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正伯

項正伯

項正伯,1959年9月生,江蘇省蘇州市人,南京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國家二級演員,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曲藝家協會會員、蘇州市曲藝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民盟蘇州市委委員、蘇州市滄浪區政協常委、蘇州市文聯副秘書長、組聯部副主任。

代表作品有《包公》《七俠五義》等。2017年3月,項正伯發聲表示評話要爭取更多觀眾。

人物介紹


項正伯
項正伯
生於蘇州長於蘇州的項正伯,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是學校宣傳隊里的台柱子,來一曲現代京戲,說一段現代評話,都是有腔有調、惟妙惟肖,一時成了方圓幾里的“小名人”。1980年初夏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已工作兩年在單位坐辦公室的項正伯與幾個同學從怡園吃罷茶回家,路過慶元坊見蘇州市評彈團正在舉辦蘇州評彈學校復校招生考試,一直執愛評話藝術的項正伯心裡頓覺這是天賜良機,在同學的簇擁下便毅然走進考場一試。不料正準備收攤的一排考官,一下子便被有著較好評話天賦的考生吸引住了,聽了他用吳語講了一段故事,就一致通過他進入複試。為了留住這顆評話的好苗子,主考之一的著名評彈理論家、蘇州評彈學校書記夏玉才詢問了項正伯的情況后,當場表示十分歡迎項正伯來校學習評話藝術。
當年報名考試的人員有7000餘人,蘇州評彈學校只招70名學生,真正的百里挑一。項正伯憑著較好的天賦和良好的藝術素養,十分順利地走進了蘇州評彈學校,成了該校“文革”后首屆學生。在校期間,項正伯受到了老一輩評話表演藝術家曹漢昌、金聲伯、顧宏伯唐耿良吳君玉、強逸麟等先生的指導和培養,打下了深厚紮實的評話藝術功底。畢業留校后,又正式拜著名評話表演藝術家金聲伯先生為師,從此開始了他的評話藝術生涯。

人物歷程


榮獲二級演員

1983年10月,項正伯被調入蘇州市評彈團,開始在江浙滬地區演出長篇評話,近10年闖蕩“江湖”跑碼頭,演出場次超過千場,並參加各種評彈演員會書、演出,在評彈界及廣大聽眾中產生了較大影響。項正伯曾應文化部和中國曲協邀請赴京演出和出國訪問,他演出的《七俠五義》選回“初試顏仁敏”和《包公》選回“斷太后”等書目,還分別由中央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像錄音,逐使他的評話藝術日臻完善、達到相當的高度,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成為了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華曲藝學會理事。他於1992年5月調往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任藝術處科員,1997年3月調任蘇州市藝術學校副校長。

優秀作品

2006年7月調任蘇州市文聯副秘書長、組聯部副主任。項正伯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離開了評話表演,開始了評話理論的研究,試著在主持節目摻入評話藝術,並利用區政協常委的身份呼籲振興評話。
近年來,項正伯撰寫的《金聲伯先生放噱》、《蘇州評話藝術的“噱”》、《評話藝術與節目主持》和《評話專業在文聯工作中的發揮》等評話研究理論文章,分別在中國《曲藝》雜誌、江蘇省文化廳《劇影月報》、江蘇省曲藝家協會《評彈藝術》(書籍)、中國《文藝報》、上海《新民晚報》、江蘇《揚子晚報》、《江南時報》以及《中國曲藝網》、《中國評彈網》、《江蘇文學藝術網》和蘇州等眾多媒體刊出,其中《蘇州評話藝術的‘噱’》一文,榮獲首屆中國曲藝獎評論優秀獎。
由於項正伯為評話界的名人,常被邀請去擔任一些晚會的節目主持。項正伯在主持節目中,非常注重發揮評話的“噱”,以期達到觀眾喜歡並調節氣氛的效果。其中,他尤其借用評話“外插花”的藝術手法,將許多看似毫無關聯卻又有內在聯繫的事物網羅在一起,製造懸念,最後十分巧妙圓熟地解開包袱時揭開主題,引得聽眾會心一笑,讓觀眾在享受幽默藝術的同時,更接愛他的主持。由此,項正伯也成為了蘇州主持界有著鮮明特色的“紅人”。
身為滄浪區政協常委的項正伯,還充分利用這個平台,在常委會、文史委組織的活動中,利用一切機會宣傳評話藝術,講解評話的歷史,普及評話的知識,判析評話在吳文化中的地位,並通過政協提案呼籲加強城區文藝事業的建設。
項正伯於2005年至2006年完成了南京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研究生的學業,成為了蘇州評話界第一位研究生。
項正伯說的是大書,師從著名表演藝術家金聲伯先生,以演出長篇評話《七俠五義》、《岳雷》等書目見長,曾一度響譽姑蘇城,名傳江浙滬。其颱風英武瀟灑、穩重大方,說表清爽動情、自然親切,說法幽默俏皮、新穎時尚,語言生動有趣、擅放“噱頭”,可謂是一名獨具個性、形成風格的評話表演藝術家。項正伯多次參加江浙滬評彈青年演員會書演出並獲獎;應文化部、中國曲協邀請赴北京、天津等地匯演,也曾赴新加坡、日本等國訪問,廣受讚譽。

從業經歷


項正伯師從著名評話表演藝術家金聲伯先生,演出長篇評話《七俠五義》、《岳雷》等書目,其颱風大方瀟灑,說表清爽、自然親切,說法口俏,新穎時尚,語言生動、風趣幽默,尤其擅放“噱頭”。多次參加江浙滬評彈青年演員會書演出並獲獎。曾應文化部、中國曲協邀請赴北京、天津等地演出。
項正伯1982年6月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並留校任教。1983年10月調入蘇州市評彈團任評話演員。1992年5月調到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任藝術處科員。1997年3月調任蘇州市藝術學校副校長。
2002年1月隨蘇州市政府團赴新加坡訪問演出。近幾年客串節目主持,受到觀眾歡迎和喜愛。2005年10月,和著名滑稽表演藝術家張克勤先生雙檔演出評話《尊師重道》,參加蘇州市電視戲曲晚會。2006年7月調為蘇州市文聯副秘書長、組聯部副主任。2008年2月,和其先生、著名評話表演藝術家金聲伯等同台演出評話小品《二夫奪美》,參加“評彈盛宴迎新春---2008年春節電視廣播評彈晚會”演出,分別在蘇州廣電總台《新聞綜合頻道》、《電視書場》、《廣播書場》播出、重播以後,在聽眾中、文藝界產生很大影響,獲得很高評價。
項正伯撰寫的《金聲伯先生放噱》、《蘇州評話藝術的“噱”》、《略談評話藝術在節目主持中的運用》和《評話專業在文聯工作中的發揮》等文章分別在中國《曲藝》雜誌、江蘇省文化廳《劇影月報》雜誌、江蘇省曲協《評彈藝術》書籍、中國《文藝報》、上海《新民晚報》、江蘇《揚子晚報》、人民日報主管《江南時報》、蘇州《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中國評彈網》、《蘇州評彈學校網》等二十餘家新聞媒體報刊網站發表,其中《蘇州評話藝術的“噱”》一文,榮獲首屆中國曲藝獎評論獎優秀獎。

人物特點


項正伯評話表演時,身穿青布長衫的項先生驚堂木一敲,人立馬入“戲”。說起書來十二分的投入,那是眉飛色舞、手腳並用、表情豐富、形象生動。表現書目中不同人物的語言是惟妙惟肖,扮演各種人物的腔調十分傳神,手中摺扇向前便形如一把槍,摺扇散開向下劈又恰似大刀一把。流暢的語言說來抑揚頓挫,沙啞的嗓子語言極富感染力,其整體表現極富藝術張力。項正伯評話藝術最大的亮點是“有噱頭”,可謂盡得其師金聲伯的真傳。且其噱頭能“與時俱進”、“現場開銷”,讓人捧腹之餘,又能有所啟迪,真正上升為了一種藝術。
有書壇“巧嘴”之稱的一代名家金聲伯尤其擅長放“噱”,而作為其弟子項正伯更是盡得真傳,其放“噱”功夫深受聽眾青睞,也成為他說書的一塊照牌。

人物故事


 著名評彈藝術家項正伯收徒青年演員徐小伯
著名評彈藝術家項正伯收徒青年演員徐小伯
一次,項正伯以評話段子《比劍聯姻》應邀參加組台文藝演出。上面一個節目是一位女歌手演唱的流行歌曲《愛的奉獻》,劇場效果很好,觀眾深深沉浸在那種氛圍中。項正伯為引領觀眾落入反差較大的評話藝術中,便承上啟下巧妙地放了個“噱”,效果出奇的好,觀眾很快被他的“巧嘴”吸引了過去。項正伯一上台便開場道:“現在的歌名往往都好帶一個‘愛’字,有《愛你沒商量》、《愛拼才會贏》、《愛你不是二三天》、《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愛一個人好難》”接著他又用蘇州話講:“愛一個人真的蠻難的,愛兩個人倒省力的。這是和大家開玩笑,其實愛是要投入的,愛是要付出的,愛是要真誠的,愛是要責任的,最重要的愛是要奉獻的。剛才那位女歌手對愛體會深刻,所以唱得聲情並茂。現代人的愛比較大膽、坦白,非但敢講,還敢當著大家的面嘩啦嘩啦地唱出來。而古代人因封建禮儀的束縛,就十分含蓄。不過愛得要抄起傢伙打起來,險些兒削掉耳朵,古今中外也沒有的。下面我來為大家表演一個愛得差點削掉耳朵的評話段子《比劍聯姻》。”項正伯說到這裡,不僅觀眾樂了,而且剛才熱烈的情緒得到了延伸,使他的書好說多了,這個噱頭放得真好。

參演作品

參演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