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敬武
寧敬武
寧敬武,1966年出生於河北,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淮北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6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我的長城 你的海》,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98年,憑藉劇情電影《成長》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導演新人獎。1999年,執導的劇情電影《鼓手的榮譽》獲得華表獎優秀影片獎。2003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極地彩虹》 。2005年,執導的劇情電影《隨風而去》獲得數字電影百合獎優秀影片獎。2008年,執導兒童電影《滾拉拉的槍》 。2011年,執導劇情電影《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2015年,憑藉人物傳記電影《為了這片土地》獲得第10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同年,擔任懸疑電影《墓穴迷城》的製片人。2016年,執導的人物傳記電影《毛豐美》上映。
寧敬武
2000年,自編自導由賈一平、單仁冰、薛天南等聯合主演的青春電影《無聲的河》,該片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童牛獎最佳影片獎、第8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8屆莫斯科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導演特別獎、第9屆中國電影童牛獎最佳導演獎。
2003年,自編自導由劉琳、李濱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極地彩虹》,該片講述了草原唯一的獸醫唐英的故事;同年,執導劇情電影《奪子》,該片講述了一個生母和養母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故事。
2004年,執導由朱靜珊、高寶寶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我要做好孩子》,該片獲得華表獎暨童牛獎優秀影片獎。2005年,執導的冒險電影《驚情神農架》上映;同年,執導劇情電影《隨風而去》,該片獲得數字電影百合獎優秀影片獎;此外,還執導了由倪景陽、劉琳、王伯昭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遭遇·阮玲玉》。
2006年,執導由王長林、王長立、王素雲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磨剪子搶菜刀》。2007年,執導由王長立、雷婷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梨花雨》。2008年,執導兒童電影《滾拉拉的槍》,該片講述了一個苗族男孩滾拉拉的尋父及長大成人的過程;同年,自編自導由滾生丟主演的劇情電影《鳥巢》。
2015年9月18日,由其執導的懸疑電影《墓穴迷城》在中國大陸上映,並擔任該片的製片人,該片由呂聿來、黎一墨共同主演;7月1日,執導以村官王桂蘭為原型的人物傳記電影《為了這片土地》上映,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0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2月17日,執導的愛情電影《旺都之戀》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由辜承、黃湄媚共同主演。
2021年2月26日,擔任導演的影片《千頃澄碧的時代》播出。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6年 | 《毛豐美》 | 電影 |
2015年 | 《墓穴迷城》 | 電影 |
2015年 | 《為了這片土地》 | 電影 |
2015年 | 《旺都之戀》 | 電影 |
2013年 | 《陽光留守》 | 電影 |
2013年 | 《電梯驚魂》 | 電影 |
2011年 |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 電影 |
2008年 | 《滾拉拉的槍》 | 電影 |
2008年 | 《鳥巢》 | 電影 |
2007年 | 《梨花雨》 | 電影 |
2006年 | 《磨剪子搶菜刀》 | 電影 |
2005年 | 《遭遇·阮玲玉》 | 電影 |
2005年 | 《隨風而去》 | 電影 |
2003年 | 《驚情神農架》 | 電影 |
2003年 | 《我要做個好孩子》 | 電影 |
2002年 | 《奪子》 | 電影 |
2000年 | 《無聲的河》 | 電影 |
1999年 | 《鼓手的榮譽》 | 電影 |
1998年 | 《成長》 | 電影 |
1996年 | 《我的長城 你的海》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5年 | 《為了這片土地》 | 電影 |
2013年 | 《電梯驚魂》 | 電影 |
2008年 | 《滾拉拉的槍》 | 電影 |
2008年 | 《鳥巢》 | 電影 |
2001年 | 《無聲的河》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5年 | 《墓穴迷城》 | 電影 |
個人獎項 |
▪ 2015-11 第10屆 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為了這片土地》 (獲獎) ▪ 2015-11 第10屆 巴黎中國電影節組委會特別獎 《為了這片土地》 (獲獎) ▪ 2000 第18屆 莫斯科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導演特別獎 《無聲的河》 (獲獎) ▪ 2000 第9屆 中國電影童牛獎最佳導演獎 《無聲的河》 (獲獎) ▪ 1998 第8屆 中國電影童牛獎導演新人獎 《成長》 (獲獎) |
寧敬武始終關注底層人的生活,並用獨特的電影視角講述故事,而被媒體評價為“具有鮮明的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的導演。他喜歡講述小人物,關注邊緣人物的生活。在《鳥巢》與《滾拉拉的槍》這兩部影片中,他很好地把握了這兩部電影的原生態美學特徵,在敘事上充分體現電影原生之美的同時,更好地融入了個人風格,並且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導演細膩、唯美的鏡頭語言。相比起故事情節來,他追求的重點是影片的繪畫感,這表現在他對情節的淡化與他詩意的風格(《電影評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