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邦正

原清華學校校長

金邦正(1886—1946),字仲藩,金慶慈次子,出生於安徽省黟縣漁亭鎮瑪川村。少時在天津嚴范孫氏家塾、北京稅務學堂求學。嚴氏家塾后改為敬業中學堂,即南開中學。1909年秋,考取公費留美學生,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和李海大學,專攻森林學。1914年畢業,獲林學碩士和理學士學位。期間,與留美學生胡適、任鴻雋、楊杏佛、過探先等發起組織“科學社”,並出版《科學》月刊。1920年出任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校長。

個人經歷


1915年4月,安徽第一甲種農校校長金邦正與農商部林務顧問、菲律賓林務局長W.f.余佛西(sherfesse)前往南京,會同金陵大學林科教授Jh芮思婁(reisner)、J.裴義理(Bai1ie)及韓安(中國出國留學生中第一個林業碩士學位的獲得者)調查安徽山林概況,后在調查報告中建議政府勸告無地人民承領官荒山地造林,並划沿江淮兩岸及本省境內津浦鐵路兩旁為造林區域,建設苗圃育苗,以低價或無償分給人民自植。所造之林即為承領人所有,自行保護。這和中央人民政府林業部所定的“誰種誰有”政策如出一轍。
又任北平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經理。1946年逝世,終年61歲。
1928年,以中國科學社成員為主在南京成立了國立中央研究院,並陸續創辦了各研究所。1949年以後,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協相繼成立,中國科學社的刊物、設備等各項社產陸續併入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上海科普協會、上海圖書館等國家與地方機構。

中國科學社

中國科學社創辦合影
中國科學社創辦合影
(1915年—1960年),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間綜合性科學團體,由一群中國留學生1915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創辦,旨在“提倡科學,鼓吹實業,審定名詞,傳播知識”,他們認識到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沒有科學,是難以立國的。而中國所缺乏的莫過於科學了,因此,他們要把“科學”介紹到中國來,讓它富國強民。科學社的主要發起人為任鴻雋、秉志、周仁、胡明復、趙元任、楊杏佛(楊銓)、過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9人,任鴻雋為首任社長。中國科學社1918年自美國遷中國後設總社於南京高師(現名南京大學)。他們以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及其科學雜誌為模式,創辦中國的《科學》雜誌。1915年1月首期《科學》月刊在上海出版,發刊詞上“科學”與“民權”赫然並列,申明“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職志”。中國科學社以後又發行了《科學畫報》、《科學譯叢》等刊物,在各地成立了圖書館和研究所。作為20世紀前半葉在中國覆蓋面最廣、參加人最多的科學團體,對近代科技在中國普及和發展做出了系統和奠基性的貢獻,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

離校

1921年6月13日這一天,是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校舉行期末大考的日子,不過學校方面卻沒有等來辛苦一年的學子們,各個考點是空空如也。此時校方才如夢方醒,學生們罷考了,這就是轟動北京的“清華同情罷考”事件。
金邦正
金邦正
由於教育經費不足,北大、高師、女高師、法專等八所國立高校教職員在6月3號這一天前往政府國務院,向內閣總理靳雲鵬討薪,然而代表們卻遭到軍警毆打,其中不乏像馬敘倫這樣的教育界的名人,甚至連教育部次長也遭痛毆,這就是震動全國的“六三慘案”。清華學生的罷考就是對這次慘案受害者的聲援。
“同情罷考”事件最終以29名學生受留級處分而結束,不過因為這個事件而遭遇坎坷的還有當時擔任清華校長的金邦正,作為中國科學社的發起人之一,金邦正也是留美學生,曾在康奈爾大學和李海大學學習,專攻森林學。1914年,金邦正畢業,獲得了林學碩士和理學士的學位。
回國后,而立之年的金邦正開始在林業方面展現自己的才學,他不但在農業教育上有所建樹,在擔任安徽省農業學校校長期間,金邦正還協助農商部調查安徽山林概況,在隨後的調查報告中,他建議政府勸告無地的人民承領官荒山地造林,並劃定造林區域,建設苗圃育苗。以低價或者是無償地分給人民自植,所造之林即為承領人所有,自行保護。
這和1949年之後,中央人民政府林業部所規定的“誰種誰有”政策如出一轍。據當時的同仁回憶,金邦正身上有一股憨憨的書生氣,對工作兢兢業業,對於學習、學問無比尊重。因此在同時代的文人當中,他甚至略帶“刻板”。不過,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刻板”,讓金邦正在1921年清華學校的“同情罷考”事件中站到了學生的對立面。然而這種對立讓金邦正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學潮過後,清華校園仍然充滿了火氣,學生們對校長金邦正的態度極端不滿,大家拒絕出席由金邦正召集的開學典禮,使他只好以太平洋會議,中國代表團隨員為借口悄然離校。而學生們還心有不甘,去信“請其不必作捲土重來之夢想,最終迫使金邦正不得不辭職,當然金邦正並不是唯一的黯然離校的清華校長。

主要作品


1、《科學》——月刊(協著);
2、《科學與林業》——《科學通論》收錄;
3、《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美國兩院演說中國森林情形》

個人成就


秦皇島耀華平板玻璃廠
秦皇島耀華平板玻璃廠
中國耀華玻璃集團公司前身是秦皇島耀華玻璃廠,1922年3月,金邦正率華北農民赴法國、比利時學習玻璃製造技術,繼而創辦秦皇島耀華平板玻璃廠,任副總工程師。是中國乃至遠東地區第一家用機器製造玻璃的工廠,被譽為“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
秦皇島耀華平板玻璃廠主要產品是耀華牌浮法玻璃、本體著色浮法吸熱玻璃和普通平板玻璃,並銷往國內外。1993年--1995年此公司玻璃產量分別為462.4萬重量箱、435萬重量箱、400.5萬重量箱,銷售收入(含稅)分別為51,895.2萬元、52880.0萬元、41593.3萬元。

外界評價


邦正在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任校長三年,他以身作則,廉潔奉公,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為人。正如農學家、農業教育家、作物遺傳育種學家、農業行政管理專家沈宗瀚所回憶的:“設朝會,金校長親自主持,訓勉為人道德。”平時他不搞特殊化,雖身為校長,常與教師同去飯廳,“與學生同桌共餐,全校精神為之一振,師生咸表敬愛”,“金校長仲藩之朝會訓話,至今尚歷歷在目也”。
1915年,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為他的創刊發出了“偉大中華民族在覺醒”的感慨。
1940年代,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把她與美國(America)、英國( Britain )的同類刊物並稱為Science A, B, C。
198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同志為她題詞:“探索真理,傳播知識”。
1995年元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為她題詞:“傳播科學,提高國力”。
2005年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為他題詞:“求真求美,繼往開來,承古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