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富平縣的結果 展開

富平縣

隸屬於陝西省

富平縣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人類文明尚處蒙昧的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就曾采首陽之銅鑄鼎於縣南荊山之巔,當大禹統理天下之後,又澆鑄象徵最高權力的九鼎於此,故富平自古即有“關中名邑”的美譽,並因此而揚名天下。

2017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4.48億元;全縣總面積1241平方公里。全縣常住人口642452人(2020年),是陝西人口第一大縣。

富平縣南北長47千米,東西寬34千米,東鄰蒲城縣、渭南市區,南接西安市臨潼區、閻良區,西連銅川市耀州區,咸陽市三原縣,北依銅川市印台區。境內有京昆(G5)、包茂(G65)高速和106省道,咸銅、包西兩條鐵路穿境而過。給富平帶來優良的交通區位環境。是全國著名的“墨玉之鄉”、“石刻之鄉”、“陶藝之鄉”、“奶山羊之鄉”、“柿子之鄉”、“柿餅之鄉”、“瓊鍋糖之鄉”。屬於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富平縣是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的家鄉和原國務院副總理、第五、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人習仲勛故里。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富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截至2019年末,富平縣下轄2個街道、14個鎮。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工作。

歷史沿革


富平遠眺
富平遠眺
富平縣,建制始於秦代,至今已有2400餘年。
公元前7世紀末,周室衰微,西戎南侵,平王東遷,將迤山(今縣境西南瓦窯頭原畔一帶)划轄秦國。隨著秦國勢力的不斷擴張,秦厲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年)始在頻山以南設置頻陽縣治(故址在今美原鎮古城村一帶)。秦統一全國后,以頻陽屬內史。西漢高帝時(前206年—前195年),以頻陽縣屬河上郡。另於縣境南部設置懷德縣(故址在今華朱鄉懷陽城附近),兩縣均屬內史。
西漢景帝時(前156年—前141年),兩縣同屬左內史。武帝時(前140年—前87年),又以兩縣歸屬左輔。
新莽時(9年—23年),兩縣屬列尉大夫。
東漢時(25年—220年),並懷德縣入頻陽縣,屬左馮翊。
三國時(220年—265年),歸屬曹魏,仍稱頻陽縣,屬左馮翊。
西晉時(265年—316年),自彭原界(今甘肅省慶陽地區西南)徙富平縣治於懷德故城,與頻陽縣並存。
東晉時(317年—420年),富平一度為苻秦(前秦)所統治,曾在頻陽縣境內設置土門護軍(故址今薛鎮土木坊)。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撤土門護軍,將其轄地併入同官縣(今銅川市),遷北地郡至泥陽縣所屬通川(今流曲鎮);又並泥陽縣於富平縣。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撤原頻陽縣建制,划同官縣一部,另建土門縣(今薛鎮),隸北地郡。
西魏文帝大統五年(539年),富平縣治由懷德故址遷至石川河北岸(今城關鄉古城村一帶)。廢帝三年(554年),以富平縣屬宜州(今耀縣)。
北周閔帝元年(557年),於中華原置中華郡(故址今城關鄉石佛原一帶),富平縣劃歸該郡管轄。武帝建德四年(575年),裁中華郡,富平縣改屬左馮翊。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富平縣改屬京兆郡。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將土門縣併入華原縣(今耀縣),屬京兆郡。恭帝義寧二年(618年),又從華原縣劃出原土門縣轄域,恢復土門縣建置,屬宜君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設置富平道,歸驃騎車騎統轄;不久,改富平道為玄武軍。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廢土門縣。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於富平、華原兩縣境域各劃一部,在原土門縣故址另建美原縣。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以美原縣隸於宜州。大足元年(701年),以美原縣改屬雍州。玄宗開元年間(712年—741年),徙富平縣治於義亭城(今華朱鄉舊縣村一帶),屬京兆府。德宗貞元四年(788年),定富平縣為赤縣(按:赤縣非縣名,唐代分縣為等,諸等中有赤縣,由京城直接治理),旋升縣為州。哀帝天佑二年(905年),劃出美原縣,設置鼎州,隸屬耀州(二州不同級)。五代時,後梁恢復美原縣,仍屬耀州。末帝貞明元年(915年),改鼎州為裕州,隸屬崇州。
後唐復以富平縣改屬耀州,美原縣初屬同州,繼屬耀州。
至後晉、後漢、後周諸朝,均未變動。
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富平、美原二縣同屬永興路京兆府耀州。
金太宗天會九年(1131年),即宋金兩軍“富平之役”后,金人以富平、美原二縣賜齊(金人立劉豫為齊帝,建都大名)。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兩縣又同歸宋。天眷三年(1140年),復由宋入金。皇統二年(1142年),撤富平縣,以其地併入美原縣,隸屬耀州。蒙古軍南下后,恢復富平縣制,與美原同屬耀州。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將美原縣併入富平縣。至此,富平縣境內再無兩縣並存的情況。元末明初(1368年—1370年),富平縣治由義亭城遷至窯橋寨(今老縣城),屬西安府耀州。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直屬西安府。明末,李自成建大順國於西安,縣治仍設窯橋寨。
清代,富平縣屬西安府。
民國初,盡廢府州廳制,富平屬陝西省關中道。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陝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咸陽)。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署駐耀縣)。
1949年5月4日富平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后,歸屬三原分區。
1950年5月整編后,屬咸陽專區。
1953年1月改屬渭南區專員公署(1955年7月改稱渭南專員公署)。
1956年10月渭南專員公署撤銷,富平縣直屬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管轄。
1958年12月,富平縣併入銅川市。
1961年8月從銅川市劃出,又恢復富平縣制,復屬渭南專員公署。
1969年後屬渭南地區。
1970年5月13日,富平縣治從老城區遷至新城區(竇村)人民路北端。
1995年後隸屬渭南市。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富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富平縣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總土地面積1233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08°57′—109°26′,北緯34°42′—35°06′之間,全縣南北長48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1242平方千米。東鄰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臨潼區、閆良區,西連耀縣、三原,北依銅川市,地理位置優越。境內有西包、西禹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銅、西韓兩條鐵路通過。

地質構造

富平縣位於渭河盆地中段。渭河盆地發育在祁(連)呂(梁)賀(蘭)“山”字形型前弧與秦嶺東西緯向構造帶的複合部位。盆地東部受新華夏系干擾複合,故縣境內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疏鬆沉積層所覆蓋,前第四紀基岩僅在北山和黃土台塬切割沖溝中鮮有露頭。

地形地貌

富平縣位於關中平原與渭北黃土高原之間的銜接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山川河原相間,北以喬山為依託,南有荊原為屏障,中部台原起伏。由北向南主要分佈為北部喬山余脈區、山前洪積扇區、黃土高原區、河流窪地區四個地貌單元。平均海拔900米,最低380米,最高1439米。

氣候特徵

富平縣位於東亞中緯度內陸暖溫帶半乾旱氣候區,地處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受極地氣團及熱帶氣團交替影響,形成顯著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境總體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降水適中,雨熱同期,四季分明;氣候的基本特徵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季升溫快而不穩定,秋季降溫迅速,冷空氣活動頻繁。乾濕季節分明,冬春少雨乾燥,夏秋雨多濕潤。降水變率大,常出現乾旱。春季多寒潮風沙,夏季多雷雨冰雹。春夏多東北風,秋冬多西北風。
富平縣境內習慣用陽曆或陰曆月份表示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春季:陽曆為3、4、5月,陰曆為二、三、四月;夏季:陽曆為6、7、8月,陰曆為五、六、七月;秋季:陽曆為9、10、11月,陰曆為八、九、十月;冬季:陽曆為12、1、2月,陰曆為十一、十二、正月。常用自然天氣即候平均氣溫劃分季節,標準為:當候平均氣溫低於10℃為冬季,高於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

水系水文

富平縣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內河流有石川河、趙氏河、溫泉河及順陽河,現均為季節性河流。
石川河
發源於銅川市焦坪北山的漆水和耀縣柳林瑤曲北山的沮水,二水南來經耀州區城南,於富平西北隅洪水鄉之岔口合流入境。該河以河床為砂卵石沖積而成得名。石川河由縣境西北向東南斜經洪水、莊裡、淡村等10個鄉鎮,至交口城有趙氏河匯入,再至呂村鄉姚村入臨潼界,與溫泉河匯入渭河。境內流長33千米,流域面積為132.4平方千米。
溫泉河
以其水至隆冬不冰微溫而得名。河兩岸浸泉分佈較多,猶如母豬乳形,故也習稱母豬河。又以沿河盛產蘆葦,亦名葦子河。其河源出縣城西北南社鄉龍王村,經縣城北而東南下,流經城關、華朱、王寮等八個鄉鎮,東南至留古鄉猴王洞入臨潼縣境,匯石川河入渭河。境內流長25千米,均寬4米,流域面積601平方千米。
趙氏河
源出淳化縣楊家山,經耀州區、三原,於本縣西北的洪水鄉窯庄村入境。此河原為趙宋皇帝定名,至金代,又名金定河,民間習稱趙子河。趙氏河系沙泥底河床,西北—東南流向。流經洪水、覓子鄉,至淡村鄉交口城入石川河,境內流程16.5千米。
順陽河
古稱頻水,以其河水流向與太陽運行相同而得名。據考查,其河源頭在銅川軍台嶺,入縣境納頻山之洪,順山洄流,在趙老峪里流長25千米。出峪后,由北向南,流經宏化坊到河子頭逐漸折流西南,再流至王寮原北坡下丈八村,與原平行,由東向西至神下村,與溫泉河匯流,全長33.5千米。流域面積約159.7平方千米。主流長24.2千米。多年平均流量達200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富平縣水資源由地表水與地下水構成,水資源總量17799.53萬立方米,可利用量17217.16萬立方米。平均每畝耕地佔有143.2立方米,平均每人佔有263.5立方米。
地表水
富平縣地表水包括自然降水產生的地面徑流和外來客水。富平縣境地面徑流平均理論產流量2359.7萬立方米。其中山區1006萬立方米,原區1010.3萬立方米,河川區343.4萬立方米。地表水不僅數量少,供水程度低,而且分佈不均。北部山區自產徑流排出山外后,除被山前洪積扇區引洪灌地利用外,其餘被農田工程消納,基本不產流。中部原區佔57.6%,南部水灌區佔42.4%。
地下水
富平縣地下水包括潛層地下水、山泉涌流及深層水。富平縣地下因新生代鬆散碎屑岩類堆積深厚,蘊藏有砂礫石層孔隙水和黃土層孔隙水、裂隙水,境內70%的土地上覆蓋著第四紀黃土,組織鬆散,極易接受大氣降水。河、渠、水庫及地面灌溉水的滲水補給予地下,在有儲水構造的水文地質條件下,形成地下水。
潛層地下水主要分佈於川原區,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9496.98萬立方米(其中淡水8795.76萬立方米,微鹹水701.22萬立方米),可開採量8586.16萬立方米。
山泉涌流主要在北部山區,每年平均泉水出流67.6萬立方米,河溝基流64.8萬立方米,潛層地下水55.8萬立方米,地下徑流272.09萬立方米,總資源量為460.29萬立方米。
其它深層地下水、承壓含水組,因埋層過深,水量不詳。

植物資源

金粟山
金粟山
富平縣自然植被以樹木和野生雜草為主。林木:全縣林木樹種多達230有餘,其中用材林樹種40種。整片林以刺槐為主,零星樹以楊、桐為主。另有椿、榆、柏、柳、松、中槐、皂角樹等;經濟林樹種30種,以花椒為主,蘋果次之。其次柿、杏、桃、梨、李、棗、桑、黃梅、核桃及油松等;灌木160多種,主要有鐵江木、狼牙刺、對節刺,黃薔薇等。全縣現有天然林3240畝,天然草場169121畝,佔全縣土地面積的9%。
野生雜草縣境內有大量的野生植物——雜草,種類多,分佈廣。據本縣農業部門調查統計,主要雜草有40多科、200餘種。其中以菊科(40多種),禾本科(30多種)為最多,其次是十字花科、莎草科、豆科和莧科,各有10餘種。其餘科較少。

動物資源

富平縣境內野生動物有:
獸類:野豬(北部山區時有之)、野兔、狐、黃鼠、老鼠、松鼠、獾、狼以及獐子等。
禽類:黃鸝、鳩、麻雀、喜鵲、鵪鶉、鶺鴒、鷂、鷹、烏鴉、水鴨、啄木鳥、貓頭鷹、翠雀等。
鱗介類:魚、鰱、鰍、田雞、螃蟹、蚌、鱉(時有之)、蝦等。
爬行類:蛇、土元、蠍子、蚯蚓、壁虎(俗稱蠍猴子)、螞蟻等。
昆蟲類:蚊、蠅、蛾、蝴蝶、蜜蜂、蜻蜓、螞蚱、黃蜂(馬蜂)、土蜂、椽頭蜂、牛虻、蟋蟀(習稱蛐蛐)、蝙蝠、地老虎、蜘蛛、紅蜘蛛、魝馬、金針蟲等。

礦產資源

富平縣礦產資源以非金屬建築材料居冠,其次有煤、坩泥及鹵泊灘的硝、碘鹽等。金屬礦產僅有褐鐵礦小礦點。
石灰岩
賦存於中奧陶系地層中,多出露在縣境北山及山前的小孤丘處。東起老廟,西至長春、洪水,橫跨14個鄉、142村堡,長達40千米。據1984年縣鄉鎮企業管理局調查,石灰岩總儲量在1303億立方米。由於岩性和組分上的差異,其利用途徑和經濟價值也各不相同。一般下部層位多白雲質灰岩,上部層位主要是中厚層灰岩。其成份前者是:氧化鈣含量44—50%,氧化鎂含量大於3%,最高達16%,一般不宜作水泥原料,僅可焙燒石灰或供建築填料;後者是:氧化鈣含量大於52%,氧化鎂含量2%左右,不僅是水泥工業的優質原料,而且在化工、鍊鋼工業上也很有用處。據陝西省地質局探查,縣境礦體按岩性可分為兩層。上層為含燧石的厚、巨厚層石灰岩,主要分佈於秦家嶺、雞子山和梁家山一帶;下層為夾少量泥質的薄、中厚層石灰岩,分佈於梁家山。秦家嶺礦體厚度29.75—33.21米,雞子山礦體厚度22.29—39.19米,梁家山礦體厚度不詳。礦石品位:秦家嶺、雞子山礦段平均含量:氧化鈣52.11%,氧化鎂0.66%,二氧化硅24.39%,三氧化二鋁0.74%,三氧化二鐵0.30%,燒失量41.46%;梁家山礦段礦石平均含量:氧化鈣51.10%,氧化鎂1.29%。工業儲量秦家嶺礦段為150.62萬噸,雞子山礦段為92.19萬噸,梁家山礦段為80萬噸。北山一帶還有黑色、茶黑色、豹皮花斑、雲灰色和淺灰花斑狀五種石灰岩,可製作大理石貼面或地板,均為建築良材。其中黑色石灰岩品種名貴,色澤最佳,是上等雕刻材料。但礦層薄,塊度小,儲量不多;主要分佈於底店鄉黑水峪和東溝、長春鄉谷張和丑家、趙老峪鄉的黑溝、峪嶺鄉的劉家窯等地。淺灰花斑狀石灰岩在趙老峪鄉的黑溝及車輻峪、峪嶺鄉的劉家窯分佈最多,儲量在200萬立方米以上。宮裡鄉鳳凰山東段以雲灰色石灰岩為主,亦有茶黑色的。雷村、薛鎮兩鄉分佈著雲灰色、淺灰色花斑狀石灰岩,而且露頭好,塊度大,儲量較多。此外,石川河沙卵石儲量42億立方米,除燒石灰外,篩選破碎后多用於建築、鋪路等工程。
粘土
主要分佈於白廟坩泥原等地。礦體賦存於上石炭統地層下部,底部與奧陶系石灰岩侵蝕面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大坪村附近有兩個礦體,呈似層狀。一個長22米、厚0.7米,為半硬質粘土礦。另一個礦體面積達4800平方米,厚1—2米,為軟質粘土礦。礦石可塑性指數為4.3—10.0,屬低偏中可塑性。礦石品位:二氧化硅(SiO2)44.56—67.16%,平均值48.94%;三氧化二鋁(AL2O3)21.86—40.68%,平均36.51%;三氧化二鐵(Fe2O3)0.47—0.97%,平均0.68%;二氧化鈦(TiO2)1.035—1.86%,平均1.404%;燒失量6.62—13:98%,平均12.373%。曹村以北的礦體與大坪村附近的礦體產於同一層位上,沿走向呈不連續的透鏡體分佈。透鏡體大小一般為20×10米,大者50×30米。礦體厚度一般0.5—2米,最厚達3—4米。礦石以粘土礦物為主,含砂量自下而上逐漸增加,偶見雲母片、局部含鐵質結核。礦石品位:二氧化硅(SiO2)65.73%—77.5%,三氧化二鋁(AL2O3)19.44—23.46%,三氧化二鐵(Fe2O3)0.44—1.49%,二氧化鈦(TiO2)0·83—1.48%,燒失量5.47—7.27%,屬中等可塑性軟質粘土礦。
芒硝、碘鹽礦
產於縣境東部劉集、施家鄉鹵泊灘。主要是芒硝,其次為碘鹽。地表鹽硝土殼厚1.2厘米,芒硝(Na2SO4)13.92—51.71%,食鹽(NaCL)4.51—11.81%。粘土經淋濾煮為鍋巴鹽(亦稱鍋板鹽),分析得芒硝13.5%,食鹽79.58%。鹽坑中滷水,鹵陽硝廠採用鹽田方式曬芒硝,年產約3000噸。
含煤層為石炭——二迭系,煤種是瘦煤、貧煤。縣境內在北山一帶僅有孤立小露頭,立新(野雞花)煤礦、鐵爐煤礦實際開採銅川市境內的煤層。
褐鐵礦點
主要分佈於白廟鄉坩泥原北——鐵牛嶺和趙老峪娘娘廟、峪嶺寶塔山北一帶。礦體呈不規則雞窩狀,產生於奧陶系侵蝕面的低凹處,屬風化型褐鐵礦,可作水泥配料加以利用。

其他資源

富平氣候溫暖,地形複雜,有利於各種植物生長。藥材繁多,遍及境內,當地留傳“富平遍地長百草,採集收揀是珍寶”的說法。《富平縣誌》(孫志)記載“縣東鹵泊灘界鋪城境,上居少半產硝鹽”。清光緒《富平縣誌》(樊志)卷三記載物產中藥材有麻黃、防風、薄荷、茴香、香附、車前、知母、紫花地丁、葛根、遠志、澤瀉、甘遂、地黃、茅香、蒼朮、黃芩、柴胡、沙參、槐實、枳實、褚石、天花粉、地骨皮、透骨草、黃芪、陵苓香等33種。據縣藥材公司1985年對全縣中藥材資源普查,有各種中藥材315種,分為四大類。
野生類:防風、柴胡、丹參、茵陳、芒硝等205種。
家種類:生地、山藥、白朮、菊花、板藍根等13種。
動物類:土元、全蟲、蛇殼、蟬退、牛羊豬膽汁等42種。
其他種類:瓦松、石榴皮、茄子桿、梨瓜把等55種。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富平縣下轄2個街道、14個鎮。富平縣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610528001000城關街道
610528101000莊裡鎮
610528102000張橋鎮
610528103000美原鎮
610528104000流曲鎮
610528105000淡村鎮
610528107000留古鎮
610528108000老廟鎮
610528109000薛鎮
610528110000到賢鎮
610528111000曹村鎮
610528112000宮裡鎮
610528113000梅家坪鎮
610528114000劉集鎮
610528115000齊村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富平縣公安戶籍人口數為79.4483萬人,其中男40.4281萬人,女39.0202萬人,分別佔總人數的50.89%和49.11%,男女性別比為103.61(以女性為100)。年底常住人口75.03萬人。全縣出生9906人,其中男5068人,女4838人,男女性別比為104.75;人口出生率13.17‰,死亡率10.25‰,人口自然增長率2.92‰。城鎮自來水普及率100%;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9%。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中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富平縣主要數據彙報如下:
一、全縣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為743385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6245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19066人,減少2.51%。年平均減少率為0.25%。全縣戶籍人口772285人,其中男395824人,女376461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93171戶,家庭戶人口為68502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5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人減少0.33人。
三、性別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80206人,佔51.15%;女性人口為363179人,佔48.8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58下降為104.69。
四、年齡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99973人,佔13.45%;15-64歲人口為575334人,佔77.39%;65歲及以上人口為68078人,佔9.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3.0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9.70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
五、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30288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0170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39615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5477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214人上升為40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653人上升為1368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1621人上升為53289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36792人下降為20820人。
全縣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601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113人,文盲率由7.02%下降為2.15%,下降4.87個百分點。
2021年8月,富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富平縣常住人口642452人。

民族

富平縣居民,歷來以漢族為主。從東漢、魏、晉、南北朝、金、元、明、清各代,由於政權統治的變革,戰亂災禍,人民流離遷徙。西北、北方匈奴、羯、氐、羌、鮮卑和契丹、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多次大量遷入富平,與當地民族長期雜居,友好相處,實現了民族大融合。到賢鄉界首村,現存金宣宗左相徒單鎰墓址,該鄉西仁村徒姓,即系其後裔;金鎮耀將軍烏古倫速可(女真族,即滿族),在元兵入侵時隱居富平北山,改姓李,今流曲李姓多為其後;美原鎮黨李村李姓,遠祖為唐龍西王(蒙古族人),經4次遷徙定居於此;洪水鄉寺東村與十八坊的蒙姓,到賢鄉忽家村和淡村鄉忽周村的忽姓,底店鄉達坡村達姓,小惠鄉主家村主姓,都是元末遺留下來的蒙古族人;長春鄉上下窯奧姓,丑家堡丑姓,留古鄉柯村的那拉姓,均源於滿族;這些兄弟民族的後裔現已全為漢族。
據清末《富平縣鄉土志》記載:“邑惟漢戶一種”。
回族,歷史上散居關中各地的不少。清末,回民起義失敗后,悉數逃離。抗日戰爭時期,有少數回胞從河南逃難來富平,但未長居。
1954年以後,部分少數民族同胞隨工作調動或謀取生計,陸續遷入本縣的逐年增多。據1964、1982、1990年3次人口普查,本縣少數民族由6種增加到12種,佔總人口0.04%到0.1%。其中回族人口較多,滿族人口發展較快。

經濟


綜述

富平縣2016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39.4億元,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27.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61.2億元,增長13.3%;第三產業50.4億元,增長11.4%。三產比例調整為19.9:43.9:36.2。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財政支出38.25億元。
2018年,生產總值完成162億元,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4億元,增長1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5億元,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000元和11000元,增長7.5%和9.8%。
2017年,富平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44.48億元,同比增長8.3%。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完成29.03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完成58.11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52.16億元,增長2.97%;第三產業完成57.34億元,同比增長9.8%。三產比為20.09:40.22:39.6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190元。全縣非公經濟增加值完成77.51億元,同比增長8.6%,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3.6%。
2019年預計生產總值完成180億元,增長7.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5億元,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502元和13081元,增長8%和9%。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富平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8.05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8.95億元,同比增長18.05%。
財稅收支
2017年,富平縣地方財政收入實現4.86億元,同比增長8%,財政支出累計達到45.85億元,同比增長23.19%。其中教育支出11.1844億元,科學與技術支出280萬元,文化、體育與信息傳媒支出6525萬元,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8.659億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0916億元。
人民生活
2018年,富平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95元,同比增長8.3%,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1元,同比增長9.4%。

第一產業

富平縣2016年全年新增省級園區1個,新建園區面積2萬畝,各類農業園區總數達到35個,總面積達到18萬畝。
2016年全年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家庭農場50家,總數分別達到53家、628個、545家。
2016年全年總產9.67億斤,其中夏糧5.5億斤,秋糧4.17億斤。全年新增設施瓜菜1萬畝,新栽柿子、花椒各5000畝,新建果園1.6萬畝。新建各類標準化養殖場45個,總數達到445個。生豬、奶山羊、家禽存欄分別達到30萬頭、55萬隻、390萬隻,同比分別增長7.1%、5.8%、2.6%;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15萬噸、2.86萬噸、23.5萬噸,分別增長5%、2.1%、4%。
2017年,富平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28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0.47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完成農業總產值35.38億元,增長6.1%;實現農業增加值20.33億元,同比增長5.8%。
種植業
2017年,富平縣夏糧作物畝產384千克,較上年的393千克減少9千克,下降2.3%;全縣夏糧播種面積67.31萬畝,總產量5.17億斤,較上年的5.32億斤減少0.15億斤,下降2.8%。全縣油菜籽播種面積23023畝,畝產140千克,油料總產量3223噸。全縣秋糧播種面積51.99萬畝,較上年減少0.33萬畝;畝產314千克,總產3.26億斤,同比下降3%。其中玉米面積49.72萬畝,同比下降0.22%;畝產315千克,總產3.13億斤,同比下降2.8%。
畜牧業
2017年,富平縣生豬出欄16.2476萬頭,同比下降2.24%;出欄牛8108頭,同比增長6.98%;出欄羊14.8346萬隻,同比下降0.03%;出欄活家禽197.66萬隻,同比增長1.95%。年底,全縣生豬存欄14.2736萬頭,同比下降1.02%;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9110頭,較上年增加0.49%。牛存欄32746頭,同比增長1.79%;其中,奶牛存欄20292頭,同比增長1.21%;肉牛存欄12324頭,同比增長3.42%。奶山羊存欄36.4391萬隻,同比下降1.53%。活家禽存欄205萬隻,同比增長1.32%;其中,蛋禽存欄158.05萬隻,同比下降12.6%。全年肉類總產量19069噸,同比下降0.58%,奶類產量13.6209萬噸,同比下降1.91%,禽蛋產量22750噸,同比增長0.12%。
生產條件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2萬千瓦,全縣有效灌溉面積49.06千公頃,全縣機收面積82千公頃;全縣年末耕地面積66.6千公頃,園地面積15.936千公頃,農業設施用地面積541.9公頃。

第二產業

富平縣2016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30億元,完成計劃的100%,增長8%;實現工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10%;完成銷售收入220億元,產銷率95%。4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實現總產值195億元,完成計劃的103%,增長10.8%,完成銷售收入190億元,產銷率97%。
工業
2017年,富平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30.75億元,同比增長11.18%。其中:縣屬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總產值177.5億元,同比下降0.74%;轄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20.58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縣屬工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產值166.51億元,同比增長1.55%。分輕重工業看,全縣共有47戶規上工業企業。輕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76.47億元,佔全縣總產值的33.14%,同比增長37.04%;重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54.28億元,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6.86%,同比增長1.67%。分經濟性質看,全縣國有控股企業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0.61億元,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6.27%,同比增長77.72%;全縣非公有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0.14億元,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3.73%,同比下降1.91%。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產值38.55億元,同比增長26.25%;食品製造業完成產值29.02億元,同比增長62.11%;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完成產值35.26億元,同比增長204.4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完成產值9.9億元,同比增長30.36%;非金屬礦物製造業完成產值61.85億元,同比增長19.66%;橡膠和塑料製造業完成產值14.13億元,同比增長41.22%。
建築業
2017年,富平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5.95億元,增長16.5%。

第三產業

富平縣2016年全縣旅遊人數472萬人次,增長30.4%,實現旅遊總收入36.4億元,增長29.8%。新培育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10戶,預計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9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0.2%,增長13.3%;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40.6億元,增長22.2%。消費者物價指數(CPI)102,保持在合理區間。
國內貿易
2017年,富平縣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5億元,同比增長14.1%。全縣批零業全年實現60.3億元,同比增長13.9%;全縣住餐業實現15.2億元,同比增長14.8%。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大個體)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8.7億元,同比增長17.7%,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4.5%;其中:大個體全年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7億元,同比增長15.5%。
房地產業
2017年,富平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1.48億元,同比增長26.59%。分結構看,住宅投資完成7.46億元,同比增長39.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2.49億元,同比下降8.66%;其他房地產投資1.40億元,同比增長39.57%。全年房屋銷售面積20.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25%。從類型看,住宅銷售19.6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6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5288平方米,同比下降23.46%。全年房屋待售面積8.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5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同比下降30.73%,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90%。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72.7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62%。房屋新開工面積4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9%。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27.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19%;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7.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7%。
郵電通信
2017年,富平縣移動有效用戶81700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達到59400戶。固定電話用戶51100戶。
金融業
2017年,富平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30.4億元,同比增長10%;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5.18億元,同比增長16.49%。

文化


綜述

富平置縣已有2400多年歷史,西周時屬京畿之地。秦有大將王翦,明有御史楊爵、吏部尚書孫丕揚,清有抗英名將張青雲,近代有愛國將領胡景翼,當代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等。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13處、縣級52處,有唐陵5座,是全國唐陵最多的縣份之一;有江北最大的金代鐵佛,全國唯一的斬城,國家4A級景區陶藝村景區,3A級景區金粟山森林公園景區、溫泉河景區、石川河景區、到賢金地景區;有阿宮腔、富平石刻、老廟老鼓、富平柿餅技藝等8項中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物遺址

富平縣
富平縣
西漢萬年陵
西漢劉執嘉(?~前193年)沛縣(江蘇省)人,劉邦之父。邦即位,尊為太上皇,葬於萬年陵(在今富平縣呂村鄉斷原)。分櫟陽縣境置萬年縣,為奉陵邑。陵高約12米,南北長約30米,東西寬約26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封土久遭破壞,頂呈凹形,習稱“八角冢”。冢南存清建陵碑一座,正中隸書“漢太上皇陵”。陵西北20餘米處一大冢,傳為昭陵后墓。1980年陝西省文物普查后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富平縣
富平縣
西魏文帝永陵
元寶炬(?年~551年)本拓跋氏,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境)。北魏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后,改姓元氏。孝武帝元修西遷長安,史稱西魏。寶炬為宏之孫,京兆元渝之子,為宇文泰立為帝,史稱西魏文帝,都長安,年號大統。與東魏分據長江以北原北魏領土。陵在今富平縣留古鄉大冢何家村東北,高15.4米,周長230米,陵園佔地6670平方米。與其後乙弗氏、郁久閭氏合葬,稱永陵。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周文帝成陵
宇文泰(507年~556年)一名黑獺,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曾參加鮮於修禮起義軍,繼賀撥岳之後,據關中。北魏孝武帝西奔長安,他擁帝與高歡相拒。專制西魏朝政,改革官制,頒行均田,創立府兵制。死後,子覺代魏,建立北周,追尊為文帝,與元皇后合葬成陵。在今富平縣宮裡鄉學校內。現存清建陵碑,正中陰刻隸書“北周文帝成陵”。陵冢呈圓錐形,高約8米,周長149米。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富平縣
富平縣
唐中宗定陵
李顯(656年~710年)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弘道元年(683年)即帝位。未兩月,被其母武則天廢為廬陵王。神龍元年(705年)復即帝位。景龍四年(710年),被皇后韋氏、女安樂公主毒死,謚號中宗,葬於定陵,在今富平縣宮裡鄉鳳凰山中峰。陵園南北約3公里,東西約4公里,周長約10公里。歷代屢遭破壞盜掘,“文化大革命”后,僅存石獅、石人各1尊。節愍太子李重俊(中宗第三子)附葬定陵,墓在宮裡鄉南陵村劉北堡西北。冢高2.6米,周長136米。現存石獅、石人各1尊。
富平縣
富平縣
唐代宗元陵
李豫(726年~779年)唐肅宗李亨長子。安祿山亂起,長安陷落,從肅宗聚兵靈武,與郭子儀、李光弼收復兩京,平安史亂。寶應元年(762年)即帝位,臨朝18年。大曆十四年(779年)葬於元陵。在今富平縣莊裡與齊村鄉之間的壇山之陽,依山為陵,封闕開闊。
富平縣
富平縣
唐順宗豐陵
李誦(761年~806年)唐德宗李適長子,儲位24年。貞元二十年(804年),患中風不語症,翌年即位。元和元年(806年)病歿,葬於豐陵。在今富平縣曹村鄉金瓮山南,依山為冢,陵基高約800米。
富平縣
富平縣
唐文宗章陵
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恆次子,寶曆二年(826年)即位。年33暴卒,葬於章陵。在今富平縣雷村與齊村鄉之間的天乳山之陽。
富平縣
富平縣
唐懿宗簡陵
李漼(833年~874年)唐宣宗李忱長子,年27即帝位。驕奢淫逸,迷信佛事,民窮財盡,國勢日衰。卒年41歲,葬於簡陵。在今富平長春鄉紫金山陽。
唐高祖獻陵陪葬墓群
唐李淵獻陵(當地稱沙冢陵)在三原縣境,陪葬墓群則佔據了富平縣今呂村鄉(舊稱荊山原)全境。故有民謠一首:“荊山原頭四季青,松柏蒼蒼映太空,狐兔兢竄百鳥叫,墓冢嵬嵬罕人蹤”。據《唐會要·陪陵名位》載:獻陵附陪:楚國太妃萬氏,襄邑王神符等合計25墓。“文化大革命”前,這些墓群中,除李神符墓前有唐碑一通外,其餘皆為無名冢。據1981年3月1日調查:呂村鄉褚原、留招等10村堡,東上官鄉焦村、雙富兩村,合計58墓,已平毀33處,封土殘存的25處,大大超過《唐會要·陪陵名位》所載數目。現存與已毀墳墓的封土,全為夯築堆起,十分堅固,規模宏大,非民間墳墓。被毀墓中出土的墓誌、陶俑等文物,證實全屬獻陵陪葬墓。

交通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公路總里程為2138千米。
富平距西安、咸陽、渭南均半小時車程。境內包茂、京昆2條高速,咸銅、西延、西韓、梅七4條鐵路穿境而過;富(平)閻(良)連接線貫通縣域南北,西延高鐵、西韓城際鐵路相繼開工建設。

運輸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營運路數42路(含通村班車)。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數220輛,實有出租汽車數188輛。

社會


科技事業

2017年,富平縣申報科技項目20個,立項9個,其中省級項目4個,市級項目5個,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42萬元。全年發明專利申請30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共有小學93所,普通中學29所,職業中學1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3215人,小學專任教師數277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數230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0014人,小學在校學生3929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數1996人。全縣高中招生人數4183人;初中畢業生數為5424人,初中畢業升學率為98.7%。
2020年5月19日,富平縣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共有圖書館事業機構1個,人數17人,總藏書量13萬冊,其中:古籍2萬冊,圖書10萬冊,報刊1萬冊。縣級文化館1個,人數22人,鄉鎮文化站16個,縣級創作機構1個。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到8.15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32.8%。全縣廣播綜合覆蓋率100%,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有體育場館4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88套,130千米全民健身路徑。2017年全縣舉辦規模以上(人數大於100人)群眾性體育活動10次,承接省級運動會2次。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共有衛生機構302個,其中縣級醫院3個,中心衛生院7個,鄉鎮衛生院17個,公共衛生機構7所,村衛生所268個。年末全縣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3321人。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床位2700張。

勞動就業

2017年,富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8.3萬人。

社會保障

2017年,富平縣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8088人。城鎮已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5477人,比上年增加210人。已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4539人;城鎮職工已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2684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09238人,其中60歲以上117638人,60歲以下291600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414人。全縣共有661815人參加合作醫療。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富平縣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8個,各種社會福利性收養床位數640張。全年參加低保人數11572人,其中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864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08人。

城鄉建設

2019年12月19日,富平縣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2020年5月29日,富平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財政預算管理

2019年財政預算執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國庫庫款管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預算公開等財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好,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獎勵資金不低於1000萬元。

環境保護

2017年,富平縣生活垃圾產生量71577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68000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5%。污水排放總量623萬噸,污水處理廠處理量552萬噸,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88.6%。年末已有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數32套,廢氣治理設施數188套。

旅遊


美原仙跡
指傳說中的唐朝田真人升天之處,有碑在美原鎮。其實,後人憑弔,大部分還是著眼於秦代在統一六國中戰功卓著的名將王翦。因為王翦生前的封地、死後的祠廟均在美原。
富平老城
富平縣
富平縣
富平老城是一座歷史古城,也是全國少有的斬城(形似刀劈的土丘低塬,城建其上,故稱斬城),建於元末明初的富平老縣城,位於富平縣政府西北1公里處的杜村鎮蓮湖村。北臨溫泉河,東臨新縣城,西臨連城,南臨西禹公路。老城是中山塬的余脈,中高四周低的土丘低塬,為不規則長方形,長520米,寬350米,佔地約280多畝。原有東、西、南、北四門,城牆高而堅,城的結構和北京的皇城和西安城有相同之處,守樓分佈其周圍。元、明、清、民國到解放,這裡一直是富平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70年,富平縣委、縣政府及縣級機關單位陸續從老縣城搬遷到新城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活動中心也隨之轉移。縣城內主要古建築有文廟、城隍廟、關帝廟、望湖樓、圖書樓、魁星樓等。
中國柿子博物館
位於富平縣曹村鎮大福柿子專業合作社基地內,博物館佔地面積10餘畝,其中展廳面積209平方米,分為綜合館和富平館兩個展館。博物館利用豐富的實物、標本、圖片、模型展示關於柿子的歷史、科普、生產、加工及文化等知識,詳細講解了柿子的發展變革、技術進步及開發利用價值。該館綜合館通過柿子的起源、典籍記載、柿子在世界及中國的分佈、柿子品種、科研成果、病蟲防治、柿子的衍生產品以及圍繞柿子工藝品,服裝、器皿、傢具上的柿蒂紋飾等將柿子產業和柿子文化進行了全面介紹。富平是中國柿子優生產區、著名的柿子之鄉。全縣建有柿子基地11萬畝,年產鮮柿5萬噸,加工柿餅1萬噸,年產值1.8億元。

代表人物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富平東北)人,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橫掃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王賁
王賁(生卒年不詳),秦朝著名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之子,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秦始皇二十年(前226年),王賁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賁水淹大梁,滅亡魏國。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奪取遼東,滅亡燕國,繼而消滅趙國殘餘勢力。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王賁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迹不詳。
習仲勛
習仲勛(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1913年10月15日出生,陝西省富平縣淡村鎮中合村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建國以來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1959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2002年5月24日5時34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習近平之父。
習近平
習近平,男,漢族,1953年6月生,陝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獲得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3月12日,在全國農技中心組織開展的“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活動中,富平縣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被列入到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中。
富平縣是中國柿子之鄉
中國早中熟蘋果之鄉
陝西果業強縣
中國特色農業十佳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1987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奶山羊之鄉”
2014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羊乳之都”稱號
2016年,富平羊奶粉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8年,被國際山羊協會和大會組委會授予“世界奶山羊產業發展示範區”稱號
2018年12月,富平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7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名單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縣”榮譽稱號。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