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深海鮟鱇的結果 展開

深海鮟鱇

深海鮟鱇

徠深海鮟鱇Himantolophus melanolophus,命名者 Bertelsen & Krefft, 1988,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特徵


這種魚有以下特徵:
1. 沒有肋骨,所以胃可以撐得很大,甚至吃下比自己更大的魚;
2. 牙齒強壯而且向內倒鉤,只要進了嘴的獵物就別想逃出;
3. 它們沒有一般魚類的鰓裂,取代其的是鰓孔,而且鰓孔長在胸鰭的基部下方;
徠4. 胸鰭常長有肉柄,可以在海底爬行;
5. 深海鮟鱇一般是黑色,而淺海的顏色則比較鮮艷,往往和環境符合以作為保護色。
無論是中文俗稱的“燈籠魚”還是英文名“深海釣魚者”都來自它長長的特化脊骨,以及其尖端的一個發光器官,和許多深海魚類一樣,深海鮟鱇就是用這個東西來吸引小魚,它象使用釣魚桿一樣前後擺動這個“誘餌”,並且不斷閃爍,一旦獵物被“誘餌”吸引得足夠近,這位“釣魚者”就用它強有力的大頜一口吞下。
這種深海魚很奇特的一點是雄性和雌性比要小好多,而且樣子也不一樣。這個物種的雄性就一個指頭長,並長著小鉤牙,利用這些牙齒可以讓它們附著在雌魚身上。一旦附著上,雄性的血液循環系統就和雌性的聯結起來,而它的餘生也就如同一個寄生生物一樣度過,“他”的所有營養都從“她”那裡獲取。如果雄性無法找到一個可以依附的雌性,那麼它最終將會餓死。由於這個原因,這些雄魚可不會管別的雌性是否已經有了丈夫,先找一個太太活命要緊。
深海鮟鱇
深海鮟鱇

生物構造


體短,幾呈球形,很側扁,腹部圓凸,後部較狹小。頭大,背緣隆起。吻短,為眼徑3.7~4.0倍。眼甚小,為皮膜所蓋,上側位。眼間隔較寬,為眼徑7.5~11.0倍。眼後上方有一鈍尖的蝶耳骨棘。鼻孔每側2個,開孔於鼻管的端部。口裂大,幾垂直狀,後端不伸達眼。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下頜聯合處具1縫合棘。齒細長,尖銳,可倒伏,末端稍彎曲,上下頜各具2行齒,排列較稀疏,內行齒較大;上領每側20~27枚;下頜每側18~41枚;稍大於上頜齒,最長下頜齒為頭長25%~27.9%。犁骨前緣平直,上具3~6尖齒,排成一橫列。舌上無齒。第二、第三咽鰓骨具齒。鰓孔小,位於胸鰭基下方。肛門后位,約在背鰭基底中部下方。
第一背鰭僅具1鰭棘,形成吻觸手,位於吻背中央,接近吻端,吻觸手中長,頭長為吻觸手長1.0~1.8倍;吻觸手末端具球狀發光擬餌體,擬餌體寬為頭長7.6%~13.2%,其前後方有側扁皮瓣。第二背鰭位於體後部,基底較長,後部鰭條與尾鰭接近或幾相連。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起點在第二背鰭最後3~4鰭條下方。胸鰭上側位,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無腹鰭。尾鰭后緣圓形,上下緣鰭條不分支,中間6~7鰭條分支。
深海鮟鱇
深海鮟鱇

生活習性


黑角鮟鱇是熱帶及亞熱帶深海生活的種類,棲息水深275~4475 m,絕大多數在2100 m以內。

分佈


國內
東海及南海外海1000 m以上的深水海域中。
國外
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熱帶、亞熱帶深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