大別山區),大區西部出露較零散(圖2-5)。
見表2-21至表2-23。
藏滇地層大區
藏滇地層大區石炭系分佈廣泛,並以上統發育冰海相雜礫岩,含岡瓦那相冷溫型動物群化石為突出特點(郝子文等。
二疊系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層大區、北疆興安—張廣才嶺完達山—興凱地層大區、天山—北山、華北地層大區西部,山西、內蒙古中部、西藏,其餘地區出露零散(圖2-6)。其中,北疆興安—張廣才嶺完達山—興凱地層大區、中天山—塔里木陸塊內部,二疊系以陸相碎屑岩、火山岩為主;北山、內蒙古中部為海陸交互相火山岩、碎屑岩;華北地層大區西部以海陸交互相碎屑岩、灰岩為主,夾少量火山岩,唯北祁連為陸相;華北為陸相含煤碎屑岩夾少量灰岩;華南地層大區東部下—中統為巨型台地相灰岩,上統為含煤沉積;西部則台地相灰岩與含大量火山岩的淺變質復理石沉積並存;塔南緣、西崑崙二疊系發育特徵與華南地層大區東部類似;西藏,下統發育冰海相雜礫岩,中—上統為碳酸鹽岩。代表性岩 石地層序列見表2-18至表2-23。
北疆興安—張廣才嶺完達山—興凱地層大區
1、北疆地層區
二疊系主要由陸相火山岩及碎屑組成,含安加拉植物群化石,但北天山烏魯木齊一帶下統為海陸交互相碎屑岩,內蒙古西端額濟納旗以海相為主。
2、興安—松花江—延邊地層區
興安—松花江—延邊地層區的二疊系由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組成,下統以陸相為主,中統海相為主,上統為陸相(僅延吉附近見少量腕足類),火山岩主要分佈於噴發中心地區,因此橫向變化較大(王友勤等,1997;金玉玕等,2000)。代表性岩石地層序列見表2-18。
塔里木—南疆地層大區
塔里木—南疆地層大區的二疊系分佈於中—南天山西部、北山、塔里木陸塊和西崑崙。中天山伊寧地區和北山二疊系由火山岩、碎屑岩組成,但伊寧地區為陸相,北山地區為海相;南天山和塔里木陸塊,下統為台地相灰岩,中—上統為陸相碎屑岩夾火山岩;西崑崙則為砂岩夾灰岩等(張二朋等,1998;蔡士賜,1999 ),代表性岩石地層序列見表2-19。
華北地層大區
華北地層大區的二疊系分佈較廣,岩相變化較大:在華北陸塊、北祁連—走廊區為陸相碎屑岩,偶夾灰岩;中—南祁連、柴達木、東崑崙—中秦嶺為海陸交互相—海相灰岩、碎屑岩夾少量火山岩,其中柴達木南北緣以灰岩為主,甘肅—青海交界地區為深水重力流沉積;華北地層大區北緣為含火山岩的海陸交互—陸相沉積。
見表2-19至表2-23。
華南地層大區
二疊系分佈較廣(圖2-6)。大區東部(龍門山—雲南麗江—金平以東至東南沿海)和北緣(南秦嶺—大別山區)以巨型碳酸鹽岩台地及含煤沉積為主,大區西部則碳酸鹽岩台地相灰岩、深水槽盆相砂泥岩、含大量火山岩的淺變質復理石沉積並存。
藏滇地層大區
藏滇地層大區二疊系分佈廣泛,代表性岩石地層序列詳見表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