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耳山

四川省南江縣地區級風景名勝區

龍耳山風景旅遊區,屬大巴山脈米倉山支系,位於四川省南江縣南部,矗立於魚米之鄉的正直鎮境內。山麓一周四十里,面積五百餘畝。據殘碑記載:“始建於北宋,毀於明末兵燹,修復於乾隆六年。”后又毀於文革動亂。一九九一年夏天重建龍耳山風景旅遊區。一九九四年冬,被南江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風景旅遊區”;一九九六年五月,又被巴中地區行署批准為“第一批地區級風景名勝區”;一九九七年七月南江縣人民政府指示成立“龍耳寺寺務委員會”,專管佛教活動。二000年大雄寶殿落成,開光典像,四川省人民政府授牌嘉獎。

地理位置


龍耳山風景旅遊區,屬大巴山脈米倉山支系,位於四川省南江縣南部,矗立於魚米之鄉的正直鎮境內。

歷史沿革


山麓一周四十里,面積五百餘畝。據殘碑記載:“始建於北宋,毀於明末兵燹,修復於乾隆六年。”
后又毀於文革動亂。
一九九一年
夏天,正直區幾位退休老人重遊此山,明見明代遺跡再度被毀,十分惋惜!事後,由譚永達、楊清華、文正書等人倡議,自籌經費,重建龍耳山風景旅遊區。
一九九四年
冬,被南江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風景旅遊區”;
一九九六年
五月,又被巴中地區行署批准為“第一批地區級風景名勝區”;
一九九七年
七月南江縣人民政府指示成立“龍耳寺寺務委員會”,專管佛教活動。
二000年
大雄寶殿落成,開光典像,四川省人民政府授牌嘉獎。由於各級領導大力支持,各界志士仁人無私捐助,迄今已集資近百萬元,修復了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擴建了古井;重建了食堂、宿舍和涼亭;樹立了簡介龍耳山風景旅遊區標誌牌,捐款人姓名的石碑;新添了摩岩石刻;新修了公路和石梯路;開發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三十餘處;創辦了刊物《龍耳山》,出刊十八次;辦詩詞楹聯專刊三次;還定期出牆報。每年旅遊人數二萬多,十六年來,達四十萬人次。

景點介紹


環境
龍耳山,三山拱首,一首飛天。底部呈蕎菱形,一起一伏,綠波蕩漾。還環抱小龍耳山,懸崖絕壁,古木參天,奇險秀麗,雄偉壯觀。其名由何而來?從朱公上龍耳山途中,有一巨大磐石,壯好巨龍騰飛。龍頭、龍眼、龍鼻、龍嘴、龍舌俱齊,維妙維肖;龍身、龍尾蜿蜒伸展,活靈活現。由於龍耳不聽若聾,故初名為“聾耳山”。隨著歷史不斷前進,山名遠揚,常常少長咸集,群賢畢至,共同商議決定,更名為“龍耳山”。光緒癸已春天,保寧府尹年已七十七歲高齡的廖綸,正楷書斗大“龍耳山”三字,就是證明。
龍耳山,有五個顯著的特點是川北乃至巴蜀好多風景名勝區所不具備的。
其一,三山拱首,一首飛天
呈蕎壯,似菱形,起伏跌宕,還攜山帶水,奇異非常,雄秀超凡。
其二,龍耳山所有部分由森林覆蓋
而且主要是由大小不等的木質優良的翠柏,兼有少量的蒼松、青杠、關刀、檬子、銀杏、麻柳等。底部三山和小龍耳山,主要是由人工培植和自然生長的幼柏籠罩著。長勢良好,鬱鬱蔥蔥,喜煞人也。其數以若干萬計,兼有幼松、杞木、楓相、青杠、麻柳和其他雜樹等。這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森林公園。人們在山上走,曬不到太陽,只覺得空氣新鮮,芳香撲鼻,表現了人與自然達到高度和諧。
其三,龍耳山主峰周圍雖是岩石構成
但大多均成二至四米寬,二到三米高較為平直的長方形,離地面不高,大約兩千塊,是岩刻的天然場所。首當其衝的是年近八十高齡的萬仕元老先生,刻的梅花篆字,獨具一格。還有陳飛伯、楊建輝、何仲修、譚永達、汪隆重、何雍修……刻有詩、詞、聯、短語。
其四,龍耳山不是獨路上山
而是四路上山。其山頂到山腳有四環。上三環路平緩,寬窄不一,最寬百米,最窄也有五米能上能下,是建碑林的絕好場所。遊人觀覽,一環扣一環,碑林也一環扣一環。邊游邊看,游完看完。這樣,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達到高度統一,盡收遊人眼裡,遊人胸中,豈不是兩全其美嗎?建碑林的建議是馬善政先生提出來的,我認為他提得好,因為最合實際。
其五,龍耳山風景旅遊區的重建
是幾個退休老人提倡,各界志士仁人參與的群眾性的自發運動。雖然得到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但至今開發經費還是自酬的。一個由退休人員提倡、群眾自發參加而堅持了十六年的旅遊區,搞得有聲有色,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龍耳山風景旅遊區在前進中,據今新長留在山上的負責人梁文舉老師講:“準備重建觀音殿,把公路再延伸一步”。後來他根據馬善政先生建議準備建碑林。南江縣詩詞楹聯學會採風結束,準備在明年編出《龍耳風光》一書。龍耳山風景旅遊區,生機盎然,朝氣蓬勃,在不久的將來,必然登上一個新台階,不僅譽滿巴郡,而且成為巴蜀乃至全國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