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發紺症

手足發紺症

手足發紺症是一種血管痙攣狀態。發病年齡多在20~45歲,以青年女性為多見。精神異常患者中發病率較高。病因不明。癥狀為四肢末端皮膚呈持續、均勻的青紫色,伴有局部皮膚溫度降低。通常不需要治療,減少或防止受寒即可,必要時可採取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足發紺症可能會造成手指腫脹、麻木、僵硬或疼痛,一般不會發生潰瘍或壞死。預后較好,做好保暖工作可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手足發紺症病因不明,部分患者至25歲左右時癥狀可明顯緩解,故有人認為與內分泌功能失調或血管運動中樞功能失調有關。

癥狀


● 手足發紺症是一種血管痙攣狀態,特點為四肢末端皮膚呈持續、均勻的青紫色,伴有局部皮膚溫度降低。
● 抬高患肢可使皮膚青紫消失,患肢下垂可使青紫加重。
● 足和腿受影響較不明顯,其他部位的皮色正常。
● 青紫在寒冷環境中和情緒波動時加重,在溫熱環境中和運動時減輕,但通常不完全消失。

檢查


● 確診手足發紺症需要做甲皺襞毛細血管鏡檢查。

甲皺襞毛細血管鏡檢查

● 可發現指端有無血管微循環障礙,有助於診斷本病。

診斷


● 醫生根據癥狀、甲皺襞毛細血管鏡檢查、冷刺激試驗等可以診斷手足發紺症。
● 癥狀:四肢末端皮膚呈持續、均勻的青紫色,伴有局部皮膚溫度降低。
● 甲皺襞毛細血管鏡檢查:毛細血管袢擴張,其內血流緩慢、停滯,血色暗紅。
● 冷刺激試驗陽性。

鑒別診斷


● 手足發紺症需要與雷諾病或雷諾症相鑒別,同時一些慢性器質性動脈疾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肺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缺氧狀態,以及正常人暴露於冷空氣中體表血管暫時性痙攣的情況也要與本病相區別。
● 如果四肢末端皮膚呈持續、均勻的青紫色,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疾病,不可以自行診斷。醫生通過檢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手足發紺症通常不需要治療,減少或防止受寒即可,必要時可採取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
● ● 必要時可採用血管擴張葯治療,如鹽酸酚苄明和二氫麥角鹼、環扁桃酯等。
● 手術治療
● ● 嚴重者可行胸交感神經節阻滯術或切除術。

危害


● 可能會造成手指腫脹、麻木、僵硬或疼痛,一般不會發生潰瘍或壞死。

預后


● 一般不需要治療,減少或防止受寒即可緩解癥狀。

預防


● 避免寒冷刺激,處在寒冷環境中要注意保暖。
● 平時可用溫熱的水泡手和腳。